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露地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jmb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从事蘑菇露地栽培,正成为不少农民的致富产业。影响蘑菇露地栽培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菌种选择、培养料堆制、菌床制作及铺料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现将这些环节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选择
  通过组织分离或其他途径获得的菌株,必须经过出菇实验,才能大面积使用。菌种的外观须菌丝浓白、均匀,无生长间断,无杂菌感染,无虫害(主要为螨害)。从菌龄上,应选择菌丝满瓶(袋)l个月以内的适龄菌种。老化菌种表现为有黄色积液,有气生菌丝团,用于生产中则表现为萌发力差,吃料慢,菌丝弱,出菇产量低,且高脚菇、易开伞菇多。因此,生产上要慎重对待菌种的选择。
  二、培养料堆制
  培养料的堆制是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原料的质量和合理配方,二是利用发酵技术使培养料被放线菌充分分解。
  1、原料的质量和合理配方
  用于栽培蘑菇的原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在培养料的配方中要按照蘑菇生长所需的碳氮比(一般为 28-32:1)进行。既不能使碳氮比过低(氮素过多会使培养料易于污染或氨气过重抑制菌丝生长),也不能使碳氮比过高(氮素过低会使培养料缺乏营养)。培养料的碳氮比可根据所有原料的含碳总量和含氮总量粗略地计算出来。培养料的配方应根据本地区的原料情况按照合理的碳氮比要求灵活掌握。栽培用料量以每平方米30-35公斤为宜。
  2、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堆制的原则是在正确配方的前提下,尽量创造条件使培养料处于有氧发酵状态,以达到堆制高质量培养料的目的。
  (1)建堆
  培养料的堆制场所应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堆料前准备好12厘米×24厘米砖块300块左右,以及3-4厘米左右的尖木棍1-2根。


  以粪草培养料为例,堆建前用1%-2%的石灰水将麦草预湿两天,待其充分吸水后再与稻草等培养料混堆。另外,禽畜粪经太阳暴晒后,加水充分湿透打碎后备用。建堆时,在料场地面撒上石灰粉,在地面砌两行地孔砖(两砖相距12厘米,沿堆顺向立放,上横搭两块砖盖上),两行孔砖之间相距45-50厘米,以利通气。先铺上40厘米厚、 l.5-1.8厘米宽的草料,长度不限,加水,撒上米糠、油枯、石膏、湿粪等。以同样的方法堆第二层、第三层直至第五层。最后一层只堆草料且作成龟背形。将料堆四周上下做成整齐的垂直切面。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料堆发酵上下均匀,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淋到料堆下部料里,造成湿度不均,杂菌繁衍。待一段料堆完以后用尖木棍打通气孔,孔距30-40厘米。整个料堆堆完以后插上温度计,准备好薄膜用于保温避雨。需要注意的是盖薄膜前要在料堆顶部架上一些枝条,盖膜后料与膜之间间隔5厘米左右,膜的边缘垂下30-40厘米。这样可以使料堆顶部处于充分通气状态。
  待料堆完,插上通气孔时,沿孔加人80℃以上沸水,有条件的可直接通入蒸汽,可迅速提高料温,48小时后料温就可升至62℃左右。其原因是沸水或蒸汽提高了料堆的初始温度,大大激活了放线菌的繁殖。这种方法既可以缩短堆料时间3天左右,又能显著提高堆料质量,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
  合成培养料的堆制方法与粪草培养料基本相同。两种培养料中的过磷酸钙都必须在翻第二次堆时加人。否则,过磷酸钙会与石灰反应生成蘑菇菌丝难以吸收的固体高钙物质,极大的降低肥效。
  (2)翻堆
  决定是否翻堆的唯一标准是时间。到温度计显示料温达到62℃ 时,第一次翻堆。同样,在地面砌两行地孔砖,先将堆外表约20厘米的料耙下,然后将堆料抖松混匀后翻到地面上堆40-50厘米厚,把耙下的堆边料均匀翻在其上面中间部位。以后将其它料混匀抖松后翻堆,并插上通气孔。如此翻堆3-4次,并在第2次加入过磷酸钙。待料上均匀布满白色放线菌菌丝,料呈现咖啡色时,堆料合格。
  一般来说,粪草培养料堆制时间需要22-25天,合成培养料堆制时间为15-18天。在堆料过程中每天应检查料温至少两次,料堆绝对不能淋入雨水,每次翻堆后用树枝架堆顶,盖上塑料膜,使料顶与膜之间保持5厘米左右的距离。同时,在翻堆过程中应检查料的含水量,方法是用手捏料,如有水滴滴出,则料过湿,需凉晒后再建堆。如僅有水痕则水分合适。由于蘑菇料下面还要吸收土壤水分,故培养料宜干不宜湿,最大湿度以用手紧捏料,指间有水痕为度。
  三、菌床制作及铺料播种
  在菌床制作上,改传统的平厢面为一厢双沟法,可使亩产提高5%左右。这种方式是先作宽1.2米,高16.5厘米的厢,厢与厢之间的沟宽为50厘米。再在厢面作两条平行等宽、底部平整、深16.5 厘米的料槽,使整个厢面呈“W”型。两料槽之间的土埂宽10厘米。最后在料槽底部铺3-5厘米厚经消毒杀虫处理的新鲜干稻草备用。要注意的是在菌床制作过程中,须掌握一个原则,即厢沟底部一定要比料槽底部略低,且排水通畅。一厢两沟法使蘑菇增产的原因在于增大了培养料菌丝与土壤的接触面。
