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心设计并巧妙运用好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问艺术; 目的性; 全体性; 趣味性; 逻辑性; 开放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提问是作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提出富有艺术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不能带有随意性,要有目的进行。一是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惧怕教师的思想顾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为学生的提问搭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二是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弄清楚每一个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如:教学“可能性”时,在抛硬币游戏之前,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抛硬币游戏之后再提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这样有目的的让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感知不确定现象。
二、课堂提问的全体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放宽些,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提问优等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各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给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尤其要让学困生在生动活泼的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产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这样经常训练,就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课堂提问的思维性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设计这样导语问题: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又如:在教学相互啮合的齿轮关系时,让学生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大人带着小孩在路上行走时两人的步伐一样吗?谁的脚步更快?谁的脚步更慢?小孩为什么跟着大人跑?再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我们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使知识由教材中死东西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在教学“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六、课堂提高的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再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大胆创新。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在师生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将师生的认识、情感紧密相连,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27
关键词:提问艺术; 目的性; 全体性; 趣味性; 逻辑性; 开放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提问是作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提出富有艺术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不能带有随意性,要有目的进行。一是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惧怕教师的思想顾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为学生的提问搭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二是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弄清楚每一个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如:教学“可能性”时,在抛硬币游戏之前,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抛硬币游戏之后再提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这样有目的的让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感知不确定现象。
二、课堂提问的全体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放宽些,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提问优等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各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给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尤其要让学困生在生动活泼的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产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这样经常训练,就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课堂提问的思维性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设计这样导语问题: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又如:在教学相互啮合的齿轮关系时,让学生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大人带着小孩在路上行走时两人的步伐一样吗?谁的脚步更快?谁的脚步更慢?小孩为什么跟着大人跑?再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我们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使知识由教材中死东西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在教学“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六、课堂提高的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再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大胆创新。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在师生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将师生的认识、情感紧密相连,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