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由思想和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越来越多,思想和心理亟需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其学科定位和功能存在模糊界定。
关键词:思想;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Abstract:The In today’s society,the thought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case,ide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however,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psychology cross edge discipline,its subject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 of existing fuzzy definition.
Key words:ideology;psychological;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positioning
2015年12月11日,備受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被告人被依法执行死刑,引发热议,令人警醒。有知识、有文化的名校研究生却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扼腕痛心。类似案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2004年,马加爵杀害4名舍友、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命案……回顾近几年重大校园命案无不是因为细微琐事而同室操戈,在这些案件的背后是大学生心理的扭曲。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校园已不是昔日的象牙塔,同学之间的关系亦变得日益复杂,加上自身的原因,校园中暗藏的心理毒药。面对这些血的教训,教育应当反思,如何疏导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思想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面临的迫切问题。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命题。
一、思想与心理的内心关系
(一)思想与心理的概念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意识。人的思想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一切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思想,它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反之则为错误的思想。
心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它包括思维、记忆、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想象等等。客观事物作用与感觉器官引起人脑的活动,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二)思想与心理的辩证关系
思想与心理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辩证统一。随着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跟在外界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按着自己是规律发展、变化。思想是一个人客观存在长期的反映,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现实的看法、观念,是经过一定时期慢慢形成并将稳定固化的观念,比较难改变。而心理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波动、产生或者消失,是一个短期易变的神经活动。
思想与心理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是人类特有的,是其他动物不能比拟的,都是人脑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次,思想和心理都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思想和心理最终都付诸于实践。最后,思想和心理都属于意识范畴并以感知为产生基础。思想和心理首演要通过器官感知客观事物产生相应反应形成。
思想与心理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存在范围不相同,思想是人类特有的,而心理既为人类所有,亦为动物所有,人之所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思维,有思想,能够创造工具,能够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劳动。而动物的心理则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生存的本能。其次,形成时间不同,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的形成过程则比较短。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完善的。最后,思想有正确错误之分,心理却无好坏之说。
思想与心理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意识、思想决定了心理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心理也作用于思想,影响和制约思想的形成、发展。正确的思想的形成需要心理作为依托,思想心理的辩证关系说明二者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系。
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及近几年的校园凶杀案可以看出,嫌疑人之所以失去理智做出这样的行为,多是由于小事耿耿于怀,长期的心理压抑得不到释放。而今,由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竞争压力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埋下校园毒药。在这些年校园命案多发生于名校,而那些杀人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实现追求自己的梦想,或许在他们心里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可却在追梦的路上,没有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自己,而扭曲的心理也导致了思想、行为的偏差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更加迫切,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就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及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及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已被学界普遍接受。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学科定位。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是构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逻辑起点。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的必要性
学科定位是一门学科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学科如何定位影响到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一直以来对其定位问题学界尚存争议。学科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科教材编写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简单拼凑,学科队伍建设也一大问题,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有利于这一学科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创立至今短短几十年,学科理论体系构建仍在不断完善中只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才能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使其沿着科学方向发展。
2.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的争议
“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有的学科体系和内容体系,还存在较多分歧性看法,仍处于探索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的边缘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都有极大联系,二者的理论相通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在实际的集合过程中的“两张皮”(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各说各)状况仍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将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为内在品质并转化为现实行动的学科目标,在其学科定位上,到底是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心理学,抑或其他,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学者各执一词。
(1)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从1984年创立至今,曲折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遭到误解,社会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假大空”,否定鄙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实践意义即在于:借助心理学的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产生是新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借鉴是必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母系学科。
(2)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归属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为人的心理现象。但它又不全部研究人的一切心理活动,而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该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学。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到底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心理学,不一定非要划一条明确界限,或许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学科之间的互补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优势所在。“事实上,科学研究仅仅是一种研究视角,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和以问题为中心”,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功能
二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不断发展,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学科体系日益完善,学科功能不断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运用心理学可以更好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育人工作,教育主要与客体之间的矛盾,教育主体与教育环体、介体之间的矛盾,教育客体与教育环体、介体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规范与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教育主客体的心理矛盾,表现在知、情、意、信、行等因素中。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思想活动规律的基础。
校园凶杀案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为了避免一个“马加爵”、“林森浩”的出现,除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之外,更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疏导功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8,4.
[2]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构想[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3]施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J].唯实,1998(1).
[4]刘国栋,何育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诞生背景及发展阶段综述学[J].重庆与世界,2010,10.
[5]施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J].唯实,1998(1).
