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是民进党上台执政首年,在经济发展问题上没有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未能实现蔡英文“大选”时提出的“点亮台湾”之目标。
2016年是民进党上台执政首年,在经济发展问题上没有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未能实现蔡英文“大选”时提出的“点亮台湾”之目标。经济发展困局依旧:年经济增长勉强“保1”,经济发展动能严重不足;民生问题未有明显改善,民众更感“苦闷”。年底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翘尾,民间投资明显增加,经济形势有明显回温迹象,但不确定因素众多,预计2017年台湾经济增长2%左右。
经济增长勉强“保1”
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在1%左右徘徊。2016年上半年,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还有恶化态势,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先后两次(2月与5月)下调经济增长率至1.06%民间机构则普遍对“保1”不抱期待,大多降至1%以下。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等外部经济大环境的改善,台湾外贸出口恢复增长,经济增长逐步重新调升。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于8月将经济增长率上调至1.22%,11月进一步调升至1.24%,预示着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保1”有望。就实际经济增长结果看,台湾经济有逐步走出低谷之势,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计达2.06%,创下近6个季度以来新高,预计第四季度会持续保持2%以上,全年基本可以确保1%增长率。
就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言,台湾上半年外贸出口、投资与消费均表现不佳,是上半年整体经济疲弱的重要原因。其中,出口形势好坏是台湾经济景气的关键指标:出口好,经济好;出口差,经济差。2016年前三个季度,台湾外贸出口持续下跌,但跌幅逐步趋于缩小,10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增长9.4%,创下近26个月的新高;11月更是增长12%,这是经济增长好转的重要保障。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动能,而且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民间投资一直保持较低增长水平。依统计,2011年以来,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左右,2016年上半年民间固定投资仅增长0.79%,与2014年的3.17%、2015年的2.75%相比有明显下滑,预计全年只有1.15%。投资率(投资金额占国民收入GNI的比率)自2010年达到24.23%以后持续下降,预计2016年只有20.06%;同期超额储蓄率(占GNI的比例)则持续走高,预计2016年为14.89%,创下1988年以来的最高(台湾《工商时报》2016年7月4日)。这一现象显示台湾投资渠道严重不足,超额储蓄过高,不利经济发展。不过,2016年下半年开始民间投资有明显好转迹象,第三季度固定资本形成增长3.24%,这是整体经济好转的重要标志之一。民间消费这项内需动能表现相对平稳,第三季度民间消费增长2.4%,好于预期,也是经济好转的另一重要原因。不过,这种经济好转是相对2015年以来的低增长或近乎零增长而言的,并非根本性的好转与经济景气。台湾自2010年经济增长10.6%,创下新世纪以来唯一两位数增长纪录之后就开始急速进入低增长时期,2011年至2015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5%,2016年1%的增长率显然差强人意。
外贸、外资表现不平衡
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台湾,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外贸形势好,出口增长显著,经济增长就有了基本保障;外贸出口衰退,经济景气就会变差。2016年这一规律表现更为显著。上半年,台湾外贸进出口持续负增长,自然影响到整体经济,经济呈现低增长。随着外贸尤其是出口形势逐步好转,第四季度更是显著回升。11月,台湾外贸出口金额243.4亿美元,年增长12.1%,创下46个月以来最大增幅。其中,智慧型手机、光学器材与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的国际需求回升是拉动出口主力。其中,电子零组件年增长达27%,是整体出口速度的3倍,也是2010年8月以来最大增幅。就10、11月台湾五大出口市场观察,不论是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市场金额还是增长率,均大幅领先其他四个主要市场。其中,对东盟出口额与增长率仅次于大陆及香港,远高于美国、日本与欧洲,美国、欧洲与日本分别居台湾出口市场的第三、四、五位。台湾进口则自9月份开始正增长,但起伏甚大,10月增长近20%(19.5%),11月仅增长3%,预计12月会持续增长。其中,1月至11月,资本与半导体设备年增长率创下近6年来最大增幅。这是经济回温、民间投资趋于积极并带动原材料进口的主要体现。
