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式正在朝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改进,我国现阶段,将构建和谐社会,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作为培养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将这些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语文课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的爱国精神,其不仅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更是学习各种先进技术的基本媒介,是掌握相关文化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做出了重大调整,传统的高密集、高污染等重工业产业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企业中,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因为其涉及到的核心技术等问题,所以对技术人员的德育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尽管开展了很多的德育教育课程,但是,其实际作用并不明显,并且,学校更多时候注意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很多高科技人才在参加工作之后,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害人害己。
一、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之一,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这些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改进,逐渐由传统的精英模式转变成大众教育模式,不仅是理工类的学生水平偏低,很多中文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在逐年下降,甚至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会出现,这不得不令教育学者深思。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对中文的学习予以重视,甚至有些英语国家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来进行教学,可见中文已经逐渐成为类似于英文的世界通用语言,其中还可以看到,在未来的世界发展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中文,如果现在的大学生在中文的学习方面越来越欠缺水准,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会逐渐丧失掉,这将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在很多发达国家,高等院校中明确规定大一的学生必须学习英国文学课,并且,院校领导对此门学科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也是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素养以及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需要。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所在,力争成为世界人民学习中文的榜样。
二、对大学语文学科认识的混乱
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高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就是在高中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的学习工作,从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两方面进一步深入补充,并且,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的灌输工作,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受到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束缚,不能够真正地结合高校的语文教学特点,体现出高校教学要求以及目标。还有一种就是比较笼统地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具有大学人文理念,这样教学方式尽管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单单从知识性和工具性教学入手,更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价值所在,并且,充分地与这个时代结合,从而培养出强烈的人文理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将人文与语文素养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过分地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缺乏对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恰恰是与我国主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相违背的地方。
所以,现在的语文教育者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的真正定位是什么,缺乏丰富内涵的科学支持。
三、大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落后
目前,我国的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过多地将重点放到了知识性与工具性上面,然而,这些方面都是偏向于理论,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功能了解的并不深入,以至于学生最怕的就是语文的写作。而在不断的改革之后,又开始对人文性和文学性过分关注,忽视了具体的实际应用。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适应现今社会的教学理念。因此,现今的大学语文教学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应该尽快实施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以改变语文教育的尴尬处境与现状,应该提出新的大学语文教育理论,对大学语文教育重新进行定位,尽快改变当前一成不变的语文教育模式,重新进行学科、课程分布,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语文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要针对普通本科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针对这类院校人文师资和文科专业薄弱以及注重应用人才培养的特点,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大学语文的综合性是指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融听、说、读、写、想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大学语文应是一种综合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它是包含了大学语文、写作、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多门关于培养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大学语文的实践性是指大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的特点,要把大学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围绕大学语文教学,把学生引向课外学习”。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举办口语基本功大赛、演说基本功大赛、应用文书知识竞赛、应聘模拟竞赛等,提高学生对母语语言感受的灵敏度,规范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现力。
五、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以及文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人们的语文素养却与之成反比,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过多地放到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面,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过于表面化,并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后,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内容,对于其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帮助甚少,尤其是很多研究生,在做学术研究时,感到对一些参考文献理解得不够深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能正确地对待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从多方面进行教育,既不能丢失传统的优秀文化,更不能过于理论化,偏离实践教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文彦孙晓芳语文教育和谐意蕴的追求———评耿红卫新作《和谐语文教育建构论》[J]焦作大学学报.2010,04
[2]黄行福语文教育哲学研究的前沿探索———《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10,08
[3]王凤红语文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目的之关系辨析———兼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观[J]科学教育,2011,02
[4]李建成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我的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2,10
[5]李节语文教育研究、文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专访[J]语文建设,2008,04
[6]李霞网络环境下当代语文教育的拓新之作———评耿红卫教授新作《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J]焦作大学学报,2011,04
[7]温儒敏语文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前景———《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前记[J]语文建设,2010,02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做出了重大调整,传统的高密集、高污染等重工业产业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企业中,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因为其涉及到的核心技术等问题,所以对技术人员的德育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尽管开展了很多的德育教育课程,但是,其实际作用并不明显,并且,学校更多时候注意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很多高科技人才在参加工作之后,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害人害己。
一、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之一,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这些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改进,逐渐由传统的精英模式转变成大众教育模式,不仅是理工类的学生水平偏低,很多中文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在逐年下降,甚至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都会出现,这不得不令教育学者深思。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对中文的学习予以重视,甚至有些英语国家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来进行教学,可见中文已经逐渐成为类似于英文的世界通用语言,其中还可以看到,在未来的世界发展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中文,如果现在的大学生在中文的学习方面越来越欠缺水准,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会逐渐丧失掉,这将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在很多发达国家,高等院校中明确规定大一的学生必须学习英国文学课,并且,院校领导对此门学科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也是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素养以及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需要。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所在,力争成为世界人民学习中文的榜样。
二、对大学语文学科认识的混乱
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高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就是在高中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的学习工作,从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两方面进一步深入补充,并且,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的灌输工作,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受到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束缚,不能够真正地结合高校的语文教学特点,体现出高校教学要求以及目标。还有一种就是比较笼统地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具有大学人文理念,这样教学方式尽管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单单从知识性和工具性教学入手,更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价值所在,并且,充分地与这个时代结合,从而培养出强烈的人文理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将人文与语文素养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过分地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缺乏对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恰恰是与我国主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相违背的地方。
所以,现在的语文教育者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的真正定位是什么,缺乏丰富内涵的科学支持。
三、大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落后
目前,我国的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过多地将重点放到了知识性与工具性上面,然而,这些方面都是偏向于理论,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功能了解的并不深入,以至于学生最怕的就是语文的写作。而在不断的改革之后,又开始对人文性和文学性过分关注,忽视了具体的实际应用。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适应现今社会的教学理念。因此,现今的大学语文教学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应该尽快实施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以改变语文教育的尴尬处境与现状,应该提出新的大学语文教育理论,对大学语文教育重新进行定位,尽快改变当前一成不变的语文教育模式,重新进行学科、课程分布,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语文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要针对普通本科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针对这类院校人文师资和文科专业薄弱以及注重应用人才培养的特点,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大学语文的综合性是指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融听、说、读、写、想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大学语文应是一种综合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它是包含了大学语文、写作、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多门关于培养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大学语文的实践性是指大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的特点,要把大学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围绕大学语文教学,把学生引向课外学习”。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举办口语基本功大赛、演说基本功大赛、应用文书知识竞赛、应聘模拟竞赛等,提高学生对母语语言感受的灵敏度,规范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现力。
五、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以及文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人们的语文素养却与之成反比,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过多地放到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面,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过于表面化,并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后,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内容,对于其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帮助甚少,尤其是很多研究生,在做学术研究时,感到对一些参考文献理解得不够深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能正确地对待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从多方面进行教育,既不能丢失传统的优秀文化,更不能过于理论化,偏离实践教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文彦孙晓芳语文教育和谐意蕴的追求———评耿红卫新作《和谐语文教育建构论》[J]焦作大学学报.2010,04
[2]黄行福语文教育哲学研究的前沿探索———《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10,08
[3]王凤红语文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目的之关系辨析———兼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观[J]科学教育,2011,02
[4]李建成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我的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2,10
[5]李节语文教育研究、文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专访[J]语文建设,2008,04
[6]李霞网络环境下当代语文教育的拓新之作———评耿红卫教授新作《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J]焦作大学学报,2011,04
[7]温儒敏语文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前景———《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前记[J]语文建设,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