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是闻名全国的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该村地处被称为江苏“青藏高原”的泗洪西南岗地区,区位闭塞,水源匮乏,土地贫瘠,是江苏省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1978年,该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加之多年积弱,80%的生产队无力进行简单的再生产,群众生活靠政府救济维持。穷则思变,垫湖大队在全省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带动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此后,“大包干”做法迅速遍及整个上塘公社。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以《春到上塘》为题,专题报道了垫湖村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30年来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大力弘扬垫湖人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改革精神,把垫湖村作为改革示范点、康居示范村、高效农业示范区,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通过推动农民互助合作,培育规模高效农业;整合各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实施农村康居工程,促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该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业项目集中区、高效种植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带动区“四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从“大包干”到“大合作”的转变,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实现了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的新突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不断把农村改革发展进一步推向深入。
——垫湖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表明,实现农业增效,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用产业化提升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大包干”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强化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但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垫湖村针对这一现状,从变革农业生产方式人手,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由“大包干”向“大合作”的转变,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合作共建,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为改变生产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垫湖村100多户群众自发成立了“垫湖养猪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生产,对生猪养殖进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增强了市场适应能力,养殖户生产经营收益显著提高。取得成功经验后,该村成立了“泗洪县垫湖农产品生产合作社”,把合作范围从单纯的生猪养殖扩大到种植业、养殖业的方方面面,全村80%以上群众成为社员,从根本上突破了农户小生产瓶颈制约,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二是品牌共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垫湖村努力推进农业品牌化经营,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抱团”闯市场。目前,该村已获得“垫湖仙米”、“垫湖地道草鸡蛋”和“垫湖紫心山芋”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并作为宿迁市特色农产品参加上海农展会,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品牌化经营使垫湖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苏南及浙江、上海等地成功进入大型超市。三是技术共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的成立,使得引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2006年,该村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引入野生水稻改良当地的“上塘贡米”,并进行“稻鸭共作”试验,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130多亩“稻鸭共作”试点已经成功,2008年扩大到5000亩。通过与省农科院的合作,垫湖村推动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普及和新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垫湖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表明,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工业化致富农民
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工业化水平低。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一个非农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农民逐渐脱离土地的过程。近年来,垫湖村突破“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工哺农”的发展路子,促进广大农民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一是推进招商引资,探索壮大集体经济之路。垫湖村发挥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借助外力发展本村的工业经济。同时,整合政策性资金,采取集资入股等形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办厂,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了“乡镇得税金、村里得租金、群众得薪金、老板省资金”的发展新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加强村企合作,探索工业化提升农业之路。泗洪县委、县政府为发挥工业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在县内工业企业中开展了“村企合作”活动。垫湖村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与合作企业——麦华公司联手做好农产品深加工的文章,通过精深加工的“垫湖仙米”品质优良,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36元,仅此一项带动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实现了工业对农业的有效提升。三是培育新型农民,探索促进农民增收之路。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让更多的农民跳出农门,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垫湖村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机遇。对全村50周岁以下男劳动力、40周岁以下女劳动力,以及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行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全村共有1000多名群众进厂务工,55户群众自主创业,从事非农产业。
——垫湖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表明,加快农村发展,必须坚持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用城镇化带动农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新农村建设,应该把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作为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由之路。泗洪县委、县政府立足基本县情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支持垫湖村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乡一体化。一是推动群众集中居住加速“一体化”。2006年,泗洪县委、县政府把垫湖村列入全县康居示范村建设试点,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加速城镇化步伐。垫湖村采取市场开发、农民自建等方式建设农民住房,并统一铺设道路、下水道和各类管线,统一绿化、亮化、美化。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农民改进生产方式,改变住宅和养殖设施混杂分布的传统模式,对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合理规划,集中建设鸡舍、猪舍等畜禽养殖设施,促进集中养殖、规模养殖,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一体化”。垫湖村在康居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农民健康工程、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及“一池三改”工作,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新格局。三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加速“一体化”。垫湖村结合康居示范村建设,对村小学进行了改造。规划建设了农民公园、休闲广场、农贸市场、购物中心及医疗室、文化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配套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使广大农民在更广的范同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系中共泗洪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戈尚达
——垫湖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表明,实现农业增效,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用产业化提升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大包干”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强化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但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垫湖村针对这一现状,从变革农业生产方式人手,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由“大包干”向“大合作”的转变,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合作共建,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为改变生产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垫湖村100多户群众自发成立了“垫湖养猪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生产,对生猪养殖进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增强了市场适应能力,养殖户生产经营收益显著提高。取得成功经验后,该村成立了“泗洪县垫湖农产品生产合作社”,把合作范围从单纯的生猪养殖扩大到种植业、养殖业的方方面面,全村80%以上群众成为社员,从根本上突破了农户小生产瓶颈制约,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二是品牌共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垫湖村努力推进农业品牌化经营,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抱团”闯市场。目前,该村已获得“垫湖仙米”、“垫湖地道草鸡蛋”和“垫湖紫心山芋”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并作为宿迁市特色农产品参加上海农展会,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品牌化经营使垫湖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苏南及浙江、上海等地成功进入大型超市。三是技术共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合作社的成立,使得引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2006年,该村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引入野生水稻改良当地的“上塘贡米”,并进行“稻鸭共作”试验,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130多亩“稻鸭共作”试点已经成功,2008年扩大到5000亩。通过与省农科院的合作,垫湖村推动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普及和新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垫湖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表明,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工业化致富农民
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工业化水平低。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一个非农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农民逐渐脱离土地的过程。近年来,垫湖村突破“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工哺农”的发展路子,促进广大农民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一是推进招商引资,探索壮大集体经济之路。垫湖村发挥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借助外力发展本村的工业经济。同时,整合政策性资金,采取集资入股等形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办厂,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了“乡镇得税金、村里得租金、群众得薪金、老板省资金”的发展新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加强村企合作,探索工业化提升农业之路。泗洪县委、县政府为发挥工业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在县内工业企业中开展了“村企合作”活动。垫湖村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与合作企业——麦华公司联手做好农产品深加工的文章,通过精深加工的“垫湖仙米”品质优良,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36元,仅此一项带动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实现了工业对农业的有效提升。三是培育新型农民,探索促进农民增收之路。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让更多的农民跳出农门,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垫湖村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机遇。对全村50周岁以下男劳动力、40周岁以下女劳动力,以及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行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全村共有1000多名群众进厂务工,55户群众自主创业,从事非农产业。
——垫湖村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表明,加快农村发展,必须坚持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用城镇化带动农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新农村建设,应该把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作为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由之路。泗洪县委、县政府立足基本县情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支持垫湖村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乡一体化。一是推动群众集中居住加速“一体化”。2006年,泗洪县委、县政府把垫湖村列入全县康居示范村建设试点,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加速城镇化步伐。垫湖村采取市场开发、农民自建等方式建设农民住房,并统一铺设道路、下水道和各类管线,统一绿化、亮化、美化。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农民改进生产方式,改变住宅和养殖设施混杂分布的传统模式,对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合理规划,集中建设鸡舍、猪舍等畜禽养殖设施,促进集中养殖、规模养殖,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一体化”。垫湖村在康居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农民健康工程、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及“一池三改”工作,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新格局。三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加速“一体化”。垫湖村结合康居示范村建设,对村小学进行了改造。规划建设了农民公园、休闲广场、农贸市场、购物中心及医疗室、文化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配套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使广大农民在更广的范同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系中共泗洪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