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无论是从学习技术方面还是心理健康成长方面都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现如今,重成绩轻教育的现象尤为普遍,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可能更多地看重学生的成绩而非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小学体育教育在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之外也不能忽视其在其他方面重要的作用。在体育课上,对于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战胜挫折能力;比赛竞技能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影响作用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我们学校小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6%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有些学生经不起一点挫折、受不得一点委屈,心胸狭窄、意志薄弱,不善于和他人交往,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杀。造成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除了社會日益激烈的竞争因素外,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等因素不无关系;同时,与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
1、正常的认知能力。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维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有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4、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1]。
5、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作用
1、田径运动是一种竞争性较强,发展小学生体能的运动,在走、跑、跳、投等项目的练习中,锻炼小学生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能力,要达到体育教学效果,就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累,承受自身和外来的压力,比如,耐力性长跑项目,这是对小学生的体能和意志考验,是要学生付出长时间的体力和忍耐力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球类运动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比赛过程中,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影响学生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过程,调整心态,保持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抗击焦虑情绪的产生,稳定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3、体操运动是以协调性为主的体育项目,舒缓学生的心情,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双重功效教学。在体操教学在中,加大动作难度,实现新的跨越,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紧随其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如,跳箱、器械体操,鼓励学生战胜高度的勇气,克服恐惧心理,锤炼学生的意志力。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学习榜样,要有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要不断的去学习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更新知识,加强个人的理论素养,好的教育首先要有理论的指导,要有丰富的教育知识才能正确的指导自身的行为,使实践得到正确的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要努力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累知识,交流知识,同时更要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学生的行为,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纠正,传授健康的心理知识,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2]。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应该知道气质学说,把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对待胆汁质的学生,宜采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耐心启发,讲清道理,但不能激怒他们;对于多血质的学生,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满不在乎时,可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判,在他们对错误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对于粘液质的学生,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进行教育时需要更加耐心,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千万不要以冷对冷或操之过急;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且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应以侧面启发、表扬、鼓励为主。
3、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营养的发展路程:首先一个孩子需要人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让他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认同,到了七岁前是学习认知模范。当然他再长大,他能够选择,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如果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揮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3]。
五、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增加心理建设的道路任重道远,在如今这个忽视体育课忽视心理建设的教育时代,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目标,这需要广大教职工人员和家长的高度配合和支持坚持。
参考文献
[1] 姚红利.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1):82-84.
[2] 吴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 李冠廷.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影响作用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我们学校小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6%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有些学生经不起一点挫折、受不得一点委屈,心胸狭窄、意志薄弱,不善于和他人交往,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杀。造成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除了社會日益激烈的竞争因素外,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等因素不无关系;同时,与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
1、正常的认知能力。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维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有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4、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1]。
5、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作用
1、田径运动是一种竞争性较强,发展小学生体能的运动,在走、跑、跳、投等项目的练习中,锻炼小学生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能力,要达到体育教学效果,就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累,承受自身和外来的压力,比如,耐力性长跑项目,这是对小学生的体能和意志考验,是要学生付出长时间的体力和忍耐力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球类运动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比赛过程中,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影响学生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过程,调整心态,保持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抗击焦虑情绪的产生,稳定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3、体操运动是以协调性为主的体育项目,舒缓学生的心情,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双重功效教学。在体操教学在中,加大动作难度,实现新的跨越,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紧随其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如,跳箱、器械体操,鼓励学生战胜高度的勇气,克服恐惧心理,锤炼学生的意志力。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学习榜样,要有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要不断的去学习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更新知识,加强个人的理论素养,好的教育首先要有理论的指导,要有丰富的教育知识才能正确的指导自身的行为,使实践得到正确的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要努力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累知识,交流知识,同时更要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学生的行为,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纠正,传授健康的心理知识,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2]。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应该知道气质学说,把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对待胆汁质的学生,宜采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耐心启发,讲清道理,但不能激怒他们;对于多血质的学生,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满不在乎时,可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判,在他们对错误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对于粘液质的学生,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进行教育时需要更加耐心,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千万不要以冷对冷或操之过急;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且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应以侧面启发、表扬、鼓励为主。
3、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营养的发展路程:首先一个孩子需要人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让他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认同,到了七岁前是学习认知模范。当然他再长大,他能够选择,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如果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揮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3]。
五、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增加心理建设的道路任重道远,在如今这个忽视体育课忽视心理建设的教育时代,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目标,这需要广大教职工人员和家长的高度配合和支持坚持。
参考文献
[1] 姚红利.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1):82-84.
[2] 吴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 李冠廷.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