2016年外商对台直接投资增长并不显著,但因多个外商大型购并项目,导致外商投资总额有明显增加。据台湾地区经济主管部门统计,1月至10月,外商对台投资项目为2838件,年衰退8.9%,投资金额达到102.9亿美元,年增长178.9%。投资金额的大幅增长,并不是台湾投资环境改善、外商加大对台投资的结果,而是由于几起大型企业并购案的资本交易所致。相对整体经济不佳,台湾对外投资仍呈现较快增长,1月至10月,台湾对外投资项目(不包括大陆)416个,年增长10%;投资金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03.5亿美元,年增长10.1%。如果加上对大陆投资,则台湾对海外投资项目合计达604项,投资金额达177.9亿美元。总体观察,台商对海外投资远大于外商对台投资。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是,台商对大陆投资占有很大比重,而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比例甚低。
观光产业变“惨业”
就2016年台湾主要产业与行业观察,表现不平衡,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商业低增长,行业内部也有很大差异。总体看,电子、科技、石化、金融等产业表现不错,知名或指标性企业营业收入与盈利普遍增加。最大的变化则是观光旅游产业的变化,尤其是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大幅减少对旅游相关行业的冲击。
近年来,在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中,诸多产业表现相对欠佳,唯有观光业一枝独秀。马英九任内,大力发展观光产业,尤其是开放与鼓励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台湾观光产业的发展。赴台观光旅游人数一年一个台阶,并于2015年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6年上半年,在蔡英文上台执政之初,赴台观光旅游人数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没有显著变化。下半年开始,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加上受大陆旅客重大伤亡事件影响,大陆赴台旅游人数显著减少,但日本、韩国与东南亚等旅客有所增加。依台湾观光局统计,2016年1月至10月,韩国赴台旅游人数达131万人次,年增长32.6%;日本为152.6万人次,年增长17.5%;东南亚地区122.7万人,年增长12.9%;大陆旅客为308.8万人,年下降11.7%。大陆旅客比重从上年的40%下降为25%左右。赴台观光旅游总人数基本与上年持平,预计达1066万人次,再次突破1000万人次。 尽管总体赴台旅游人数变化不大,但以全岛观光旅游为主的大陆游客显著减少,对台湾旅游交通运输、餐饮、酒店与医疗等相关行业产生很大冲击,让这一“黄金产业”顿时变为“惨业”。据统计,2016年5月以来,已有20多家游览车公司倒闭,旅馆住房率显著下降。同时,由于大陆旅客减少,两岸航班相应减少,从7月7166架次降到9月的5818架次,航空运输业也受到影响,尤其是以经营二线城市的复兴航空公司因旅客减少、亏损增加,不得不于11月22日宣布停飞解散。台湾医疗界预计,陆客减少,影响到台湾美容医疗的大陆客户减少,台湾医疗美容业至少损失2.5亿元新台币。
民生问题未有明显改善
蔡英文上台后,虽然口头上一再强调重视经济与民生问题,但却排斥以经济增长为主的经济发展思维,更强调“创新、分配、就业”,但“想得到做不到”,未能有效推进与落实,经济民生问题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变得更糟,尤其是让原本对蔡英文抱有很大期待的青年人更为失望。
台湾中信文教基金会与《联合报》公布的2016年度代表字是“苦”字当头,随后的“变”、“闷”、“弯”、“狂”、“滞”等年度代表性的汉字,均充分体现了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冻、经济闷、人民苦”的台湾社会真实状况,也是民生问题的集中反映。
台湾就业压力并不是很大,失业率没有明显上升,2016年1月至10月平均失业率为3.94%,仅较上年同期上升0.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失业率也不会超过4%,10月份失业人数为46.4万人。这与过去经济景气周期讲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原理不一致,这一现象与经济景气周期不规律发展与不对称就业有密切关系。许多就业者是高学历低就或高位低就以及非典型就业普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依据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2016年11月底发布的“2016年人力运用调查报告”,非典型就业人口(临时性工作、派遣人力及部分工时等工作者)持续上升到79.2万人,再创新高,较2008年的65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首次超过7%。这类就业者工资普偏低,不及正常就业者工资的一半,不仅生活相对艰苦,而且也拉低了台湾就业者的工资水平。另外,青年人失业率持续偏高,加上学贷压力,“青贫族”问题非常突出。据调查,目前台湾有近30万青年人有学贷,青年人毕业薪水普遍不足3万元新台币,月还贷款平均需3000元,青年人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由于岛内政治纷争、两岸僵局与经济改革争议,导致蔡英文上任后与旅游相关行业企业倒闭现象显著增多,不仅有大量旅行社、运输公司、酒店与餐馆等企业关门倒闭,尤其以复兴航空公司无预警倒闭影响更为显著。企业倒闭,直接造成大量员工失业,许多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另外,调查显示,想另找工作者人数持续下降,只有52.2万人,占就业者的比例降至4.65%。这与经济动能不足、好工作难找与高龄化社会密切相关。
