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性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向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选择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背景材料,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来。
兴趣教育是一种顺应主体倾向性的有效性教育,教师应当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培养和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全面膨胀,从而激发其课堂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的。
二、大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
第一,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结果显示,课堂上敢于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敢于主动提出新问的小学生占26%,初中学生占12%,高中学生不到5%。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天真活泼,主动性易被老师所调动,初中学生是青春期阶段,具有成人意识的萌芽,大多数人有害羞的特点,而高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比较强,不大喜欢受老师所左右。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创设宽松教学环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从而在轻松环境中畅所欲言。
第二,创设认识冲突的情境,让学生想问。皮亚杰主义者认为,认知冲突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好奇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就会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框题时,我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那又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人拥有别墅、轿车,有的人却连基本生活费也难以为继呢?”认识的疑惑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他们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也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第三,教给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会发现问题。
一是联系实际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就能不断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讲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后,学生联系自身,就会提出, 我有权利吗,我是人民吗?
二是逆向反思法。思维的逆向性指思考问题时沿着“顺向”的反向进行思考,以期产生新的见解或突破性成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现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时,我会引导学生就提出问题:我国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怎么会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呢?
三是刨根问底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基本原理、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求其“所以然”。例如,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是可知论?”“我们又不是鱼,我们当然不知道鱼儿快乐不快乐,这没错呀”等。学生只有产生了疑惑,才能积极主动的带着疑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三、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一)情境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情境的真实性与材料的完整性相结合:首先,情境式教学当中的情境设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虚拟的。因为真实的情境切合实际,形象、生动和具体,让学生可观、可感、可悟。其次,情境的选材必须完整,应该包括一个完整事件必须具备的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等一些基本的叙事要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确情境材料的主题,背境,内容等,从而能够抓扣到一些有效的信息资源进行思考探究
第二,情境的针对性和教学的目的性相结合。情境的设置必须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情境材料时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随意的引用材料,并且牵强附会的联系在一起。情境的设置不管是在课堂导入的环节,还是在探究讨论的环节;不管是在感悟体验的环节,还是在当堂巩固的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而设置,这样才能体现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第三,量的适度性和质的深刻性相结合:首先,一堂课设置的情境要适度,过度了就会使学生眼花缭乱。例如,有位老师同样在讲授《文化的多样性》时,展示了很多图片、资料和视频,粗略统计这堂课他一共设置了习奥相会、端午来源、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西方各种节日、等五个情境,展示的内容多,速度快,学生难以感知感悟。其次情境的设置不仅要适度,更应该深刻开发情境资源,拓宽其利用的空间与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的效果。
(二)探究问题设置应注意的方面
1.设计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
2.设计的提问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梯度性
启发性是课堂的灵魂,然而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各有不同,难度太大或者单一,容易使学生丧失探讨的兴趣,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使问题问在学生需要处,要有梯度性。
3.设计的提问要目的明确、紧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
总之,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且针对不用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我们应采取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性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向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选择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背景材料,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来。
兴趣教育是一种顺应主体倾向性的有效性教育,教师应当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培养和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全面膨胀,从而激发其课堂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的。
二、大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
第一,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结果显示,课堂上敢于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敢于主动提出新问的小学生占26%,初中学生占12%,高中学生不到5%。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天真活泼,主动性易被老师所调动,初中学生是青春期阶段,具有成人意识的萌芽,大多数人有害羞的特点,而高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比较强,不大喜欢受老师所左右。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创设宽松教学环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从而在轻松环境中畅所欲言。
第二,创设认识冲突的情境,让学生想问。皮亚杰主义者认为,认知冲突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好奇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就会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框题时,我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那又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人拥有别墅、轿车,有的人却连基本生活费也难以为继呢?”认识的疑惑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他们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也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第三,教给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会发现问题。
一是联系实际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就能不断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讲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后,学生联系自身,就会提出, 我有权利吗,我是人民吗?
二是逆向反思法。思维的逆向性指思考问题时沿着“顺向”的反向进行思考,以期产生新的见解或突破性成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现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时,我会引导学生就提出问题:我国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怎么会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呢?
三是刨根问底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基本原理、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求其“所以然”。例如,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是可知论?”“我们又不是鱼,我们当然不知道鱼儿快乐不快乐,这没错呀”等。学生只有产生了疑惑,才能积极主动的带着疑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三、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一)情境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情境的真实性与材料的完整性相结合:首先,情境式教学当中的情境设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虚拟的。因为真实的情境切合实际,形象、生动和具体,让学生可观、可感、可悟。其次,情境的选材必须完整,应该包括一个完整事件必须具备的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等一些基本的叙事要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确情境材料的主题,背境,内容等,从而能够抓扣到一些有效的信息资源进行思考探究
第二,情境的针对性和教学的目的性相结合。情境的设置必须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情境材料时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随意的引用材料,并且牵强附会的联系在一起。情境的设置不管是在课堂导入的环节,还是在探究讨论的环节;不管是在感悟体验的环节,还是在当堂巩固的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而设置,这样才能体现该情境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第三,量的适度性和质的深刻性相结合:首先,一堂课设置的情境要适度,过度了就会使学生眼花缭乱。例如,有位老师同样在讲授《文化的多样性》时,展示了很多图片、资料和视频,粗略统计这堂课他一共设置了习奥相会、端午来源、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西方各种节日、等五个情境,展示的内容多,速度快,学生难以感知感悟。其次情境的设置不仅要适度,更应该深刻开发情境资源,拓宽其利用的空间与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的效果。
(二)探究问题设置应注意的方面
1.设计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
2.设计的提问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梯度性
启发性是课堂的灵魂,然而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各有不同,难度太大或者单一,容易使学生丧失探讨的兴趣,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使问题问在学生需要处,要有梯度性。
3.设计的提问要目的明确、紧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
总之,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且针对不用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我们应采取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