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地说,小学生怕写作文。那么,小学生写作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打不开思路。原因何在?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还是书面语言贫乏呢?
  从写作的全过程加以剖析,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得经过一个“双休哦那个转换”的过程: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然后是观念情感(情)转换为文字(辞)。小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感情,或者对客观事物根本无所认识,情不动,故辞不发。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认识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惑下发生的,情感对开阔学生思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即“情动”才能“辞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呢?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注重作文的使用价值,以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
  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需要时,就会产生满足的情感。当人为着某个目的、目标而去努力时,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去“干”、去“完成”的使命感。可见,需要是人的情感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为着某目标去“实践”,如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的家庭生活,因为学生对家庭比较熟悉,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记。然后再设置问题让学生去观察、考虑。可提这样的问题:你在家里生活的幸福吗?爸爸妈妈或其他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性格爱好是什么?你在家里都会做什么?这样练习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写作的欲望。又如:让学生为低年级小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要编得生动有趣而富有哲理,这样引导学生写作,使学生感到不是“做”文章,而是为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情绪就会高涨。
  二、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克服成人化、程式化,让儿童乐于表达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伴随着情绪、情感的体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灌注全部热情,甚至达到“迷”的程度。小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的题目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情感,就会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生的特点是幼稚、天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讨厌老套套的作文题目。大多数小学生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广阔的田野、有趣的活动等,并且喜欢借助幻想,用童心来观察和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如: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花卉的种植方法后,让学生亲手种植自己喜欢的花卉,然后在校园开“花展”。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能力,美化了校园,而且又写出了内容充实、真挚感人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多考虑些他们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和生活,对这些内容学生感到有情有趣,作文时就会思路通畅,易于下笔成文。
  怎样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因为当代小学生的涉猎面广,思考的问题有时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教师应因势利导,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并针对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观察,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如:1.近年来,你们的周围有哪些变化?哪些事能反映这种变化?2.你在假期中听到、看到或经历了那些有趣的事?有何感想?由于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直接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会丰富、充实,表达的感想就会更真实强烈。因此,命题切忌呆板、落套,要求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如:“小树苗笑了”、“老师的白发”、“妈妈,我长大了”等问题,学生一看就会觉得亲切、有趣,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就会产生将文章写生动的热情。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创设最佳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所以,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对应的情景,并运用启发性的导语,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气氛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运用图画再现情景的方法,指导学生写“我是一棵蒲公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正在微笑的蒲公英,对学生说:“你们就像一棵蒲公英开放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并让学生看着人格化的图画,读着“我是一棵蒲公英”的文题,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棵蒲公英,写作欲望由此而生。接着,老师问大家:“现在有许多同学还不认识你们这些蒲公英,你们准备如何介绍自己呢?”“先介绍我的名字,在介绍我的模样,还要介绍我的家。”这时,老师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继续启发:“你们的家在哪儿?”、“家里都有谁?”、“谁是你们的兄弟姐妹?”回答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挺有趣的,一个个笑逐颜开,兴致勃勃,连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抢着回答:“小草是我的兄弟”、“野蔷薇是我的姐妹”、“蝴蝶姐姐、蜜蜂妹妹是我家的常客”……这次作文不仅富有情趣,而且内容丰富,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实践说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按以上三个方面去做,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他们的写作思路;就能提高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诉,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255110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南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激发兴趣,教给方法,积极引导,寻找规律,发挥想象,这样才能提高识字效率,事半功倍。    一、象形识字法    象形识字法是利用图画帮助识记字形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山”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要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教育 教学 感悟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
期刊
家长向教师询问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时,听到很多教师是这样评价学生的:1.这个学生在校很听话,很文静。2.这个学生太调皮了,上课不守规矩,好动。这两种评价,一听就能分辨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大部分教师把第一种说法作为学生的美德,而把第二种说法就作为坏学生的标准。这样对吗?语文教师希望他的学生长大后都成为文学家,数学教师希望他的学生长大后成为数学家,体育教师希望他的学生长大后都得体育冠军等等,这可能吗
期刊
【摘要】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够培养学生语感,也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还能加强学生知识迁移,同时朗读训练的形式具有丰富多样性。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浅谈笔者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阅读实践 朗读训练 发展学生语言 培养 语感 提高 审美意识 加强知识迁移 多样性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文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想象力。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联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体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确学习语文的内在动机,授之以渔,保证学生有主动学习语文的工具、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坚持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诱发 主动性 授之以渔 学以致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标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要创设生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放飞他们的思维,重视指导朗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生命活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努力实践新的教学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语文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笔者认为,对于语文课堂上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必须准确区分、区别对待,并且充分利用各种“显性”和“隐性”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成性资源 处理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经逐步确立,于是课堂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插曲”,该如何对待这种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呢?  一、对于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必须准确区分、区别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时,倘若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类比法,将新旧知识作类比分析,将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降低教学难度,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 类比法 运用    类比法也叫类比推理法,是指根据两个问题有部分特征相类似,从而推出其它特征也可能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一般来说,为了解决数学问题B,我们可以从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且与问题B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