蔡英文执政后,迅速启动一系列重大经济民生改革,但因准备不足、政策变化频繁,而引起很大争议,改革进展缓慢。2016年初,台湾全面实施周休二日制(每周正常工作40小时,有部分企业已于2011年率先实施),目前有65%的劳工已有周休二日,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或平均工时有所减少。依台湾地区劳动主管部门调查, 2016年1月至9月,劳工每月平均工时为169小时,较2015年的173.5小时减少了4.5个小时;正常工时为160.8小时,较上年的165.1小时显著减少。民进党执政后,推出首个重大经济改革方案就是劳工休假制度改革,企图在劳工与资方之间取得利益平衡,休假制度改革方案多次反复,结果引起很大争议。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坚持取消传统7天法定假日与实施“一例一休”制度,在尚未达成社会普遍共识情况下,于12月初依靠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多数优势强行完成立法,引起劳工强烈不满与社会广泛非议。同时企业也批评此举是“民粹治国”,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不利经济发展。蔡英文上台后,改善民生与照顾劳工的承诺没有兑现,交出了一份不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长期存在的薪资停滞问题并没有改变。2016年1月至9月,台湾名义平均薪资为50097元新台币(基本工资与奖金等总收入),其中经常性薪资平均为39144元,均较上年同期只有微小增长,若扣除消费者物价指数,实质薪资还减少了1.01%。
物价是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2016年以来,台湾物价总体表现平稳,1月至11月消费者物价平均上涨1.66%,但第四季度开始有明显上涨趋势。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1.97%,创8个月以来新高,尤其是年底前台湾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显著上涨,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增大。可以说,蔡英文执政后,她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没有亮点,没有赢得人民的信赖,反而民怨更多,这是执政者必须深刻检讨的。
2016年是民进党上台执政首年,在经济发展问题上没有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未能实现蔡英文“大选”时提出的“点亮台湾”之目标。经济发展困局依旧:年经济增长勉强“保1”,经济发展动能严重不足;民生问题未有明显改善,民众更感“苦闷”。年底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翘尾,民间投资明显增加,经济形势有明显回温迹象,但不确定因素众多,预计2017年台湾经济增长2%左右。
经济增长勉强“保1”
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在1%左右徘徊。2016年上半年,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还有恶化态势,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先后两次(2月与5月)下调经济增长率至1.06%民间机构则普遍对“保1”不抱期待,大多降至1%以下。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等外部经济大环境的改善,台湾外贸出口恢复增长,经济增长逐步重新调升。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于8月将经济增长率上调至1.22%,11月进一步调升至1.24%,预示着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保1”有望。就实际经济增长结果看,台湾经济有逐步走出低谷之势,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计达2.06%,创下近6个季度以来新高,预计第四季度会持续保持2%以上,全年基本可以确保1%增长率。
就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言,台湾上半年外贸出口、投资与消费均表现不佳,是上半年整体经济疲弱的重要原因。其中,出口形势好坏是台湾经济景气的关键指标:出口好,经济好;出口差,经济差。2016年前三个季度,台湾外贸出口持续下跌,但跌幅逐步趋于缩小,10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增长9.4%,创下近26个月的新高;11月更是增长12%,这是经济增长好转的重要保障。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动能,而且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民间投资一直保持较低增长水平。