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任重而道远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情况如何,让调查数据告诉你。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纲要发布已有近两年时间,有部分区域和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已初具品牌。但在全国范围内,教育管理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如何,区域或学校的开展情况如何,却未可知。本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本刊采编部采用网络问卷调研及电话调研的形式,对全国市、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及中小学管理者进行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420份,并对此进行分析。
  对“国学”“经典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模糊,区别不清。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践具有导向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国学”“经典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者是一回事或者差不多的人占到33%,大大出乎笔者预料。虽说并非绝对,但从这样的基本认识也可看出各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求人们从概念上理清三者确实没有必要,但是若简单的区分都无法做到,将三者混为一谈,非一位教育管理者所应当的。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在调研中,大部分的教育管理者都认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74%的人认为可从传统文化中选取词句作为校训,83%的人认同学校举行传统的“开学礼”活动。而认可用传统文化的元素来设计校园的人也有76%。现实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不少学校古风古韵颇浓,但教育管理者们对近年来较热的在校园内建孔子像一事,普遍还是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时,更应根据学校及学生的需要做选择,而不是一味跟风。而调研的另一项数据也显示,在学术界常常讨论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问题,在许多教育管理者看来却是伪命题。七成以上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两者不冲突。我们姑且不从学术上去争论这一问题,但教育管理者们的观点却隐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现代校园的某种必然性。
  地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是软要求。虽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纲要早已印发,但是大部分地方只是软要求,并不做硬性的规定。这样的弹性让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自主选择,自由开展,在江浙一带也出现了一批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学校,如徐市中心小学。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地区如四川省攀枝花市教育局、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学校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做了实事,但因缺少梳理和评价,难以确定各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真实效果。而在全国调研中,我们发现不认可区域内推出国学名校长和名师的比例达38%,这让人怀疑部分国学名校长与名师活动的评定标准以及其真实性。
  想做但条件不允许,地方教育部门与家长态度模糊。特色是薄弱学校破局的法宝,但现实是一些薄弱学校,特别是西南、西北地区的学校,因为地区经济的贫困,基础教育本身薄弱,就连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也难以保证。因此,当记者向西南、西北地区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时,他们普遍表示条件达不到,不仅领导重视不足,家长配合度也不高。而近年来颇受欢迎的国学其实只是在少数地区开展火热,调研数据显示非常支持国学的只占三成,更多区县的教育部门与家长的态度还是比较模糊的。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记者)
其他文献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找准教师需求,“对症下药”。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年轻教师居多,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5.9岁。为了解学校教师当前的专业成长状况,探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策略,笔者在接手学校工作后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分析结果见下图)。通过调研,我们发
期刊
办好一所普通高中不易,办好一所县域普通高中尤为艰难。这是因为县域普通高中的校长,往往纠结于“分数”与“树人”之间,既感无力,又觉无奈。怎样寻求一条适合的突破路径?我和同事们在六年自主办学的探索实践中,致力于破解县域普通高中“分数”与“树人”的难题,在坚持让教育回归本源、不断挣脱应试倾向牵拉的过程中,把“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内化于一切教育环节中,确保“让每一个走进昌邑一中的学子都能梦想成真”的核心教育
期刊
现代学校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学校公共关系”,这需要家委会切实发挥沟通桥梁作用。  2016年4月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通知》正式施行,要求学校(幼儿园)提高对建立家长委员会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与任务,规范家长委员会的组建与运作,加强家长委员会的条件保障。而此前,家长委员会建设已被纳入广东省教育“创强争先”工作
期刊
校长需要解决各种问题以保障新课改的顺利推进,这需要“技术”,也考验着其方方面面的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十几个年头,我们看到中国基础教育确有长足进步,并涌现出了一批课改名校、课改名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好的校长就是领头羊,它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而面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校长进行课改时可能有所侧重,在切入点、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课改中的问
期刊
零不一定是无,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从“零”做起,掀起一阵旋风。  在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会有不少人产生怀疑,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升学压力等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新课程理念难以得到普及和落实,致使农村教育面临着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那么,如何在教育困境中顺利突围?自2008年起,北宋镇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减负”为命题的“零”作业下的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已经基本
期刊
一所学霸荟萃的巍巍学府首次向外界正式介绍读书情况,剑指下一个百年。  阅读改变人生,想要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看看他平常喜欢阅读哪些图书。同理推出,一所学校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想要了解一所学校,可以先看看其学生最喜欢哪些图书。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清华大学迎来了105周年华诞。当天下午,该校学生会在新开放的图书馆北馆举办了“师生共话读书”活动。历时5个月
期刊
大部分校长的成长经历都是因为教学成绩优秀,被提拔为科组长或级长,然后到中层,最后到校级领导这样的经历。但作为校级领导的管理与课堂教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实现由教师到校长的华丽转身。  我在担任校长前曾连续18年担任毕业班的政治教学,之后调入市桥中学任教,2009年8月从市桥中学教导主任调任到榄核二中任校长。到任前的榄核二中,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德育管理还是教学成绩,一直都处
期刊
没有传承就没有经典,没有经典就没有品牌。  没有“书院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千年辉煌,当下国学、经典、优秀传统文化成了国家战略,我们要大胆对韩国总统喊话。尽管“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学校的品牌机遇,但任重道远!  经典教育不是奢侈品,让节气进课堂,让“猴子”进田间,让师生一起素读,让校长“陪餐”,或许就是城中村小学的品牌萌发术。  广州的天河区是现代品牌的代表,因为柳恩铭博士
期刊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国家教育品牌打造的根基,亦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方向。  传统文化是中国学校品牌重要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一日不与传统文化相依为伴,只是有时我们过于习以为常,未曾留意。这种未曾留意,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已深入国民骨髓之中,只要是中国人就无法与之剥离。如日常使用的筷子,一双筷子,使用时就有了一静一动一阴一阳,暗合着白昼黑夜,阴静阳动;又如喝茶时使
期刊
闯入你我眼中的四时顺变是知情识趣的基础,在品味人情冷暖之前,请学会冷暖自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电视台到我们学校采访时,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们正在朗诵《二十四节气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想让学生了解、学习二十四节气,是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与农业有着天然联系,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家长的爱护,不少学生早已远离农事。而二十四节气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