  培养料拆堆前1-2天,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对堆表进行处理。拆堆后将培养料铺在料槽内,厚16.5厘米,待料温降至25℃左右时,在料面均匀撒种或每隔10厘米穴播(此次用种量占整个用种量的2/3)。然后再铺上3.3厘米厚的培养料,将余下的菌种播在厢面上。最后铺上3-5厘米厚的经消毒杀虫后的新鲜干稻草,用于吸收塑料膜回滴水,盖上塑料膜保温保湿发菌。
  四、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
  蘑菇的田间管理是通过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促使菌丝分解培养剂,积聚养分并出菇的过程。播种后,气温高时应进行揭膜透气,一方面促进菌丝生长,另一方面去掉多余的小空间水分。待菌丝封住料面,将去掉厢间的稻草立即覆上。将厢沟内的土壤刨松、打碎(直径3厘米以内),调好湿度,撒上石灰,混匀后移到厢面上。然后在厢侧支一拱架,上覆厚草帘,将塑料膜盖在草以上,膜边下垂至草帘 2/3的位置。这样,既防雨,又保温保湿,而且整个厢面透气性好,有利于养菌出菇。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补水。
  当有少量菌丝伸出厢面时,应揭去塑料膜进行出菇管理。出菇过程中应注意湿出菇、干养菌。喷出菇水时,禁止用冷水喷菇。喷水应在阴天或晴天早晚用温水喷水保湿。每潮菇收完后,应保温发菌。采菇2-3潮后,用 0.2%的尿素和 1%-2%的磷酸二氢钾给土壤喷施追肥,可增加出菇后劲,提高产量。
  此外,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菌种存放点应在干净、无虫环境中,有污染或虫害的菌种要坚决弃之不用。若菌丝生长或出菇过程中发生虫害,可每平方米放一块磷化铝片,薄膜覆盖杀虫。总之,只有综合防治,严把每道环节,才能实现高产目的。
其他文献
艺术和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可能与生活等同,它本身就是生活的写照,创作中的很多灵感和创作素材来自己与生活,艺术创作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情感
11月24日,星晨急便速递与鑫飞鸿速运正式合并,成立星晨急便.鑫飞鸿公司。合并后的公司由里晨急便总裁陈平控股。
近期在北京戏剧舞台上 ,两台大型话剧《赵氏孤儿》前后登台亮相 ,其导演分别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林兆华和国家话剧新锐田沁鑫。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同时关注同一题材 ,同时推
会计电算化专业几乎是每所高职院校必设的专业,它将财会类知识和计算机类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但目前高职类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还存在
研究生党建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党支部不仅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而且能够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当前,研究生学风建设存在
随着医疗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许多专科医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电子病历系统。本文根据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现状及特点,提出普及、完善电子病历系统的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目前,“蜂—蛙—灯”生物治虫技术已在湖南省累计推广140万亩,帮助农民节约成本近3亿元。  据湖南省水稻所调查,湖南省水稻主要受“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杀手”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的危害,防治这几种害虫的用药,占用药总量的80%,一些水稻主产区晚稻治虫农药喷施多达7次以上,农药成本占到水稻生产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过度使用农药,不仅使水稻种植成本增加,也影响了稻米的品质。  蜂、蛙、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病例。结果 2例死亡,1例经
本文主要从财务共享服务与财务云服务实践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工会工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工会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搭建党和职工的沟通桥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