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学习中,单凭语文教材是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学生才会自觉投身于课外阅读,徜徉于书海。现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浅谈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一、把握学情,巧设安排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我们生活在一个母语的环境中,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的机会很多。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给孩子30~40分钟,给一篇与他年龄相符合的文章,孩子能读懂70%,读不懂的不是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而是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三年级的学生读,能体会到她的可怜悲惨。四年级的学生能准确提炼出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那么,面对六年级学生,我们选择什么“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呢?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文本中看到学生看不到却很重要的东西。因此本节课,应努力让学生已经熟悉的故事变得陌生起来,让学生在自以为读懂的地方读出新鲜的东西来,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童话故事的新视界。
鉴于上述理由,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连续多篇作品,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大项:①把握主要内容;②感受人物形象;③体会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④总结读法,尝试运用。如此设计,相信比一句一词进行琐碎而概念化的讲解更能发挥文本的价值,经典的魅力,给学生的童年阅读埋下文学的种子,以后可以生根发芽。
二、情境激趣,层层深入
叶圣陶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所以,要想真正习得阅读安徒生的童话的方法,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深刻体验“方法”是从何来的,如何来的。
情境(一):请你做“编剧”
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一个编写的情境,把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换一种问法:“如果请你做编剧,你会通过哪些场景将这个故事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认真读文,根据故事的情节,以火柴为线索,提炼出三个场景:街上卖火柴;墙角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两个问题,虽然目的一致,但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前者是推着学生向前,后者却是引领学生向前探路,既理清了叙述顺序,又多了一份新意,一丝灵动,更具开放性。
然后,沿着线索分清课文结构,体会这篇童话的特点,教师在此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从现实到幻象再回到现实,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这个问题让学生由表层的感知进入深層的品味,学生体会到: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读懂课文。
情境(二):由你当“导演”
编完剧本进入拍摄,当完“编剧”再来当“导演”,把《卖火柴的小女孩》搬上“大银幕”。为了让学生抓住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如果把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拍成动画片,你的第一个镜头打算拍什么?说说你的理由。(2)小女孩出场了,你会把镜头对准小女孩的哪里?说说你的理由。(3)动画片的最后你又会把镜头定格在哪里?定格在哪里最能震撼人心?说说你的理由。以拍动画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不仅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为语言的训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本阅读和现场交流有机结合,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用心触摸文字、表达倾吐的过程中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情境(三):走近安徒生
与“青蛙王子”、“三片羽毛”等童话相比,安徒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安徒生在《我的童话人生》里说到:孩子们最喜欢童话里描写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而成人则对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更感兴趣。当你再次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读出了安徒生怎样的内心呢?孩子们通过默读体会,读出了安徒生对于爱的渴望,对于幸福的渴望,因为对美好的追寻是安徒生的梦想。不同的童话故事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同一个童话,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冲突。现在,再让六年级的孩子读安徒生童话,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读出了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
三个情境的活动结束后,顺势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读法:①抓叙述思路,理清文本结构;②抓住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③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结合作家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揣摩其传达的意思和意味。
三、当堂实践,拓展延伸
在明确了方法后,可随即激励学生:“安徒生童话简洁明了,而又意味深长,其实如果把安徒生童话和你的人生、你的世界联系起来,你会有更多的惊奇与深思。现在大家利用本课学到的阅读童话的方法,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再次品读,相信你会有新的感悟”。学生立即捧起课前准备好的安徒生童话读了起来。教室里很静,只有此起彼伏的书页翻动的声音。这种静,是孩子们在快乐的品味,在贪婪地吮吸,这是阅读带来的幸福!一个月以后的“安徒生童话汇报课”上,学生们用讲故事,写读后感,演课本剧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个性的阅读感受,也使阅读享受得到了更进一步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其实,又何止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呢?相信当你激发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学生定会自觉投身于阅读的洪流中去!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将大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把握学情,巧设安排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我们生活在一个母语的环境中,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的机会很多。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给孩子30~40分钟,给一篇与他年龄相符合的文章,孩子能读懂70%,读不懂的不是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而是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三年级的学生读,能体会到她的可怜悲惨。四年级的学生能准确提炼出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那么,面对六年级学生,我们选择什么“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呢?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文本中看到学生看不到却很重要的东西。因此本节课,应努力让学生已经熟悉的故事变得陌生起来,让学生在自以为读懂的地方读出新鲜的东西来,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童话故事的新视界。
鉴于上述理由,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连续多篇作品,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大项:①把握主要内容;②感受人物形象;③体会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④总结读法,尝试运用。如此设计,相信比一句一词进行琐碎而概念化的讲解更能发挥文本的价值,经典的魅力,给学生的童年阅读埋下文学的种子,以后可以生根发芽。
二、情境激趣,层层深入
叶圣陶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所以,要想真正习得阅读安徒生的童话的方法,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深刻体验“方法”是从何来的,如何来的。
情境(一):请你做“编剧”
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一个编写的情境,把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换一种问法:“如果请你做编剧,你会通过哪些场景将这个故事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认真读文,根据故事的情节,以火柴为线索,提炼出三个场景:街上卖火柴;墙角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两个问题,虽然目的一致,但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前者是推着学生向前,后者却是引领学生向前探路,既理清了叙述顺序,又多了一份新意,一丝灵动,更具开放性。
然后,沿着线索分清课文结构,体会这篇童话的特点,教师在此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从现实到幻象再回到现实,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这个问题让学生由表层的感知进入深層的品味,学生体会到: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读懂课文。
情境(二):由你当“导演”
编完剧本进入拍摄,当完“编剧”再来当“导演”,把《卖火柴的小女孩》搬上“大银幕”。为了让学生抓住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如果把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拍成动画片,你的第一个镜头打算拍什么?说说你的理由。(2)小女孩出场了,你会把镜头对准小女孩的哪里?说说你的理由。(3)动画片的最后你又会把镜头定格在哪里?定格在哪里最能震撼人心?说说你的理由。以拍动画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不仅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为语言的训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本阅读和现场交流有机结合,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用心触摸文字、表达倾吐的过程中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情境(三):走近安徒生
与“青蛙王子”、“三片羽毛”等童话相比,安徒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安徒生在《我的童话人生》里说到:孩子们最喜欢童话里描写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而成人则对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更感兴趣。当你再次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读出了安徒生怎样的内心呢?孩子们通过默读体会,读出了安徒生对于爱的渴望,对于幸福的渴望,因为对美好的追寻是安徒生的梦想。不同的童话故事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同一个童话,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冲突。现在,再让六年级的孩子读安徒生童话,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读出了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
三个情境的活动结束后,顺势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读法:①抓叙述思路,理清文本结构;②抓住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③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结合作家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揣摩其传达的意思和意味。
三、当堂实践,拓展延伸
在明确了方法后,可随即激励学生:“安徒生童话简洁明了,而又意味深长,其实如果把安徒生童话和你的人生、你的世界联系起来,你会有更多的惊奇与深思。现在大家利用本课学到的阅读童话的方法,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再次品读,相信你会有新的感悟”。学生立即捧起课前准备好的安徒生童话读了起来。教室里很静,只有此起彼伏的书页翻动的声音。这种静,是孩子们在快乐的品味,在贪婪地吮吸,这是阅读带来的幸福!一个月以后的“安徒生童话汇报课”上,学生们用讲故事,写读后感,演课本剧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个性的阅读感受,也使阅读享受得到了更进一步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其实,又何止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呢?相信当你激发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学生定会自觉投身于阅读的洪流中去!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将大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