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地说,小学生怕写作文。那么,小学生写作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打不开思路。原因何在?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还是书面语言贫乏呢?
从写作的全过程加以剖析,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得经过一个“双休哦那个转换”的过程: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然后是观念情感(情)转换为文字(辞)。小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感情,或者对客观事物根本无所认识,情不动,故辞不发。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认识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惑下发生的,情感对开阔学生思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即“情动”才能“辞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呢?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注重作文的使用价值,以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
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需要时,就会产生满足的情感。当人为着某个目的、目标而去努力时,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去“干”、去“完成”的使命感。可见,需要是人的情感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为着某目标去“实践”,如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的家庭生活,因为学生对家庭比较熟悉,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记。然后再设置问题让学生去观察、考虑。可提这样的问题:你在家里生活的幸福吗?爸爸妈妈或其他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性格爱好是什么?你在家里都会做什么?这样练习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又如:让学生为低年级小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要编得生动有趣而富有哲理,这样引导学生写作,使学生感到不是“做”文章,而是为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情绪就会高涨。
二、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克服成人化、程式化,让儿童乐于表达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伴随着情绪、情感的体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灌注全部热情,甚至达到“迷”的程度。小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的题目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情感,就会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生的特点是幼稚、天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讨厌老套套的作文题目。大多数小学生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广阔的田野、有趣的活动等,并且喜欢借助幻想,用童心来观察和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如: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花卉的种植方法后,让学生亲手种植自己喜欢的花卉,然后在校园开“花展”。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能力,美化了校园,而且又写出了内容充实、真挚感人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多考虑些他们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和生活,对这些内容学生感到有情有趣,作文时就会思路通畅,易于下笔成文。
怎样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因为当代小学生的涉猎面广,思考的问题有时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教师应因势利导,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并针对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观察,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如:1.近年来,你们的周围有哪些变化?哪些事能反映这种变化?2.你在假期中听到、看到或经历了那些有趣的事?有何感想?由于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直接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会丰富、充实,表达的感想就会更真实强烈。因此,命题切忌呆板、落套,要求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如:“小树苗笑了”、“老师的白发”、“妈妈,我长大了”等问题,学生一看就会觉得亲切、有趣,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就会产生将文章写生动的热情。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创设最佳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所以,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对应的情景,并运用启发性的导语,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气氛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运用图画再现情景的方法,指导学生写“我是一棵蒲公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正在微笑的蒲公英,对学生说:“你们就像一棵蒲公英开放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并让学生看着人格化的图画,读着“我是一棵蒲公英”的文题,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棵蒲公英,写作欲望由此而生。接着,老师问大家:“现在有许多同学还不认识你们这些蒲公英,你们准备如何介绍自己呢?”“先介绍我的名字,在介绍我的模样,还要介绍我的家。”这时,老师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继续启发:“你们的家在哪儿?”、“家里都有谁?”、“谁是你们的兄弟姐妹?”回答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挺有趣的,一个个笑逐颜开,兴致勃勃,连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抢着回答:“小草是我的兄弟”、“野蔷薇是我的姐妹”、“蝴蝶姐姐、蜜蜂妹妹是我家的常客”……这次作文不仅富有情趣,而且内容丰富,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实践说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按以上三个方面去做,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他们的写作思路;就能提高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诉,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255110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南镇中心校)
从写作的全过程加以剖析,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得经过一个“双休哦那个转换”的过程: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然后是观念情感(情)转换为文字(辞)。小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感情,或者对客观事物根本无所认识,情不动,故辞不发。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认识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惑下发生的,情感对开阔学生思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即“情动”才能“辞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呢?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注重作文的使用价值,以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
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需要时,就会产生满足的情感。当人为着某个目的、目标而去努力时,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去“干”、去“完成”的使命感。可见,需要是人的情感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为着某目标去“实践”,如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的家庭生活,因为学生对家庭比较熟悉,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记。然后再设置问题让学生去观察、考虑。可提这样的问题:你在家里生活的幸福吗?爸爸妈妈或其他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性格爱好是什么?你在家里都会做什么?这样练习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又如:让学生为低年级小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要编得生动有趣而富有哲理,这样引导学生写作,使学生感到不是“做”文章,而是为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情绪就会高涨。
二、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克服成人化、程式化,让儿童乐于表达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伴随着情绪、情感的体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灌注全部热情,甚至达到“迷”的程度。小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的题目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情感,就会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生的特点是幼稚、天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讨厌老套套的作文题目。大多数小学生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广阔的田野、有趣的活动等,并且喜欢借助幻想,用童心来观察和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如: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花卉的种植方法后,让学生亲手种植自己喜欢的花卉,然后在校园开“花展”。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能力,美化了校园,而且又写出了内容充实、真挚感人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多考虑些他们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和生活,对这些内容学生感到有情有趣,作文时就会思路通畅,易于下笔成文。
怎样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因为当代小学生的涉猎面广,思考的问题有时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教师应因势利导,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并针对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观察,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如:1.近年来,你们的周围有哪些变化?哪些事能反映这种变化?2.你在假期中听到、看到或经历了那些有趣的事?有何感想?由于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直接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会丰富、充实,表达的感想就会更真实强烈。因此,命题切忌呆板、落套,要求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如:“小树苗笑了”、“老师的白发”、“妈妈,我长大了”等问题,学生一看就会觉得亲切、有趣,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就会产生将文章写生动的热情。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创设最佳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所以,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对应的情景,并运用启发性的导语,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气氛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运用图画再现情景的方法,指导学生写“我是一棵蒲公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正在微笑的蒲公英,对学生说:“你们就像一棵蒲公英开放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并让学生看着人格化的图画,读着“我是一棵蒲公英”的文题,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棵蒲公英,写作欲望由此而生。接着,老师问大家:“现在有许多同学还不认识你们这些蒲公英,你们准备如何介绍自己呢?”“先介绍我的名字,在介绍我的模样,还要介绍我的家。”这时,老师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继续启发:“你们的家在哪儿?”、“家里都有谁?”、“谁是你们的兄弟姐妹?”回答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挺有趣的,一个个笑逐颜开,兴致勃勃,连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抢着回答:“小草是我的兄弟”、“野蔷薇是我的姐妹”、“蝴蝶姐姐、蜜蜂妹妹是我家的常客”……这次作文不仅富有情趣,而且内容丰富,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实践说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按以上三个方面去做,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他们的写作思路;就能提高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诉,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255110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南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