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4B1基因过表达增强结直肠癌SW620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ailz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Oct4B1基因过表达是否增强结直肠癌SW620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性及其机制,以及与诱导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关系。

方法

实验分组:将SW620细胞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SW620-Oct4B1):转染带G418抗性的Oct4B1过表达质粒;对照组(SW620-NC):转染带G418抗性的阴性对照质粒;筛选合适浓度G418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对稳定转染两组细胞作如下检测:(1)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对不同浓度奥沙利铂的敏感性;(2)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P-gp)及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3)划痕实验检测12、24 h迁移能力;(4)Transwell小室检测24 h时侵袭能力。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对奥沙利铂敏感性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889、5.427、9.678、4.459、5.362,P=0.001、0.006、0.001、0.011、0.006);(2)P-gp表达两组分别为0.401、0.439、0.419(0.420±0.020)及0.099、0.110、0.120(0.110±0.01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4.723,P=0.000);(3)12 h伤痕愈合率分别为32.196%、32.382%、33.441%(32.670±0.670)%及23.049%、25.286%、23.674%(24.000±1.15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1.245,P=0.001);24 h伤痕愈合率分别为67.048%、68.650%、66.291%(67.330±1.200)%和49.161%、47.632%、53.203%(50.000±2.88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9.620,P=0.001);(4)24 h两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400.105、407.500、384.300(397.300±11.850)个及205.641、186.244、215.02(202.300±14.680)个,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t=17.905,P=0.000);(5)E-cadherin表达两组分别为0.186、0.190、0.223(0.200±0.020)及0.530、0.531、0.529(0.530±0.01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8.143,P=0.000),而N-cadherin表达两组分别为0.949、0.935、0.906(0.930±0.020)及0.687、0.648、0.675(0.670±0.0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5.181,P=0.000)。

结论

Oct4B1基因过表达能增强结直肠癌SW620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EMT过程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L-2联合CIK细胞对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皮肤B16恶性黑色素瘤小鼠模型,随机分4组:对照组(n=9),瘤旁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IL-2组(n= 9),瘤旁注射IL-2 0.2 ml/只(500 U/ml));CIK组(n=9 ),瘤旁注射CIK细胞0.2 ml/只(约1×107个CIK细胞);IL-2+CIK组(n=9),瘤旁注射IL-2和CIK细胞
期刊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炎症反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LEDVT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拟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介入治疗前测定所有入选患者I
期刊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Cap1、Mrr1基因突变/高表达及外排泵基因MDR1的mRNA表达水平在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交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疑似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分离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获得试验用白念珠菌耐药和敏感菌株共68株。采用PCR方法扩增68
期刊
目的分析磁共振(MR)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 )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降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降纤治疗。患者入院时行PWI、DWI扫描,比较PWI和DWI显示异常的区域范围。治疗前、治疗后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并评价临床疗效。按PWI与DWI显示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黏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和低黏度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为日后临床PVP手术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PVP治疗的158例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PVP术中使用的骨水泥黏度将患者分为高黏度组75例(A组)和低黏度组83例(B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0sw
目的讨论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指背供区创面的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应用指动脉近节背侧支皮瓣修复指中节皮肤缺损患者6例6指,中节指背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掌背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切取皮瓣面积3.0 cm×2.0 cm~4.0 cm×2.5 cm。结果术后6例6指移植皮瓣均完全存活,平均住院时间10 d,随访时间为6~12个月,近节指背
目的报告应用带有深浅两组静脉的改良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有皮下腓侧浅静脉和趾动脉伴行静脉-浅深交通支-第一跖背静脉的两组静脉回流的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患者21例。拇指6例,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5例,小指1例。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血运、质地、外形及色泽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5~8 mm。供区无破溃发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