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名国民党老兵,每次从台湾岛回大陆探亲,都会到台联办公室聊一会儿。上世纪80年代末,他第一次回大陆探亲时,我的同事接待过他,并帮助他寻找阔别四十余年的亲人。
老人家姓陆,每次来都会聊他的儿子和女儿,夸他们的成就和孝心,说他儿子在台北当律师,女儿在高雄当教师。
前年,我到单位上班不久,巧遇他来访,我为他端了一杯热茶。老人家很开心,颤着手接过茶杯不停地说好,并激动地对我的同事说,他的孙女也像我这么大,乖巧伶俐,正在美国读书,还有一个孙子比我小点,正就读于台湾地区新竹市的清华大学。大家赞叹他家教有方,生活美满。他点着头笑,眼睛眯成一条线,皱纹在他瘦长的脸上生动地绽放。
可自那次以后,老人家再没来过。最近,我们到粤西出差,离他的家乡很近,便顺路到那里看看。进了村,才知道老人已在去年年底去世。他的侄子告诉我们,老人家走时很凄凉,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台南一个狭小屋子里度过,离开人世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这让我们很惊讶:“老人家不是有儿有女的吗?”他侄子苦笑道:“那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
原来,陆老先生在台湾地区没有婚娶,更没儿女。他一直居住在城市边缘的“荣民之家”里,那里住着一群跟他一样在上世纪40年代末从大陆到台湾岛的老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老荣民”,大都老弱病残,没结婚,无后代,每人守着一个小屋,在那里继续着愁苦沧桑的人生,孤独终老。
可在粤西故里,陆老先生向乡亲们描绘的生活是美滿的。百里之内都知道他的儿子是台北的律师,女儿是高雄的教师,比起一些年迈了才回乡寻找伴侣的老兵,他是令人羡慕的。据他侄子介绍,他本来在家乡有一位未婚妻,但他还没来得及结婚就被抓了壮丁。那个未婚妻后来在本村改嫁了,陆老先生每次回来,都会到她家闲聊几句。
他侄子一家本来也以为他儿孙满堂,许多次劝他带子女回老家看看。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他们现在都很忙,等大伙都闲一些时,再凑齐一家子回来吧,那才热闹呢。”而今,老人已逝,谁也不知道说这话时,他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
侄子为他修墓。碑石上刻着“陆大川之墓。儿:陆台北(律师);女:陆高雄(教师),立于丙戌年孟春”。据说,这是按陆老先生的遗愿立的。他也算是魂归故里,并在祖先的田园留下了自己生活过的痕迹。
也许,在陆老先生看来,他编出的并不是谎言,而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若时光可以重来,历史可以改写,即便他的人生卑微平常,也该会是有家有室的吧。
(摘自《南国都市报》)
老人家姓陆,每次来都会聊他的儿子和女儿,夸他们的成就和孝心,说他儿子在台北当律师,女儿在高雄当教师。
前年,我到单位上班不久,巧遇他来访,我为他端了一杯热茶。老人家很开心,颤着手接过茶杯不停地说好,并激动地对我的同事说,他的孙女也像我这么大,乖巧伶俐,正在美国读书,还有一个孙子比我小点,正就读于台湾地区新竹市的清华大学。大家赞叹他家教有方,生活美满。他点着头笑,眼睛眯成一条线,皱纹在他瘦长的脸上生动地绽放。
可自那次以后,老人家再没来过。最近,我们到粤西出差,离他的家乡很近,便顺路到那里看看。进了村,才知道老人已在去年年底去世。他的侄子告诉我们,老人家走时很凄凉,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台南一个狭小屋子里度过,离开人世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这让我们很惊讶:“老人家不是有儿有女的吗?”他侄子苦笑道:“那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
原来,陆老先生在台湾地区没有婚娶,更没儿女。他一直居住在城市边缘的“荣民之家”里,那里住着一群跟他一样在上世纪40年代末从大陆到台湾岛的老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老荣民”,大都老弱病残,没结婚,无后代,每人守着一个小屋,在那里继续着愁苦沧桑的人生,孤独终老。
可在粤西故里,陆老先生向乡亲们描绘的生活是美滿的。百里之内都知道他的儿子是台北的律师,女儿是高雄的教师,比起一些年迈了才回乡寻找伴侣的老兵,他是令人羡慕的。据他侄子介绍,他本来在家乡有一位未婚妻,但他还没来得及结婚就被抓了壮丁。那个未婚妻后来在本村改嫁了,陆老先生每次回来,都会到她家闲聊几句。
他侄子一家本来也以为他儿孙满堂,许多次劝他带子女回老家看看。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他们现在都很忙,等大伙都闲一些时,再凑齐一家子回来吧,那才热闹呢。”而今,老人已逝,谁也不知道说这话时,他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
侄子为他修墓。碑石上刻着“陆大川之墓。儿:陆台北(律师);女:陆高雄(教师),立于丙戌年孟春”。据说,这是按陆老先生的遗愿立的。他也算是魂归故里,并在祖先的田园留下了自己生活过的痕迹。
也许,在陆老先生看来,他编出的并不是谎言,而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若时光可以重来,历史可以改写,即便他的人生卑微平常,也该会是有家有室的吧。
(摘自《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