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擦除的记忆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了这么多年评论,这也许是我最踌躇的一篇。
  从第一次拿起汪小说的《7580》,到终于有一点想说什么的冲动,这中间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几天。然而,这几天对我来说,还真有点漫长。
  对自己的阅读胃口,我一向颇为自信,总觉得不论什么风格、什么题材的作品我都能接受。然而,我必须承认,对于科幻小说,我却有一种不自觉地拒斥。这似乎也是一种阅读悖论。少年时,自己也写过一些不着边际的故事,与现实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它能满足少年暂时脱离现实的愿望。但似乎也仅仅是这样。随着阅读的展开,年龄、阅历的积淀,我开始意识到,那种不着边际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想象;而对现实的关照程度,却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构建一篇小说的品质。
  我当然知道,怎么写和写什么对于写作来说同等重要。但有一点,无论是什么样的写作方式,什么样的小说骨架,它必定有现实的根基。所以,即使是最夸张、最变形的想象,都有现实的土壤。无论是凡尔纳、加西莫夫这样的经典科幻作家,还是写下《三体》的当红科幻作家刘慈欣,他们的作品都绝非一片天外飞地,而是拥有扎实可信的科学常识与尘世关照。正因如此,在阅读《7580》的时候,我愿意坚持现实的参照。当然,这种现实不限于尘世生活与尘世关系,还有科学的现实与创造的逻辑。
  从表面看,《7580》写的是英格理德的人偶实验故事。这个醉心于人偶研究与制作的科学家,他一直想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人偶,想制作出与真人有相同体态、可以与现实产生情感共振的人偶。为此,在父亲和妻子去世之后,他不得不求助于他曾经极度警惕、极度排斥的日本科学家藤本。在此之前,他警惕和排斥这个藤本,是因为这个日本人有一个疯狂的科学理念,那就是可以通过把人类的某些器官(尤其是心脏)装进人偶中,来恢复这个人的某些记忆。对于现代科技伦理而言,这种做法显然有违尘世的道德。但在科学研究的范畴中,这似乎又有一定的实验理由。而冲突也就此而来。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尘世伦理(从英格理德与周围人的关系可以判断),一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发明野心。这两种力量的彼此消长,便构成了故事展开的原动力。从这个角度看,《7580》是成立的。
  在我看来,英格理德的深层痛苦便是源自这种心理矛盾。他当然渴望自己的人偶研制能突破那种表层的人类化,从而真正实现人偶的人格化。但是,他无意冒犯尘世的伦理道德。把来路不明的人类器官装进人偶,这绝对是对人类伦理和人类情感的挑战,也是对现实法律的挑战。所以,很长时间,英格理德都能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只是制作形态逼真的人偶。然而,对父亲和妻子的思念,终于让他突破了这道心理防线,开始了人格化人偶的制作。应该说,他成功了。他制作的父亲有了父亲的气息,他制作的妻子有了妻子的情感。然而,这种成功并没有让他获得满足和安宁,相反,却陷入了不可预知的困境。
  先是他制作的“父亲”让他不敢面对,然后,他制作的“妻子”又被伯爵占为己有。于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也为了自己能和人偶妻子长相厮守,他搬到了远离城市的郊外。在郊外,他一边孤独地倾听人偶妻子的歌声,一边埋头于人偶的研制。他以為他可以就此度过自己的一生。然而,人世并非都是必然,偶然如影随形。他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最终还是被一个叫亚修的少年打破了。那个叫亚修的大男孩儿,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生命充满了善意。他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在阴影中生活的英格理德生命的一部分,虽然他并不自知。如果按照这种预设发展下去,这篇小说便有了冰心《超人》的“爱的唤醒”的底色。但汪小说并没有实现读者的阅读期待,而是用一次偶然的火灾改变了小说的走向。
