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研究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广南县人民医院进行预防接种的适龄儿童作为回顾性对象,所有儿童监护人均需接受相应的健康教育,按照教育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儿童210名,监护人210名)与观察组(信息化健康教育,儿童205名,监护人210名),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监护人对各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的按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接种延迟及接种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在接种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对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存在积极的正面影响,临床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发挥其宣教作用,以此改善儿童的接种行为,同时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037-02
  预防接种是我国儿童群体中必要的防疫手段,可有效提高其疾病免疫力,对其自身免疫屏障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1]。但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的落实情况中,其按时接种行为的完成通常与监护人自身对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认知态度有关[2]。因此,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家庭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通过认知程度的提升增强其接种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儿童疫苗的及时接种率[3]。为了探究更为理想的健康教育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旨在对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进行统计与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广南县人民医院进行预防接种的适龄儿童作为回顾性对象,所有儿童监护人均需接受相应的健康教育,按照教育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与观察组(信息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儿童210名,男孩113名,女孩97名;年龄1~4岁,平均(2.54±0.62)岁;监护人210名,年龄24~57岁,平均(36.52±3.45)岁;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62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48名。观察组儿童205名,男孩115名,女孩90名;年龄1~4岁,平均(2.38±0.57)岁;监护人210名,年龄23~58岁,平均(36.62±3.50)岁;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6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45名。两组儿童及监护人之间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接种的幼儿均经过排查筛选确定;监护人均充分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不符合接种年龄的幼儿;对疫苗过敏以及接种禁忌证的幼儿;监护人配合度较差。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健康讲座、宣传册以及公共卫生栏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观察组实施信息化健康教育:(1)知识科普。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渠道进行疫苗知识的科普,通过以上方式讲解疫苗的接种原理、流程以及作用等,帮助家长意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同时及时回复家长的各项疑问,通过疫苗认知的提升,提高其对疫苗接种的关注度。(2)跟踪管理。针对每位儿童的个人信息,对其接種情况进行实时追踪,于接种前给予相应的提示,提醒家长及时接种,并叮嘱其注意接种后的注意事项,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反馈。同时,对未按时接种的家庭进行询问与随访,叮嘱其早日进行疫苗补种。(3)实时互动。可建立相应的微信群,实时分享疫苗相关的新闻与动态,积极解答各种预防接种知识。同时,针对疫苗的各项不实新闻进行辟谣,并对监护人的不当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引导家长正确看待疫苗问题。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度情况。根据教育内容制定相应的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监护人的疫苗知识掌握度进行收集,包括接种时间、疫苗种类、留观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每项10题,答对6题或以上为掌握,6题以下则表示未掌握。(2)对比两组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跟踪并统计两组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包括按时完成接种、接种延迟以及接种遗漏等情况。(3)对比两组儿童在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两组儿童的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局部反应(部位红肿、疼痛)、全身性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发热)、偶合反应(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昏厥(心跳加快、手足发凉、意识丧失)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分析,而计量资料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分析,以P<0.05表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儿童的监护人对各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对比
  观察组儿童的按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且接种延迟及接种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儿童在接种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儿童在接种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预防接种是我国广泛推行的疾病防控措施,可帮助机体应对多种疾病建立相应的免疫屏障,对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4]。儿童作为预防接种的主要群体,其监护人对疫苗接种的认知水平及应对态度是影响其接种行为的重要因素[5]。在以往的传统健康教育中,多以口头、宣传册以及公布栏等方式开展相应的宣教工作,虽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流动性较大、空闲时间较少的家庭通常并无理想的教育效果[6]。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已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对此,在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中,可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带来的便利性,提升宣教信息传达的高效性及实时性[7]。同时為流动性人群提供可及性途径,通过接种知识、疫苗供应信息的定时推送,建立双向化的信息共享渠道,有效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短期灌输式的教育弊端,大大提高了宣教工作的灵活性[8]。且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儿童的监护人对各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的按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接种延迟及接种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在接种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的接种健康教育,信息化的宣教方式具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存在积极的正面影响,临床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发挥其宣教作用,以此改善儿童的接种行为,同时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徐佳薇,匡珊珊,王青,等.重庆市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3):485-488.
  [2]熊平,涂正波,万刚凤,等.移动应用程序对常住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3(5):562-565.
  [3]曾祥越,何国宽,李海,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医学动物防制,2017,33(10):1039-1042.
  [4]陈艳娇.健康教育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116-1117.
  [5]张迪.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新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2-64.
  [6]张桂香.在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2):14-15.
  [7]李红梅.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122-123.
  [8]张文洲,刘彬.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接种影响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79-18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分析厄贝沙坦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余庆县人民医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观
摘 要:目的 评价在急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3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因治疗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医疗体系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清醒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
摘 要: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时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开展研究,将112例患儿依照电脑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六经辨证法进行辨证论治,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儿1年内
摘 要:“肝肾同源”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中医脏腑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肝肾的纤维化、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阐述肝肾两脏在病理、生理上的联系,证明了“肝肾同源”的科学性,部分学者更是在实验中寻找其可能存在的物质基础。时至今日,“肝肾同源”理论在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诸
即时检测(POCT)在医学健康、海关检疫、农牧业、林业、消防、环境和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得到高速发展,对传统检验模式形成巨大挑战,同时在技术水平、质量控制、组织管理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该项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生产厂家以及医院共同合作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保障制度,更需要针对POCT的特殊性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和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本文结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PO
摘 要:目的 探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7年5月~2020年5月华宁县人民医院救治的7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患者实施单独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另36例患者则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抢救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治
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中耳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莘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鼻窦炎伴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35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摘 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于产妇产程及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19年6月高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待产孕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镇痛。统计各产程持续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器械助产和分娩方式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觀察组第一产程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