依统计,2011年以来,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左右,2016年上半年民间固定投资仅增长0.79%,与2014年的3.17%、2015年的2.75%相比有明显下滑,预计全年只有1.15%。投资率(投资金额占国民收入GNI的比率)自2010年达到24.23%以后持续下降,预计2016年只有20.06%;同期超额储蓄率(占GNI的比例)则持续走高,预计2016年为14.89%,创下1988年以来的最高(台湾《工商时报》2016年7月4日)。这一现象显示台湾投资渠道严重不足,超额储蓄过高,不利经济发展。不过,2016年下半年开始民间投资有明显好转迹象,第三季度固定资本形成增长3.24%,这是整体经济好转的重要标志之一。民间消费这项内需动能表现相对平稳,第三季度民间消费增长2.4%,好于预期,也是经济好转的另一重要原因。不过,这种经济好转是相对2015年以来的低增长或近乎零增长而言的,并非根本性的好转与经济景气。台湾自2010年经济增长10.6%,创下新世纪以来唯一两位数增长纪录之后就开始急速进入低增长时期,2011年至2015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5%,2016年1%的增长率显然差强人意。
外贸、外资表现不平衡
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台湾,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外贸形势好,出口增长显著,经济增长就有了基本保障;外贸出口衰退,经济景气就会变差。2016年这一规律表现更为显著。上半年,台湾外贸进出口持续负增长,自然影响到整体经济,经济呈现低增长。随着外贸尤其是出口形势逐步好转,第四季度更是显著回升。11月,台湾外贸出口金额243.4亿美元,年增长12.1%,创下46个月以来最大增幅。其中,智慧型手机、光学器材与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的国际需求回升是拉动出口主力。其中,电子零组件年增长达27%,是整体出口速度的3倍,也是2010年8月以来最大增幅。就10、11月台湾五大出口市场观察,不论是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市场金额还是增长率,均大幅领先其他四个主要市场。其中,对东盟出口额与增长率仅次于大陆及香港,远高于美国、日本与欧洲,美国、欧洲与日本分别居台湾出口市场的第三、四、五位。台湾进口则自9月份开始正增长,但起伏甚大,10月增长近20%(19.5%),11月仅增长3%,预计12月会持续增长。其中,1月至11月,资本与半导体设备年增长率创下近6年来最大增幅。这是经济回温、民间投资趋于积极并带动原材料进口的主要体现。
2016年外商对台直接投资增长并不显著,但因多个外商大型购并项目,导致外商投资总额有明显增加。据台湾地区经济主管部门统计,1月至10月,外商对台投资项目为2838件,年衰退8.9%,投资金额达到102.9亿美元,年增长178.9%。投资金额的大幅增长,并不是台湾投资环境改善、外商加大对台投资的结果,而是由于几起大型企业并购案的资本交易所致。相对整体经济不佳,台湾对外投资仍呈现较快增长,1月至10月,台湾对外投资项目(不包括大陆)416个,年增长10%;投资金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03.5亿美元,年增长10.1%。如果加上对大陆投资,则台湾对海外投资项目合计达604项,投资金额达177.9亿美元。总体观察,台商对海外投资远大于外商对台投资。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是,台商对大陆投资占有很大比重,而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比例甚低。
观光产业变“惨业”
就2016年台湾主要产业与行业观察,表现不平衡,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商业低增长,行业内部也有很大差异。总体看,电子、科技、石化、金融等产业表现不错,知名或指标性企业营业收入与盈利普遍增加。最大的变化则是观光旅游产业的变化,尤其是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大幅减少对旅游相关行业的冲击。
近年来,在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中,诸多产业表现相对欠佳,唯有观光业一枝独秀。马英九任内,大力发展观光产业,尤其是开放与鼓励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台湾观光产业的发展。赴台观光旅游人数一年一个台阶,并于2015年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6年上半年,在蔡英文上台执政之初,赴台观光旅游人数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没有显著变化。下半年开始,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加上受大陆旅客重大伤亡事件影响,大陆赴台旅游人数显著减少,但日本、韩国与东南亚等旅客有所增加。依台湾观光局统计,2016年1月至10月,韩国赴台旅游人数达131万人次,年增长32.6%;日本为152.6万人次,年增长17.5%;东南亚地区122.7万人,年增长12.9%;大陆旅客为308.8万人,年下降11.7%。大陆旅客比重从上年的40%下降为25%左右。赴台观光旅游总人数基本与上年持平,预计达1066万人次,再次突破1000万人次。 尽管总体赴台旅游人数变化不大,但以全岛观光旅游为主的大陆游客显著减少,对台湾旅游交通运输、餐饮、酒店与医疗等相关行业产生很大冲击,让这一“黄金产业”顿时变为“惨业”。据统计,2016年5月以来,已有20多家游览车公司倒闭,旅馆住房率显著下降。同时,由于大陆旅客减少,两岸航班相应减少,从7月7166架次降到9月的5818架次,航空运输业也受到影响,尤其是以经营二线城市的复兴航空公司因旅客减少、亏损增加,不得不于11月22日宣布停飞解散。台湾医疗界预计,陆客减少,影响到台湾美容医疗的大陆客户减少,台湾医疗美容业至少损失2.5亿元新台币。
