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大力推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明显提升,并且出现了更多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三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与小学阶段学生接收数学知识的规律极为相符,所以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对如何用三步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展开策略分析。
关键词:三步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更符合学生知识接受规律的教学方法。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以“导、学、练”为主的三步教学法,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能创设出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1]。
具体来讲,以“导、学、练”为主的三步教学法主要分为新知导入、学习探究以及应用练习三大步骤,首先,教师应当以创设情境与问题的方式去导入新课知识;之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究,在交流下总结出知识要点;最后,待学生完全掌握课堂知识之后,以拓展练习去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由此可见,这三个步骤存在密切联系,形成有效整体,文章便主要针对三步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得到良好应用展开分析。
一、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导入新知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所以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创设合适的学习氛围,以兴趣去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而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其注意力许多时候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变革,创设出与学生心理预期更为相符的教学情况,并且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下抛出教学问题,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氛围中的枯燥、单调的因素,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相关内容时,在新课开始讲解之前,教师便可在黑板上写出2、20、200三个数字,之后向学生问道:这三个数字能够等号吗?学生一看便会回答:不能。教师再提问:那有没有其他办法让他们相等呢?学生们先是疑惑,而后在教师说出“单位”二字后恍然大悟,说出:2米=20分米=200厘米、2元=20角=200分等答案。之后教师再提出问:如果三个数字的单位相同,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它们相等吗?此时,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自然而然地便想到2米=2.0米=2.00米的答案。如此一来,教师便可针对2、2.0、2.00三个相等数字导入对“小数的性质”知识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一次次被调动,从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更为强烈,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知
随着教师对教学情境展开创设,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课堂教学便由“导入”进入了“探究学习”阶段。为积极响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并非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核心素养方面,进而助力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教师同样要发挥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展开积极思考与分析,从而在合理分组之下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探究[3]。如此一来,在良好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也紧密联系了学生已掌握的旧知与所要学习的新知,深化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也是其新旧知识的更替逐步高效,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在熟悉教材基础知识点之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此时便会有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按照角的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几种类型?2)完成一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什么图形?3)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够拼接出什么图形;4)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5)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在面积计算公式方面存在那种联系?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教学问题的导向之下,学生的学习探究才会目标明确且方向统一,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分享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不同小组的意见分享下,组际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思维的拓展。当然,在学生学习探究中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予以指正,确保学生不会越走越“歪”,实现对知识重难点的总结归纳,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练习应用,结合生活,实践迁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变得更高,明确指出了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实现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发展,这也是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最佳诠释。所以,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理念,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在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中渗透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了数学新知之后,以更具应用性、实践性的练习去巩固知识点,并且实现“书本”与“生活”的互联。
比如,在講解完“正方形面积”相关内容之后,教师便可布置更具应用性的问题供学生练习:有一块正方形空地,四个角分别种有一棵大树,要想在不移动大树的前提下保证空地面积扩大一倍,我们该如何规划?针对于这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练习题,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大激发,在积极开动脑筋与交流探讨下得出正确结果,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也在更具应用性的练习中实现了有效迁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出了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规律,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及步骤进行深入探索,确保通过教学去助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养成,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淑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三步法”[J].新课程(小学),2014(1):72-73.
[2]苏成龙.小学数学“趣教”三步法[J].青海教育,2013(6):41-41.
[3]樊继燕.提高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三步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2):68-68.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华坛山中心小学)
关键词:三步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更符合学生知识接受规律的教学方法。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以“导、学、练”为主的三步教学法,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能创设出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1]。
具体来讲,以“导、学、练”为主的三步教学法主要分为新知导入、学习探究以及应用练习三大步骤,首先,教师应当以创设情境与问题的方式去导入新课知识;之后,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究,在交流下总结出知识要点;最后,待学生完全掌握课堂知识之后,以拓展练习去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由此可见,这三个步骤存在密切联系,形成有效整体,文章便主要针对三步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得到良好应用展开分析。
一、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导入新知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所以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创设合适的学习氛围,以兴趣去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而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其注意力许多时候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变革,创设出与学生心理预期更为相符的教学情况,并且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下抛出教学问题,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氛围中的枯燥、单调的因素,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相关内容时,在新课开始讲解之前,教师便可在黑板上写出2、20、200三个数字,之后向学生问道:这三个数字能够等号吗?学生一看便会回答:不能。教师再提问:那有没有其他办法让他们相等呢?学生们先是疑惑,而后在教师说出“单位”二字后恍然大悟,说出:2米=20分米=200厘米、2元=20角=200分等答案。之后教师再提出问:如果三个数字的单位相同,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它们相等吗?此时,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自然而然地便想到2米=2.0米=2.00米的答案。如此一来,教师便可针对2、2.0、2.00三个相等数字导入对“小数的性质”知识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一次次被调动,从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更为强烈,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知
随着教师对教学情境展开创设,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课堂教学便由“导入”进入了“探究学习”阶段。为积极响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并非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核心素养方面,进而助力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教师同样要发挥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展开积极思考与分析,从而在合理分组之下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探究[3]。如此一来,在良好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也紧密联系了学生已掌握的旧知与所要学习的新知,深化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也是其新旧知识的更替逐步高效,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在熟悉教材基础知识点之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此时便会有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按照角的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几种类型?2)完成一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什么图形?3)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够拼接出什么图形;4)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5)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在面积计算公式方面存在那种联系?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教学问题的导向之下,学生的学习探究才会目标明确且方向统一,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分享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不同小组的意见分享下,组际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思维的拓展。当然,在学生学习探究中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予以指正,确保学生不会越走越“歪”,实现对知识重难点的总结归纳,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练习应用,结合生活,实践迁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变得更高,明确指出了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实现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发展,这也是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最佳诠释。所以,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理念,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在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中渗透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了数学新知之后,以更具应用性、实践性的练习去巩固知识点,并且实现“书本”与“生活”的互联。
比如,在講解完“正方形面积”相关内容之后,教师便可布置更具应用性的问题供学生练习:有一块正方形空地,四个角分别种有一棵大树,要想在不移动大树的前提下保证空地面积扩大一倍,我们该如何规划?针对于这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练习题,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大激发,在积极开动脑筋与交流探讨下得出正确结果,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也在更具应用性的练习中实现了有效迁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出了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规律,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及步骤进行深入探索,确保通过教学去助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养成,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淑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三步法”[J].新课程(小学),2014(1):72-73.
[2]苏成龙.小学数学“趣教”三步法[J].青海教育,2013(6):41-41.
[3]樊继燕.提高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三步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2):68-68.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华坛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