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改实践为依据,剖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涵,通过“创建课堂人文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性、有效进行课堂交流”等三个具体策略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以及如何遵循“和而不同”这一准则。
[关键词]小学体育 合作学习 探索
“合作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至今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目前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以从学生口中得出标准答案为目的,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均采用“合作学习”的套路。这种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及所论及问题的难易度,只追求形式而展开的“合作学习”往往还没有进入状态,小组合组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合作学习”理念的精髓,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和而不同”。
一、以“和”造“和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平等、愉悦、信任的课堂人文环境。
首先,要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改变那种发号施令的权威者、仲裁者的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参与,贴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多给学生以关怀、激励、期待与企盼。例如:在低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充分想象、愉快、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如:把耐久跑教材以春、秋游的故事形成开展、助跑几点,一脚踏地起跳,越过前面一定高度的横绳,教材可编成“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利用一些头饰、道具由学生分饰角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感觉到与教师在一起的乐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教师的训练。
再者,要提供一个充裕的时间环境:一是合作学习前,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产生交流的需要。二是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尽情的发挥。三是合作交流后教师要给足学生补充、更正、辩论的时空,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二、持“和”求“不同”
“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是指多种思想的碰撞,学生的“自主性”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中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知道中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式、方法。如今,再次让我们“重演”原先的旧方式,学生就会感到无趣和乏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列纵队,每一小组对应一个道次,且每组分发相等的短绳,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摆出适合自己跳跃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很明显,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它消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自主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心情愉快,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自主性”得到了高涨。笔者按照宁鸿彬老师提出的“三个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训练,学生逐步摆脱了“唯书”“唯上”的思想桎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敢想、敢做、敢说,逐步积极动脑、大胆实践的习惯。
三、重“和”奏“谐曲”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第一,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交流前,要求学生先梳理好思路;交流时,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要适度,要有的放矢,随机应变。
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的“自主性”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但如果学生自以为是,不善于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则根本谈不上交流。要引导学生养成虚心“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笔者在实践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三听”,搞好“三个结合”。“三听”即:认真听每个人的发言,不插嘴;能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听后要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三个结合”即:听与想象练习相结合,能快速把握别人的说话要点;听与质疑相结合,能适时、有礼貌地向别人提出问题;听与实践相结合,边听边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学生掌握了“说”和“听”的技能,则能“和谐”交流,把传统教学中那种单向、双向的信息流变成多向的信息流,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知识建构的源泉和渠道。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争论中日臻严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技能水平得到改善。
“合作学习”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遵循“和而不同”这一基本准则,用于探索,不断反思,那么,学生的技能将在“合作学习”中提升,智慧将在“合作学习”中生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刊,2001.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
编辑:李景华
[关键词]小学体育 合作学习 探索
“合作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至今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目前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以从学生口中得出标准答案为目的,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均采用“合作学习”的套路。这种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及所论及问题的难易度,只追求形式而展开的“合作学习”往往还没有进入状态,小组合组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合作学习”理念的精髓,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和而不同”。
一、以“和”造“和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平等、愉悦、信任的课堂人文环境。
首先,要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改变那种发号施令的权威者、仲裁者的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参与,贴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多给学生以关怀、激励、期待与企盼。例如:在低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充分想象、愉快、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如:把耐久跑教材以春、秋游的故事形成开展、助跑几点,一脚踏地起跳,越过前面一定高度的横绳,教材可编成“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利用一些头饰、道具由学生分饰角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感觉到与教师在一起的乐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教师的训练。
再者,要提供一个充裕的时间环境:一是合作学习前,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产生交流的需要。二是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尽情的发挥。三是合作交流后教师要给足学生补充、更正、辩论的时空,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二、持“和”求“不同”
“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是指多种思想的碰撞,学生的“自主性”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中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知道中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式、方法。如今,再次让我们“重演”原先的旧方式,学生就会感到无趣和乏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列纵队,每一小组对应一个道次,且每组分发相等的短绳,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摆出适合自己跳跃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很明显,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它消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自主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心情愉快,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自主性”得到了高涨。笔者按照宁鸿彬老师提出的“三个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训练,学生逐步摆脱了“唯书”“唯上”的思想桎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敢想、敢做、敢说,逐步积极动脑、大胆实践的习惯。
三、重“和”奏“谐曲”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第一,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交流前,要求学生先梳理好思路;交流时,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要适度,要有的放矢,随机应变。
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的“自主性”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但如果学生自以为是,不善于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则根本谈不上交流。要引导学生养成虚心“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笔者在实践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三听”,搞好“三个结合”。“三听”即:认真听每个人的发言,不插嘴;能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听后要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三个结合”即:听与想象练习相结合,能快速把握别人的说话要点;听与质疑相结合,能适时、有礼貌地向别人提出问题;听与实践相结合,边听边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学生掌握了“说”和“听”的技能,则能“和谐”交流,把传统教学中那种单向、双向的信息流变成多向的信息流,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知识建构的源泉和渠道。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争论中日臻严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技能水平得到改善。
“合作学习”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遵循“和而不同”这一基本准则,用于探索,不断反思,那么,学生的技能将在“合作学习”中提升,智慧将在“合作学习”中生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刊,2001.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
编辑:李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