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女之间发生房产纠纷,亦可先找居委会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劲松社区的高君今年75岁,她最偏爱4个儿女的小儿子高利。1989年高利结婚,高君和老伴把原单位分给他们的房子让给小儿子居住,自己居住在购买的房子里。
  1996年6月,高君的老伴突然病逝,她一时六神无主。这时候,小儿子高利一家三口搬来与她同住,答应照顾她,负担母亲的全部生活费用。没想到不到3个月,儿媳就开始嫌弃高君,经常因为一些琐事,责骂老人。开始儿子还劝阻了几句,时间长了,儿子也对母亲冷淡起来。高君要求他们搬走,可是他们不但不走,而且对老人更加苛刻,限制高君看电视、用水、用电,甚至连老人做饭也不让用煤气。高君只好趁着儿媳不在家时,匆匆做一锅饭,一吃好几天。他们不允许高君关上房门,还经常把垃圾扫到老人屋子里。高君还有其他3个孩子,但是因为小儿子搬进来时她没有和其他孩子商量,不敢和其他孩子说,即使其他儿女们来看她,因为担心儿媳给她脸色看,只能匆匆说几句话就走。开始高君还同儿子儿媳辩白,总是吵得四邻皆知,后来她怕街坊嘲笑,就忍气吞声了。
  这一忍就是6年,直到社区里普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高君听了讲座,找到了社区老龄委主任,跪在地上把受虐之苦一一道来。高君的情况引起居委会重视,先后对她的儿子儿媳做了说服和调解的工作。可是双方矛盾积累很深,和好没几天,就又因为琐事发生矛盾。
  经过社区居委会详细稳妥的思想工作,高君终于一纸诉状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法院判决高利夫妇一周之内搬回自己的住宅。如今,高君虽然是独自居住,但是社区的居委会和志愿者经常照顾和看望她,她的生活仍然安稳。(责编:孙展)
  
  相关链接: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第四十五条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发生纠纷,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组织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前款纠纷时,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其他文献
话说一月里,杂志社开完编前会后.已经是午后将近一点钟了,饥肠辘辘的同事们听谢主编说要请大家到报社附近一家名叫“老高家面馆”吃面,精神大振,跟随在她身后,一边继续聊着杂志今年
期刊
打开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未成年性侵犯事件“浮出水面”。在google上用“性侵犯”为关键字一搜索,出来的结果有4,900,000多条。用“幼女”为关键字一搜
《中国京剧史·下卷》专题研讨会,继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之后,又于8月1日至9日在烟台举行。会议认真讨论了“文革”期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有关京剧发展的
对于我和赵宝桐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有过不少颇有传奇色彩的传闻。其实,这是时代的产物。时光飞逝,绚烂归于平淡,神奇化为平凡,赵宝桐前年去世。趁我现在记忆尚健,我想将
当!当!当!清脆悦耳的钟声,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时,我家有一座自鸣钟,母亲的手腕上有一只金灿灿的手表。母亲常说,人生在世,惜时如金,每天钟声唤我起床,母亲的
今年是建党85周年,还是抗大建校70周年。作为抗大总校四期学员,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党的教育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今年88岁了,入党已有68个年头,如果说把大海比作祖国和党,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出身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早年在上海的里弄里开一个小小的裁缝铺,辛苦地养活8口人,虽然全家人勤奋地工作,但是每到年关,家里还是坐满了讨税要债的,母亲向来人苦苦哀求的面容,现在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鲁迅先生在1919年时说,觉醒的父母,在中国尤不易做。每每想起此语,我往往觉得惆怅。我的惆怅源于时下很多父母的做法。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和老年人在一起,他们最爱谈
他曾经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副系主任,离休后17年来,为了给患尿毒症的儿子治病,他和老伴在校园里卖起了杂货。作者赶到本文主人公孙敬同老师家时,他正在生病休息,他的老伴
在山东省临沂市,到处流传着一位只有一只眼睛的残疾老人靠拾废品为业,将自己的孙女培养成大学生的感人故事。近日,笔者独家采访了这对爷孙俩。下面是那位残疾爷爷孙女的深情
在兵团下乡时,忽然有一天听说村里来了唱戏的,已经到邻村的瓦房大队。这对穷乡僻壤的人们来说自然是无限的欣喜。  戏从来都是一个个村子挨个唱的。3里一村,5里一庄。富村钱多,演两三宿,穷一点的村就留一宿。从一村到另一村戏文是接着演,那些戏瘾大的便跑到离家好几十里地的村子去看,一连看三五个村子,直到实在跑不动了才留恋地等待下一回。  瓦房大队离我们村有十几里地,尽管10多里山路不算近,可全村男女老少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