  亚修为了救英格理德的人偶妻子死在了火海中,英格理德留下了亚修的心脏。小说的第二条线索,便是布兰迪太太让英格理德给为救他人而死于火灾中的哥哥制作人偶。那一刻,他想起了那个叫亚修的少年。虽然他也知道心脏记忆对于人偶的重要性,但在双重利益的驱动下,他暗自将亚修的心脏装进了布兰迪太太预定的人偶中。然而,亚修的记忆就是亚修的记忆,它永远无法代替布兰迪太太的哥哥。最终,那个人偶还是凭着记忆回到了英格理德身边,并在一场大火中与英格理德相拥着死去,身体化为灰烬,只留下无法擦除的原始记忆——关于爱,也关于生命。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一次高考作文,考的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当时,大多数孩子颇感不适。因为这样的题目有点超前,它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想象力、足够的科学常识,还需要足够的文史知识储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篇小说是对那次作文的一种回应。在汪小说看来,记忆可以储存,然而,它必定带着原始的印记。每个人的记忆都是唯一的,它无法擦除,更无法替代。生命也是如此,爱也是如此。这是科学必须遵守的生命伦理。
  可以这样说,就小说的主题完成的过程而言,这篇小说做得相当不错。它避开了那种线性的平铺直叙,而是以插叙的方式延宕了主题的表达。虽然有些叙事不太精练,比如有关伯爵的情节,比如老英格理德与藤本的部分叙述,都有点游离于主体故事之外,不那么贴切。但就整体而言,这个以科幻之名书写生命、记忆、爱的法则的作品,其完成度还是非常高的。
  然而,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还是要回到现实,在现实的维度上考量这篇小说。除去简单的人物关系介绍,故事里的人物还是缺少丰满度与立体感,比如日本人藤本和老英格理德,比如横刀夺爱的伯爵,这些人物基本都是作者介绍出来的,缺少必要的细节和内部逻辑。所以,人物和情节的融合并没有那么严丝合缝,还有点生涩。尤其是那个改变主人公英格理德命运的少年亚修,他的出现,他的性格,他对英格理德的情感态度与精神依恋,都没有令人信服的关系铺垫,所以,呈现出为情节而强行植入的主观性与观念化。
  还有故事的年代也缺少清晰的线索,读者无法通过人物与环境推测故事发生的年代。也许有人会说,科幻小说的时间并不重要,想象力才是第一要义。我理解这种说法。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即使是流行于当下大银幕上的科幻电影,它们对时间的预设还是有非常强烈的现实参照的。是在当下之前,还是在当下之后,这种时间设置,绝对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背景,而是小说的有机组成和意义呈现。遗憾的是,这篇小说并没有把当下、过去和未来有效地区分开来。而这种时间区分的模糊性,让故事的发生与走向失去了年代的坐标原点,因而,许多情节显得突兀,有些人物显得穿越。
  当然,这只是我的阅读感受,凌乱但又真实。我无意让其他读者被我的阅读感受误导;我只是希望,这种个人化的阅读可以说服自己。不过,从今以后,我要多读一点科幻题材的作品了,为了阅读的完整性。这一点,肯定是真的。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晏瑜,男,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 《延河》 《当代小说》 《小说月刊》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选刊》 《民间文学》 《章回小说》 《佛山文艺》 《椰城》 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等文学作品100多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 《回头草》 《不速之客》 《活出别样的精彩》 等。  白成杰听到那人的叫喊声后,竟然懵了。  懵了的白成杰,嘴半张,脸紧绷,头倾斜,烟锅脑壳悬在半空,一丝烟雾从他
期刊
作者简介:许曙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作品集多部,获得多项文学奖。  那是1978年的春天。  和煦的春风一阵又一阵地吹拂着原野,冬眠的大地开始复苏,冰河逐漸解冻,树枝抽出了新芽,迎春花含苞待放……  就在那个春天,我通过高考,来到省城上学。  1977年冬天的那次高考,真是非同小可。那是我们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对整个民族都有里程碑意义,对考上大学的人来说,更是生命中的标志性大事。特别对
期刊
作者简介:丁燕,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新疆哈密,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至2010年生活在新疆乌鲁木齐,后定居广东东莞。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省作协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 《工厂女孩》 《工厂男孩》 《西北偏北,岭南以南》 《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 《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 《阳光洒满上学路》 《双重生活》 等多部作品。  当我在惠来县眺望大南山时,发
