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中国微纪录片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具体表现为主题鲜明的价值引领、内容形式的守正创新以及传播模式的革新发展等多个方面.微纪录片是折射新时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新的影像载体,正呈现出愈加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微纪录片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具体表现为主题鲜明的价值引领、内容形式的守正创新以及传播模式的革新发展等多个方面.微纪录片是折射新时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新的影像载体,正呈现出愈加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成为流行的媒介传播形态,网络认知度成为一种文化认知的重要指数.本文基于生活美学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共情传播机理,并探究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共情传播策略.
近年来,先导预告片在我国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中运用广泛,其较之传统的节目预告片,拥有更强的预演评测性与引导性功能等特征.但是先导预告片尚无准确的定义和标准,使得其在运用和发展中存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诸多不足.本文探讨了电视节目先导预告片制播过程中存在的制作内容、制作时长、播发时间“三随意”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社会激荡与媒介技术演变推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变革.媒介历经从“纸媒”“电媒”“网媒”到“智媒”的迭代演进,驱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目标的变迁.人才培养从“通识”“专业”到“复合型”,再到“大融合”的转变,反映了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的走向.与其对应,教育历时性演进清晰展现了高校对“通才”“专才”到“复合人才”,再到“专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本文从技术视角探析聊天机器人,并针对其对用户造成精神损害、引发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触犯法律等问题提出建议:完善立法,建立全方位监管制度;确立聊天机器人有限法律主体地位;建立保险和储备金制度.
本文系统分析了澳洲数据新闻教学中采用的项目DIY模式;总结其在构造数据新闻项目的 方法、目标、关键步骤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在国内新闻专业课程中嵌入数据新闻项目,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构建项目支持网络,开展多元主体合作以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的建议.
在接受美学视域下,国风综艺节目的 兴起不仅是因为其暗合了审美转向背景下大众的期待视野,也是因为其内在的召唤结构吸引大众进行意义生产与价值共创.在探索中,其逐步发展出元素演绎、知识传播与内核塑造三种类型.实现国风综艺节目“出圈”,需要运用多元创新策略.
法律的缺失、形同虚设的数据保护技术、用户与互联网平台的心理博弈导致我国在治理个人隐私数据泄露时面临巨大困境与挑战.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利用去中心化的数据保护技术及提升用户隐私数据保护意识成为治理的重要抓手.
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相关教学变革路径提出建议:提升学生新闻素养;提升大屏小屏直播能力及“跨屏互动”能力;掌握“云节目”传播模式;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两手抓”.
传播技术的变迁改变了既有信息传播模式和市场竞争环境,媒介管理面临资源离散、结构松散、效能低下等问题,而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范式具备数据存储、交互学习、战略决策等功能,能够辅助媒介组织不断调整自身管理模式.本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置于多任务处理、低频次交流、高维度学习等应用场景中,以寻求媒介组织管理的突破路径.
本文使用量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重新评估了李子柒视频的国家形象传播能力,认为看似价值中立的平台型媒体通过培育和策展特定内容对创作者施加隐形规训,国际传播因此遭遇威胁.在提升国际传播主体“借船出海”能力的同时,通过部署非商业化的公共传播平台为其“造船出海”,将真正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