民生问题未有明显改善
蔡英文上台后,虽然口头上一再强调重视经济与民生问题,但却排斥以经济增长为主的经济发展思维,更强调“创新、分配、就业”,但“想得到做不到”,未能有效推进与落实,经济民生问题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变得更糟,尤其是让原本对蔡英文抱有很大期待的青年人更为失望。
台湾中信文教基金会与《联合报》公布的2016年度代表字是“苦”字当头,随后的“变”、“闷”、“弯”、“狂”、“滞”等年度代表性的汉字,均充分体现了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冻、经济闷、人民苦”的台湾社会真实状况,也是民生问题的集中反映。
台湾就业压力并不是很大,失业率没有明显上升,2016年1月至10月平均失业率为3.94%,仅较上年同期上升0.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失业率也不会超过4%,10月份失业人数为46.4万人。这与过去经济景气周期讲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原理不一致,这一现象与经济景气周期不规律发展与不对称就业有密切关系。许多就业者是高学历低就或高位低就以及非典型就业普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依据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2016年11月底发布的“2016年人力运用调查报告”,非典型就业人口(临时性工作、派遣人力及部分工时等工作者)持续上升到79.2万人,再创新高,较2008年的65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首次超过7%。这类就业者工资普偏低,不及正常就业者工资的一半,不仅生活相对艰苦,而且也拉低了台湾就业者的工资水平。另外,青年人失业率持续偏高,加上学贷压力,“青贫族”问题非常突出。据调查,目前台湾有近30万青年人有学贷,青年人毕业薪水普遍不足3万元新台币,月还贷款平均需3000元,青年人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由于岛内政治纷争、两岸僵局与经济改革争议,导致蔡英文上任后与旅游相关行业企业倒闭现象显著增多,不仅有大量旅行社、运输公司、酒店与餐馆等企业关门倒闭,尤其以复兴航空公司无预警倒闭影响更为显著。企业倒闭,直接造成大量员工失业,许多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另外,调查显示,想另找工作者人数持续下降,只有52.2万人,占就业者的比例降至4.65%。这与经济动能不足、好工作难找与高龄化社会密切相关。
蔡英文执政后,迅速启动一系列重大经济民生改革,但因准备不足、政策变化频繁,而引起很大争议,改革进展缓慢。2016年初,台湾全面实施周休二日制(每周正常工作40小时,有部分企业已于2011年率先实施),目前有65%的劳工已有周休二日,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或平均工时有所减少。依台湾地区劳动主管部门调查, 2016年1月至9月,劳工每月平均工时为169小时,较2015年的173.5小时减少了4.5个小时;正常工时为160.8小时,较上年的165.1小时显著减少。民进党执政后,推出首个重大经济改革方案就是劳工休假制度改革,企图在劳工与资方之间取得利益平衡,休假制度改革方案多次反复,结果引起很大争议。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坚持取消传统7天法定假日与实施“一例一休”制度,在尚未达成社会普遍共识情况下,于12月初依靠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多数优势强行完成立法,引起劳工强烈不满与社会广泛非议。同时企业也批评此举是“民粹治国”,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不利经济发展。蔡英文上台后,改善民生与照顾劳工的承诺没有兑现,交出了一份不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长期存在的薪资停滞问题并没有改变。2016年1月至9月,台湾名义平均薪资为50097元新台币(基本工资与奖金等总收入),其中经常性薪资平均为39144元,均较上年同期只有微小增长,若扣除消费者物价指数,实质薪资还减少了1.01%。
物价是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2016年以来,台湾物价总体表现平稳,1月至11月消费者物价平均上涨1.66%,但第四季度开始有明显上涨趋势。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1.97%,创8个月以来新高,尤其是年底前台湾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显著上涨,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增大。可以说,蔡英文执政后,她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没有亮点,没有赢得人民的信赖,反而民怨更多,这是执政者必须深刻检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