[6]佘双好 ,张莉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作者简介:
韦爱丽(1987.04—),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单位:南宁学院。
关键词:思想;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Abstract:The In today’s society,the thought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case,ide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however,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psychology cross edge discipline,its subject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 of existing fuzzy definition.
Key words:ideology;psychological;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positioning
2015年12月11日,備受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被告人被依法执行死刑,引发热议,令人警醒。有知识、有文化的名校研究生却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扼腕痛心。类似案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2004年,马加爵杀害4名舍友、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命案……回顾近几年重大校园命案无不是因为细微琐事而同室操戈,在这些案件的背后是大学生心理的扭曲。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校园已不是昔日的象牙塔,同学之间的关系亦变得日益复杂,加上自身的原因,校园中暗藏的心理毒药。面对这些血的教训,教育应当反思,如何疏导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思想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面临的迫切问题。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命题。
一、思想与心理的内心关系
(一)思想与心理的概念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意识。人的思想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一切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思想,它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反之则为错误的思想。
心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它包括思维、记忆、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想象等等。客观事物作用与感觉器官引起人脑的活动,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二)思想与心理的辩证关系
思想与心理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辩证统一。随着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跟在外界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按着自己是规律发展、变化。思想是一个人客观存在长期的反映,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现实的看法、观念,是经过一定时期慢慢形成并将稳定固化的观念,比较难改变。而心理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波动、产生或者消失,是一个短期易变的神经活动。
思想与心理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是人类特有的,是其他动物不能比拟的,都是人脑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次,思想和心理都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思想和心理最终都付诸于实践。最后,思想和心理都属于意识范畴并以感知为产生基础。思想和心理首演要通过器官感知客观事物产生相应反应形成。
思想与心理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存在范围不相同,思想是人类特有的,而心理既为人类所有,亦为动物所有,人之所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思维,有思想,能够创造工具,能够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劳动。而动物的心理则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生存的本能。其次,形成时间不同,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的形成过程则比较短。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完善的。最后,思想有正确错误之分,心理却无好坏之说。
思想与心理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意识、思想决定了心理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心理也作用于思想,影响和制约思想的形成、发展。正确的思想的形成需要心理作为依托,思想心理的辩证关系说明二者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系。
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及近几年的校园凶杀案可以看出,嫌疑人之所以失去理智做出这样的行为,多是由于小事耿耿于怀,长期的心理压抑得不到释放。而今,由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竞争压力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埋下校园毒药。在这些年校园命案多发生于名校,而那些杀人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实现追求自己的梦想,或许在他们心里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可却在追梦的路上,没有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自己,而扭曲的心理也导致了思想、行为的偏差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更加迫切,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就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及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及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已被学界普遍接受。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学科定位。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是构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逻辑起点。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的必要性
学科定位是一门学科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学科如何定位影响到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一直以来对其定位问题学界尚存争议。学科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科教材编写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简单拼凑,学科队伍建设也一大问题,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有利于这一学科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创立至今短短几十年,学科理论体系构建仍在不断完善中只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才能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使其沿着科学方向发展。
2.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定位的争议
“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有的学科体系和内容体系,还存在较多分歧性看法,仍处于探索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的边缘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都有极大联系,二者的理论相通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在实际的集合过程中的“两张皮”(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各说各)状况仍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将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为内在品质并转化为现实行动的学科目标,在其学科定位上,到底是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心理学,抑或其他,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学者各执一词。
(1)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从1984年创立至今,曲折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遭到误解,社会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假大空”,否定鄙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实践意义即在于:借助心理学的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产生是新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借鉴是必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母系学科。
(2)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归属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为人的心理现象。但它又不全部研究人的一切心理活动,而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该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学。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到底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心理学,不一定非要划一条明确界限,或许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学科之间的互补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优势所在。“事实上,科学研究仅仅是一种研究视角,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和以问题为中心”,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功能
二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不断发展,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学科体系日益完善,学科功能不断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运用心理学可以更好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育人工作,教育主要与客体之间的矛盾,教育主体与教育环体、介体之间的矛盾,教育客体与教育环体、介体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规范与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教育主客体的心理矛盾,表现在知、情、意、信、行等因素中。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思想活动规律的基础。
校园凶杀案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为了避免一个“马加爵”、“林森浩”的出现,除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之外,更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疏导功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8,4.
[2]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构想[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3]施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J].唯实,1998(1).
[4]刘国栋,何育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诞生背景及发展阶段综述学[J].重庆与世界,2010,10.
[5]施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J].唯实,1998(1).
[6]佘双好 ,张莉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作者简介:
韦爱丽(1987.04—),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单位:南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