期刊
放下饭碗,刘孟终于下定决心再考一年。父亲没说话,只是顿了一下,点了点头,继续扒饭。父亲吃完饭,鼓励道:“再考这一年就行了,努力考个好大学。”  刘孟回到房间,把录取通知书塞进抽屉。一本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门票”。刘孟深吸了一口气,把抽屉关上,里面已经藏有三张通知书。他关上门,偷偷点了支烟,在窗边吞云吐雾,听着外面各种小动物的叽叽喳喳声,回想起自己漫长的高考生涯。  港西高级中学建
期刊
作者简介:易康,江苏兴化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曾在《上海文学》 《花城》 《芙蓉》 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有作品入选2018年中国小说排行榜。  我又遇见詹妮了,就在我快要把她完全忘记的时候。  詹妮站在工商银行的门口。她左手拎着包,右手握着一部手机。跟六年前相比,她胖了些。她笑的时候,眼角竟然泛起了细细的鱼尾纹,给人一种沧桑之感,尽管她也就二十三四岁。  “叔叔,”她面对着阳光,微微地眯起眼睛,
期刊
我的岳母已经77岁了,一直在农村生活。岳父去世前长期在乡村从事基层工作,退休后也生活在农村。那些年,岳父岳母的生活相当艰难。岳父刚退休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住的房子还是40多年前搭建的土砖屋,潮湿黑暗。那时他的工资也不高,才几十元钱一个月,而且他那单位由于业务缩减,收入减少,所以他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甚至连续多年没有领到工资。因此,那时候岳父岳母脸上难得看到笑容,除了过年过节儿女们回到家里,看到
期刊
行走在午夜清冷的街头,他的目光总会被迷离闪烁的灯光牵动。街道上行人寂寥,宽阔的柏油路上不时有车辆驶过。那一盏盏柔和明丽的路灯,像是浓稠墨色中点缀的繁星,流光异彩,如梦如幻,为那些匆匆的夜行人,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这条宽阔的梧桐大道是城市的主路,也是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身为一名电厂运行工,工作需要经常上夜班,在这条路上,他已走过近三十年的光阴。  从他的脚步中,便可以看出是去上班还是已经下班了
期刊
“国子,星期六星期天你回家吗?”父亲在电话的那头高声对我喊着,声音很是苍老。  父亲极少主动给我打电话。我们爷俩你来我往缠斗了大半辈子,也没分出个输赢成败。用母亲的话说:两个枣木疙瘩,一担子挑进河里,不前沉也不后沉。我对父亲的招数早已了然于胸,一般针头线脑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头儿是绝不会向我抱拳拱手说“承让承让”的。电话里,我能感觉到父亲说话时气息的短促,那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憋得我的心很是难受。 
期刊
引 子  2003年3月18日,中石化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王基铭搭乘航班飞往海南,他要赶到那里,参加次日召开的海峡两岸及北美地区华人石油和石化科技研讨会。按照会议主办方的安排,王基铭将在会议上作一个主旨发言。  走出三亚机场,前来接机的是海南石油公司总经理张连俊、党委书记郭新环。  从机场到会议的举办地山海天大酒店,只有短短的半个来小时的车程,作为东道主的张连俊从海南建省后的原始积累,谈到支撑未
期刊
我们家祖孙三代人,都是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共党员和税务工作者。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牢记党的教诲,肩负一名税务工作者的圣神使命和历史责任,在如歌的“税”月里辛勤奉献,既亲身见证了税务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无上荣光,又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爺爷:从“放牧人”到“税务员”  我的祖籍在吉林省,爷爷1924年出生在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一个叫山泉堡的小村庄,兄妹五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