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虽然不产生于同一时期和国家,但是在现代中国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的关系是不可避免要面对的。本文试着分析了两者的相通之处,主要以方克立先生的马魂、中体、西用理论来研究二者的关系,最后论述了方先生马魂、中体、西用理论的意义和价值来说明其理论更加符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儒学;方克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的主导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缺遗失了很多。现代社会儒学该怎样完成现代化的转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除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之外,还要与中国悠久深厚的优秀传统哲学有直接的联系。接下来我将论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儒学的想通之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的相通之处
1.马哲的实践观和儒学的知行观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研究者都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实践哲学。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唯一的检验真理的手段。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说了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在中国儒学中并没有实践这个具体的词语,但是存在着知行合一的思想。这里的知,在孔夫子那里当名词有时会指智慧,而行就是具体的躬行实践,知行合一则是由宋代的王阳明提出的。有句诗“力行而后知之真”,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
2.以人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的相通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物质的、精神的创造者,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力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中国传统儒学中,自尧舜禹起就非常很重视民本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孟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儒学的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人本思想具有相通之处。
3.对未来社会的预想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经过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现的社会。”儒学也曾经预想过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在大同社会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大道之行,选贤与能,讲诚修睦,等等这样的大同社会中人人平等。可以看出儒家的大同社会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很多相通之处。
二、方克立先生的马魂、中体、西用观点以及与现代新儒家的比较
马哲与中国儒学的关系,是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兴的读经热等这些都表现了对儒学的重视,那么当代儒学处于什么地位呢?
方克立先生认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把马哲和儒学相容提出了“马魂、中体、西用”思想。这里的“魂”用的很好,即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地位,又很重视传统儒学,作为我国文化意思形态的魂。中学为体,强烈体现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先生强调这里的中学是指”有着数千年历史传承的,经过近现代变革和转型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活的中国文化生命整体”。最后的西学为用,我们需要向外学习先进的思想、科学技术等有价值的东西,吸取闭关锁国的教训。
其实在马哲与儒学的关系上,主要的观点除了方先生的相互融合共存思想外,还有很多学者主张相互对立思想。新儒学的很多代表人物比如牟宗三、杜维明、唐君毅等很多知名的学者都不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哲在中国就是“夷夏之辨”,只有摆脱这种束缚才能恢复本位文化。针对现代新儒学,方克立先生承认其文化价值,但是他认为现代新儒学是民主文化危机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强烈的寻根意识,有具有现代性根据西方思潮。
对于大陆新儒学以南蒋庆北陈明中有康夫子为代表,虽然他们三人的侧重点和具体观点不一样。与大陆新儒家相比较而言,方先生观点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大陆新儒家的观点太过激进,不具有现实实现性。马魂中体西用的观点能够发挥自身优点具有很大的现实实用性,能够在我们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挥儒学的教化作用。其次,社会变迁的步伐不会停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很清楚的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我们已经不可能回到四书五经时代。最后,方克立先生承认了中国哲学的合法地位。这样既承认我们新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共同努力创建的成果,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一系列贡献,发扬中国传统儒学的精华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一个是主一个是辅都能得到发展。
三、马魂中体西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马魂、中体、西用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马魂中体西用论促进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开始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接着邓小平同志的中国改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理论飞跃。而方先生的马魂为主思想,是结合传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坚定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其次,马魂、中体、西用论促进了中国儒学的新的发展以及传统儒学的复兴。儒学发展到现代新儒学主要是用西方的哲学框架或诠释方法来解释中国古代儒学。方先生的理论就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把现代儒学走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又不失儒学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当代人们的新的需求。让儒学成为显学状态,对现代儒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儒学则是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合理的继承,辩证的对待,这也为复兴传统儒学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国明、许鲁洲.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
[2]陈超.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结合[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13.
[3]王 杰、冯建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研究综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
[4]谢青松.“马魂、中体、西用”说与当代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J].学术探究,2014,(6).
[5]柴文华.方克立与现代新儒学研究——兼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J].学习与探索,1998,(6).
[6]刘小慧.大陆新儒家思想评析[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1.
