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为创业者带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对通信运营商的既有盈利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短信和语音通话先后遭受重创,流量经营成为了运营商最重要的课题。流量银行和流量钱包等先后登场看似热闹,然而这些举措是否真能帮助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呢?
语音、短信已死,流量当道
聊《微信》、逛淘宝、玩游戏或听音乐,智能手机上的绝大部分应用都离不开网络和流量。正如几年前的短信条数一样,如今对于用户而言选择套餐,流量是否够用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选择标准了。此外,在4G大范围铺开之后,移动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又激发了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意愿。
也正是因为如此,流量已是移动互联网当中的硬通货这样的论调,也被大多数用户所认同。还有人戏称,流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除“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的“第八大刚需”。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运营商对于这种变化更是感同身受。中国移动2014Q3财报显示,其短信业务量加速下滑,前三季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而前一年这一数字仅为1.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的财报还显示,用户总通话分钟也第一次出现了下降。中国移动CEO李跃也坦陈,短信和彩信业务的繁荣期已过,收入锐减。
与短信和通话遇冷相对应的,是用户对流量的需求狂增。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中国手机网民已达6.19亿,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也增长到近200MB,59.1%的用户月租流量套餐供不应求。中国移动的微信公众账号“和4G一惠分享”,经常举办赠送流量的活动,每次的关注用户数都超过100000,用户热情可见一斑。
挥师流量,运营商都拼了!
去年11月底,中国联通正式宣布推出流量创新经营产品《流量银行》。对于用户而言,《流量银行》是一个流量管理与交易的平台,能够通过其享受流量查询、存取和购买等服务,富余流量还可以转赠他人,甚至还可以参加推广活动获得流量。而照官方的说法,这也是一个企业营销的推广平台。联通将为合作企业提供基础技术和大数据服务,分析预测消费者的社会属性、兴趣偏好和消费能力等。
无独有偶,中国电信也在同月发布了“流量宝3.0”,据笔者了解,“流量宝3.0”也同样具有流量可赚取、可转赠、可兑换、跨三网,以及不清零等特点。此外,官方也同样强调了企业营销平台的概念。中国移动虽然还并没有类似产品,可早在去年年中其广东公司就与腾讯合作推出了“微信流量红包”活动。
不仅仅是三大运营商,阿里巴巴也在去年12月初发布了“流量钱包”服务,并在随后进行的“双12”促销活动中进行大力推广。据阿里巴巴“流量钱包”产品负责人孙建介绍,用户可以通过参加促销活动或互动游戏等方式,获得商家或天猫赠送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兑换成联通、移动或电信等运营商的全国流量包,也可以转赠给他人。
《流量银行》、《流量宝》、流量红包,以及淘宝流量钱包和定向流量等服务和活动不断出现。可以看出,围绕流量可以做的文章似乎已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重视。
流量营销,运营商能否玩得转
通过运营商们以上的种种流量营销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运营商的目标客户已经不再只是普通用户,企业也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比普通用户更为重要。同时,流量所扮演的角色似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单纯的商品变成了营销平台中的一个核心驱动力。
其实,只要留心看过发布会的新闻稿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都强调了其流量平台的营销价值,甚至还承诺为企业提供有关用户的大数据,精准评估营销成效。不过,既然是“大数据”,那就得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才行。目前,“流量银行们”的表现如何呢?
用户试用后发现,这些产品的体验并不好,要免费获取流量,也并不容易,“简直坑爹”(详见本期产品家)。完全谈不上什么互动活动和创新营销手段。张毅也指出,约一半的用户希望存储和赚取流量,但使用《流量宝》等APP赚取流量的用户比例不到10%。目前看来,丰富流量获取形式,已是当务之急。
但,挑战还远不止于此。
其一,流量稀缺,只会是短期现象。随着4G网络的覆盖日趋完善和用户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流量的价格也将会逐渐走低。事实上,在去年年底就有观点认为,2015年将会出现1分钱1MB流量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随着Wi-Fi热点覆盖范围的增多,以及围绕免费Wi-Fi的服务也日渐兴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流量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单纯依靠赠送少许流量,就想笼络一大批用户的做法,将越来越难凑效。
同时,随着运营商流量平台的入驻企业不断增多,广告和营销内容的数量将会大增,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用户的反感,最终适得其反。
其二,则是来自运营商自身的挑战。为了让流量的使用和派发更加灵活(即更互联网化),运营商就需要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大幅升级。这种升级不仅仅是软件系统层面的升级,更是收入模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升级。运营商们是否有勇气向目前还尚可得利的现有模式说不?
