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研究——基于需求动机的视角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b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外汇储备的需求决定为视角,尝试性地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运用于外汇储备的适度性分析,在对外汇储备需求层次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层次需求的外汇储备最优规模度量模型。研究表明: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由各层次的外汇储备需求决定,并且最优规模是动态的;我国存在超额外汇储备,并且它与外汇储备的实际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动态一致性,而最优规模与实际规模之间则表现出动态不一致性。为此,我国在外汇储备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外汇储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特殊作用,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的、动态的、积极的管理,从而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其他文献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会影响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不同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短期投资行为显著性正相关,与企业长期投资行为显著性负相关。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设定,“自然”观是在老庄重天性、轻人为的自然哲学观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崇尚审美自性”“自然而然”的艺术观念。自由是人的天性,中国古人其中对万物的感悟是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独特体悟,艺术创作是实现心灵自由的重要路径。因此,“艺”与“道”的关系是理解中国艺术哲学、艺术精神的核心、关键和根本。中国传统艺术哲学在对“自由”与“自然”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耦合艺术哲学中“自然”与“自由”的关系,以实现安身立命之“物我交融”与“物我两忘”,从思考“人与自然的终极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建立在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生动实践之上,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得以发端、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本质上以公共利益为取向,其前提在于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的现实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其核心在于强调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实现立法和决策的共识,其价值理念契合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追求,有其普遍意义上的伦理属性和特殊国情下的边界空间。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顺应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体现新时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颖关系,实现民主方式的治理型
文化民生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崭新课题,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依据和思想积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文化民生的理论成果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民生思想认为,统治阶级的存在是文化民生发展的主要障碍,消灭阶级压迫和统治是文化民生建设的根本出路;列宁文化民生思想则强调,作为社会主义独立任务的民生亦是政治,文化民生建设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任务。毛泽东的文化民生思想集中在民生幸福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文化民生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直接体现。邓小平、江泽民、胡
衡量一国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单纯的养老金替代率数据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其真实的养老保障水平。以国际最低保障标准、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为视角,深入探讨了这三个技术参数与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OECD国家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进行了多维度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正义是人类及其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但不是唯一价值。正义形式上是人们利益、目的、愿望乃至观念的理想表达,实质上却是社会存在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罗尔斯的正义论及由以生成的诸多辩难,一方面表明正义问题之复杂性,即基于两条基本原则(自由和平等)的矛盾人们对此问题论争的多重面相——正义本身的不同理论来源、不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不同研究视阈等等;另一方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公正难题"的求解也带来方法论启示,无论是"纯粹"的理论话语表达还是"不纯粹"的生活实践智慧。我们必须将公平正义置于复杂社会整体的伦理追求之
太平天国前夕湖南乡村社会持续向下流动的趋势,造成社会的急剧分化,使得经历了蓑衣渡惨败后的太平军,在湖南乡村获得了积极的响应,部队迅速扩大,土营、水营相继建立,并顺利向南京进军;太平军北上离湘后,曾国藩加紧对湖南乡村社会的控制,又使湖南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的兵源、饷源基地;嗣后,湖南乡村社会开始了重建,湘军将领归乡后大肆购买土地,宗族势力恢复,团练保甲建立,湖南乡村社会得以在传统轨迹上运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调查蔚然成风,并掀起一股调查热潮。这些调查所涉及的地域之广、内容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调查成果所产生的意义与影响重大而深远。回顾这一时期的农村调查热潮,可以大大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使我们对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有更切实的了解,同时对当前乡村治理与建设、农村政策制定以及农业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13年国会首次讨论孔教问题是清末以来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集中体现。有贺长雄等部分在华外国人的言论和活动,对孔教入宪从民间请愿转变为国会宪法会议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议员从不同立场和观念体系理解宗教、孔教、国教,是导致争辩的重要原因。首届国会讨论孔教,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它是近代中国精英群体对传统文化在国家转型中的地位的公共讨论,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抗战前期西南地区由于长期地方军阀混战,滥发纸币,币制紊乱,导致出现地钞泛滥、通货枯竭等货币信用危机,造成了严重的金融恐慌局面。对此,国民政府通过取缔地方发行的货币,收销地钞,抑平汇价,统一币制,有效地平定了川渝金融恐慌,是法币政策在全国顺利推行的一次有效预演,同时,较为成功地摆脱了1934-1935年的金融危机,有利于国民政府实现全国金融统制的实施,增强了中央政权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力,为整个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其中,所隐现的有关政权与金融、金融与财政、中央与地方等几对命题的正确处理既是历史上国民政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