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hor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现代文阅读既是化育精神、建树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思维、积淀人生智慧的重要载体,更是养成兴趣习惯、建构阅读知识、体悟阅读方法的实践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现代文的阅读促进了他们逐渐构建、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可以说,阅读对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世界观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当今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真可谓谈“读”色变,每次答题时,总感到没有读懂文章,抓不住文章的要点,解题就只能靠“蒙”。在语文教师看来,学生存在这些解题靠“蒙”的情况,主要有几方面的问题:其一,阅读习惯不好,学生阅读文章时,浮光掠影,心浮气躁,只想忙着答题;其二,读书和思考脱节,思维品质差,整体把握能力差,抓不住核心要点,思路狭窄,认识肤浅;其三,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差;其四,缺乏必要的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其五,缺乏阅读经验的积累。
  因此,必须解决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方面的问题,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分析能力,让他们走出现代文阅读的迷谷。而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理清文章的思路
  1.根据各种体裁的不同写法和特点。在这点上,记叙文中主要有写事为主和写人为主的文章,学生需要区别对待弄清楚:前者应该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脉络,后者则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来理清文章思路。
  2.根据文章的结构方式。在此点上很重要,学生需要认识清楚并弄懂其路数。其实,可以把文章的结构方式归结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并列式,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的,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如,朱自清的《春》中的绘春部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人们的迎春图”这五幅图画,描绘的逻辑上用的就是并列关系。其二是层进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关系,叙述的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如,九年级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所写的《故乡》,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它抓住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三个发展阶段,学生如果在阅读时能捕捉住此阶段与彼阶段的转换处,就定能较好地整理出这类文章的思路。其三是总分式,它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种形式。如,有这么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是著名作家魏巍所作,阅读分析此文就应该注意,文章的开头就点题了,然后是回忆与老师的交往,从而突出表现蔡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和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最后写到与老师的分别,由此而结束了全文。这种总分总式的结构是记叙文经常采用的一种类型,这种总分总的结构的采用思路往往表现得很清晰,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二、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
  理解语句就要着重从生字、难词和难句三方面理解,教学生掌握好。其中,对生字、难词,要提醒学生养成多查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诚心主动乐意与它们交朋友,它们才会友好地与你交朋友。所以,对生字难词要多查字典、多查词典去多认识它们,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对于那些多音字、多义字和多义词,究竟用那一音哪一义合适,则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至于有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特殊的解释,这是词典上查不到的,则需要根据上下文作出推断。
  现代文阅读分析要让学生理解生字词、难词,让学生养成多查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还要让学生掌握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所表达的深意。在学生对现代文进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一般句子的意思较容易理解,但对于寓意深邃、意在言外的难句却难以准确理解,也不知从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要想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就很有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其实对于这种难句的理解,主要教会学生两种技能就可以。一是要着眼于全文的思维内容,二是要从文章的社会背景入手。譬如,冰心的文章《小橘灯》里面“朦胧的橘红的光”这一句话,这句话除了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寓意,这只有从全文着眼才能体会得到;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的理解需要从文章的社会背景着手。据了解,文章写的是清末私塾教育,当时盛行打手心、罚跪的规则,但文中讲的私塾先生就一样都不常用,从中可以说明私塾先生是比较开明的。
  三、弄清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每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结构,但无论什么样的结构都离不开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这三个文章的内部组织和构造。所以,要弄清文章的结构,就要弄清这些。
  首先,弄清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它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头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文章的基调,显示文章的风格。结尾往往揭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意思,或者启示读者作更深层的思考。比如,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开头和结尾正是如此表达的。所以,阅读一篇文章,理解全文,品味余味,要着重研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注意文章内容的过渡与照应,它是使文章脉络畅通、线索分明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就是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转换,照应则是前后内容的关照与呼应,要说“肝胆相照”也不为过,所以阅读时要特别重视。
  其三,弄清段落和层次。段落,课文上叫“段”,也叫“自然段”,一个段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层次有时则与段一致,有时一个层次包括几段,有人称为“意义段”,课文上叫“部分”,它表示文章内容的阶段性或各个方面,平时所说的分段,其实就是划分层次(部分)。而划分层次(部分),要着眼于全文,弄懂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内容及在全文中的地位,分析清楚文章各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会出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意思接近的段划分在一起。当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过渡段、句子、词语,因为它们一般处于两层的连接处,找到它们,就有助于层次的划分。
  总之,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在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中,还必须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为核心和主体,狠抓这四大“基本”,是一定能达到真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这一目标的。
其他文献
本学期的教研课,我勇敢地申报了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再细读,发现是借物喻人的散文。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上入手选文,和学生演绎一次有意思的“群文”对话吧。就这样,我便在“老百晓在线”的“人教版”和“苏教版”里逐册搜寻借物喻人类的文章。很快,我把目光锁定在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落花生》《白杨》三篇文章上。依据借物喻人类文章的特点,我设
期刊
一、有名无实——高中语文周记的普遍现状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许多教师为此投入许多心血,学生也为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绞尽脑汁。作文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知识储备水平。因此,提高作文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周记历来被视为作文训练的一种途径,但并没有得到师生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教师在周记上没有花费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对周记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训练规划,没有设置具体的教学
期刊
我们应该提倡“真实写作”,常言说,文贵真情。真情从何而来,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和思考中来。而现在的中学生又有几个对自己的生活、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呢?即便是老师让他们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亲人,也可以写得千篇一律,永远是慈祥的奶奶、严厉的父亲、善良的母亲、调皮的弟弟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对生活的麻木程度已有多深。一旦老师要求他们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的生活时,学生就会发出一阵唏嘘“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可写
期刊
对于教师来说,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始终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期以来,作文“难”的状况一直没见改观。这样的现状,无疑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如何教学生写作文!  一、 改变观念,留心观察  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理解
期刊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为显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重要性的弱者或者不重要,相反,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有着莫大的联系。为此,文章以“语文教学中的以学定教”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众多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的实施  1.认清学习实质,进行以学定教  学习是一种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内容安排,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并且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形成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目的,必须要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我是从以下方面做起的:  一、改变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课中要想达到培养学
期刊
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全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就开始向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转化,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教师反复的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就变得尤其重要,让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要“学会”到要“会学”
期刊
有的学生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体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与对人生的体验结合起来,不断获取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认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再感悟中生成。”体验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探索活动。实践体验作文教学是推动教师向新课程迈
期刊
在传统方式的教学过程中,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往往是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煞费苦心地从写作背景讲到段落大意,费尽心血地从中心思想讲到写作特点。然而,几堂课之后,望尽台下学子,眼前一幅幅仍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的景象,又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抽象的“写作五大环节”的讲解,往往讲不出写作的实质。一个个专有名词,亦无法真正引导学生弄清“写作是什么”、“为什么写作”、“如何很好地完成写作”这些道理。对书本上
期刊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时,往往只抓“主要的”进行分析,常常忽略了作品中着墨不多的那些“次要”内容。用这种方法去解读高考中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就会无法全面领悟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有时候想要表现“主体”,但又不直接写,而是通过那些“次要的”来写,以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常常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次要的”内容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