写在最后
《流量银行》等产品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时心态的变化——由之前的抵触到如今的跃跃欲试。事实上,无论移动互联网如何发展,运营商的管道地位都不会被颠覆,仍会是这个牌局上的重要角色。流量平台很具想象力,但目前还略显简陋,有较大提升空间。不过,相对于玩法的进步,运营商最难做到的,还是思维方式和自我定位的快速转变。
语音、短信已死,流量当道
聊《微信》、逛淘宝、玩游戏或听音乐,智能手机上的绝大部分应用都离不开网络和流量。正如几年前的短信条数一样,如今对于用户而言选择套餐,流量是否够用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选择标准了。此外,在4G大范围铺开之后,移动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又激发了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意愿。
也正是因为如此,流量已是移动互联网当中的硬通货这样的论调,也被大多数用户所认同。还有人戏称,流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除“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的“第八大刚需”。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运营商对于这种变化更是感同身受。中国移动2014Q3财报显示,其短信业务量加速下滑,前三季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而前一年这一数字仅为1.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的财报还显示,用户总通话分钟也第一次出现了下降。中国移动CEO李跃也坦陈,短信和彩信业务的繁荣期已过,收入锐减。
与短信和通话遇冷相对应的,是用户对流量的需求狂增。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中国手机网民已达6.19亿,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也增长到近200MB,59.1%的用户月租流量套餐供不应求。中国移动的微信公众账号“和4G一惠分享”,经常举办赠送流量的活动,每次的关注用户数都超过100000,用户热情可见一斑。
挥师流量,运营商都拼了!
去年11月底,中国联通正式宣布推出流量创新经营产品《流量银行》。对于用户而言,《流量银行》是一个流量管理与交易的平台,能够通过其享受流量查询、存取和购买等服务,富余流量还可以转赠他人,甚至还可以参加推广活动获得流量。而照官方的说法,这也是一个企业营销的推广平台。联通将为合作企业提供基础技术和大数据服务,分析预测消费者的社会属性、兴趣偏好和消费能力等。
无独有偶,中国电信也在同月发布了“流量宝3.0”,据笔者了解,“流量宝3.0”也同样具有流量可赚取、可转赠、可兑换、跨三网,以及不清零等特点。此外,官方也同样强调了企业营销平台的概念。中国移动虽然还并没有类似产品,可早在去年年中其广东公司就与腾讯合作推出了“微信流量红包”活动。
不仅仅是三大运营商,阿里巴巴也在去年12月初发布了“流量钱包”服务,并在随后进行的“双12”促销活动中进行大力推广。据阿里巴巴“流量钱包”产品负责人孙建介绍,用户可以通过参加促销活动或互动游戏等方式,获得商家或天猫赠送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兑换成联通、移动或电信等运营商的全国流量包,也可以转赠给他人。
《流量银行》、《流量宝》、流量红包,以及淘宝流量钱包和定向流量等服务和活动不断出现。可以看出,围绕流量可以做的文章似乎已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重视。
流量营销,运营商能否玩得转
通过运营商们以上的种种流量营销模式,我们可以发现,运营商的目标客户已经不再只是普通用户,企业也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比普通用户更为重要。同时,流量所扮演的角色似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单纯的商品变成了营销平台中的一个核心驱动力。
其实,只要留心看过发布会的新闻稿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都强调了其流量平台的营销价值,甚至还承诺为企业提供有关用户的大数据,精准评估营销成效。不过,既然是“大数据”,那就得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才行。目前,“流量银行们”的表现如何呢?
用户试用后发现,这些产品的体验并不好,要免费获取流量,也并不容易,“简直坑爹”(详见本期产品家)。完全谈不上什么互动活动和创新营销手段。张毅也指出,约一半的用户希望存储和赚取流量,但使用《流量宝》等APP赚取流量的用户比例不到10%。目前看来,丰富流量获取形式,已是当务之急。
但,挑战还远不止于此。
其一,流量稀缺,只会是短期现象。随着4G网络的覆盖日趋完善和用户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流量的价格也将会逐渐走低。事实上,在去年年底就有观点认为,2015年将会出现1分钱1MB流量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随着Wi-Fi热点覆盖范围的增多,以及围绕免费Wi-Fi的服务也日渐兴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流量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单纯依靠赠送少许流量,就想笼络一大批用户的做法,将越来越难凑效。
同时,随着运营商流量平台的入驻企业不断增多,广告和营销内容的数量将会大增,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用户的反感,最终适得其反。
其二,则是来自运营商自身的挑战。为了让流量的使用和派发更加灵活(即更互联网化),运营商就需要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大幅升级。这种升级不仅仅是软件系统层面的升级,更是收入模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升级。运营商们是否有勇气向目前还尚可得利的现有模式说不?
写在最后
《流量银行》等产品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时心态的变化——由之前的抵触到如今的跃跃欲试。事实上,无论移动互联网如何发展,运营商的管道地位都不会被颠覆,仍会是这个牌局上的重要角色。流量平台很具想象力,但目前还略显简陋,有较大提升空间。不过,相对于玩法的进步,运营商最难做到的,还是思维方式和自我定位的快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