[7]方克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J].文化纵论,2008.
作者简介:
刘文(1991~ ),女,山東省,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中国哲学专业宋明儒学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儒学;方克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的主导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缺遗失了很多。现代社会儒学该怎样完成现代化的转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除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之外,还要与中国悠久深厚的优秀传统哲学有直接的联系。接下来我将论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儒学的想通之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的相通之处
1.马哲的实践观和儒学的知行观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研究者都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实践哲学。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唯一的检验真理的手段。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说了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在中国儒学中并没有实践这个具体的词语,但是存在着知行合一的思想。这里的知,在孔夫子那里当名词有时会指智慧,而行就是具体的躬行实践,知行合一则是由宋代的王阳明提出的。有句诗“力行而后知之真”,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
2.以人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的相通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物质的、精神的创造者,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力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中国传统儒学中,自尧舜禹起就非常很重视民本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孟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儒学的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人本思想具有相通之处。
3.对未来社会的预想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经过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现的社会。”儒学也曾经预想过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在大同社会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大道之行,选贤与能,讲诚修睦,等等这样的大同社会中人人平等。可以看出儒家的大同社会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很多相通之处。
二、方克立先生的马魂、中体、西用观点以及与现代新儒家的比较
马哲与中国儒学的关系,是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兴的读经热等这些都表现了对儒学的重视,那么当代儒学处于什么地位呢?
方克立先生认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把马哲和儒学相容提出了“马魂、中体、西用”思想。这里的“魂”用的很好,即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地位,又很重视传统儒学,作为我国文化意思形态的魂。中学为体,强烈体现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先生强调这里的中学是指”有着数千年历史传承的,经过近现代变革和转型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活的中国文化生命整体”。最后的西学为用,我们需要向外学习先进的思想、科学技术等有价值的东西,吸取闭关锁国的教训。
其实在马哲与儒学的关系上,主要的观点除了方先生的相互融合共存思想外,还有很多学者主张相互对立思想。新儒学的很多代表人物比如牟宗三、杜维明、唐君毅等很多知名的学者都不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哲在中国就是“夷夏之辨”,只有摆脱这种束缚才能恢复本位文化。针对现代新儒学,方克立先生承认其文化价值,但是他认为现代新儒学是民主文化危机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强烈的寻根意识,有具有现代性根据西方思潮。
对于大陆新儒学以南蒋庆北陈明中有康夫子为代表,虽然他们三人的侧重点和具体观点不一样。与大陆新儒家相比较而言,方先生观点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大陆新儒家的观点太过激进,不具有现实实现性。马魂中体西用的观点能够发挥自身优点具有很大的现实实用性,能够在我们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挥儒学的教化作用。其次,社会变迁的步伐不会停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很清楚的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我们已经不可能回到四书五经时代。最后,方克立先生承认了中国哲学的合法地位。这样既承认我们新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共同努力创建的成果,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一系列贡献,发扬中国传统儒学的精华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一个是主一个是辅都能得到发展。
三、马魂中体西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马魂、中体、西用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马魂中体西用论促进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开始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接着邓小平同志的中国改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理论飞跃。而方先生的马魂为主思想,是结合传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坚定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其次,马魂、中体、西用论促进了中国儒学的新的发展以及传统儒学的复兴。儒学发展到现代新儒学主要是用西方的哲学框架或诠释方法来解释中国古代儒学。方先生的理论就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把现代儒学走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又不失儒学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当代人们的新的需求。让儒学成为显学状态,对现代儒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儒学则是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合理的继承,辩证的对待,这也为复兴传统儒学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国明、许鲁洲.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
[2]陈超.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结合[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13.
[3]王 杰、冯建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研究综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
[4]谢青松.“马魂、中体、西用”说与当代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J].学术探究,2014,(6).
[5]柴文华.方克立与现代新儒学研究——兼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J].学习与探索,1998,(6).
[6]刘小慧.大陆新儒家思想评析[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1.
[7]方克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J].文化纵论,2008.
作者简介:
刘文(1991~ ),女,山東省,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中国哲学专业宋明儒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