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石雕在建筑中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等不同材质表现出来的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作为雕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石雕艺术,在我国民间石雕工艺渊源久远。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一、石雕的源流
  
  石雕是以青石、沙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东汉以来,佛教传人中国,由于佛教艺术的盛行,而使宗教石雕得到较快的发展,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莫高窟的石雕造像代表了这个时期石雕艺术的巅峰水平。这些石雕不追求自然形体的逼真摹写,而是重视结构形式的韵律,力图通过动物的跃动瞬间以及内在结构来表现动物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形神兼备、静中欲动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相对集中于历代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作品中。保存至今的六朝、唐、宋时期的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为数众多,为我们探求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宋、元以后,石雕艺术向世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民间石雕、工艺石雕、建筑石雕逐渐成为石雕艺术的主流。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除广泛用于建筑石雕以外,小型佛像、陈设小品、印纽等观赏性作品极为流行,石雕题材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达到了很高的藝术造诣。
  
  二、民间石雕的题材范围及运用
  
  民间石雕的题材内容,以写实性人物、动物、花鸟居多。大致有三个方面。
  1.吉祥图案。“吉祥”自古就是福寿喜庆的祝吉之词,也是国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依照世俗的观念,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加官晋爵、子孙满堂、富贵永年。因此,吉祥的内容是多福、添子、增寿。还有如“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松鹤延年”“一路连科”“狮子绣球”“福”“寿”等,都是人们祈盼吉祥的重要内容。
  2.戏曲人物、古代英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如“渔樵耕读”“杨家将”等。
  3.避邪纳福的吉祥物与祥瑞的动物。如狮子、麒麟、凤凰、大象、鹿、仙鹤、蝙蝠及十二生肖等。
  近代民间石雕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诸多部位上,如民间建筑的梁枋、廊心墙、台基、栏杆、门狮、柱础、门枕石以及桥梁、石牌坊、石碑、镇庄兽、拴马桩以及陵墓雕刻等。其中典型的民间石雕,如石牌坊、石狮子、拴马桩、门枕石、石桥、柱础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而民间石雕运用在建筑装饰中,尤其是用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石雕装饰,因其有逐渐消失的趋势而更显弥足珍贵。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有石牌坊、石狮子、拴马桩、门枕石等。
  牌楼即牌坊,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牌坊直接渊源于汉唐时期的里坊门、其形制与古老的衡门、乌头门和棂星门有关。明朝中期,坊门的结构渐趋繁杂,形制也越来越高大,逐步演变成牌坊。牌坊以“一间两柱”为基本形式,即竖立的两柱间横接一至两根额枋,上下两根额枋之间镶牌或透雕的花板;柱要深埋,还要箍“夹杆石”以求稳定。大型的牌坊可横向展开成“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牌坊的形制相当自由,甚至可以使用一般民间建筑禁忌的斗拱,屋顶由斗拱承托形成楼檐。牌坊的斗拱、额枋、夹杆石和屋顶都是重点装饰的部位。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二的石狮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狮子被逐渐神话,人们认为它能避邪护法,而成为佛法威力的象征。狮子又被称为“百兽之王”,人们认为它可镇百兽。由于东汉开始,历代帝王陵墓石兽中均沿用石狮子护陵,用以避邪镇墓。狮子还常成为菩萨的坐骑和寺庙的建筑装饰。狮子的形象被融入中国文化中,成为最具民族特色和民间色彩的典型艺术形象,深受百姓的喜爱。广泛用于石牌坊、桥梁、望柱、建筑小品、门枕石、拴马桩等雕刻上。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三的拴马桩。明末至近代农村的石雕工艺品。在农村宅院用来拴马、牛等牲口的一种石雕桩。拴马桩的材料多为青灰石、黑青石。石桩分为桩头、桩颈、桩根三部分,其重点在桩头圆雕。雕刻题材丰富,有人物、动物、神话故事人物等,其中以石猴、人与动物等造型居多。多应用圆雕、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对石桩各部位进行装饰。圆雕造型浑厚、稚拙、粗犷,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生活情趣。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四的门枕石。也叫抱鼓石或门墩,是一种石材做成的极具结构功能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建筑构件,位于大门的门轴下。主要功能为承托大门起转动门轴的作用。门枕石突出门外的部分称为门鼓石、门墩,是装饰的重点。做成圆形的称为圆门鼓,做成方形的称为方门鼓。门墩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三个方面。门墩上的“狮子绣球”“五福捧寿”“九世(狮)同居”“白猿偷桃”“三羊开泰”“刘海戏金蟾”“麟吐玉书”“岁寒三友”“暗八仙”等图案,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我国各地民居的门枕石类型繁多,风格迥异
  作为中国雕刻艺术中的石雕艺术,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我们不仅要好好借鉴和传承优秀的民间石雕艺术的精髓,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提高并创新出为我们人类造福的建筑雕刻艺术,使其更好地为我所用。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素质教育日益强调学生的道德的培养,本文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就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道德;培养策略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它属于人们的世界观。而未成年人则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
期刊
一、合理運用多媒体,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多媒体技术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调动其英语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教法单一。部分教师还将英语课上成知识讲解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学习;兴趣下降。教师教得紧,学习学得紧。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
期刊
历年来,各校都致力于打造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被授予“优秀教师”“名优教师”的称号一直是许多教师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但我以为优秀并不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在教师前冠以“优雅”这个定语,这样的教师才算是“功德圆满”的大师。    一、优秀与优雅的区别    优秀与优雅虽一字之差,境界却迥然不同。优秀只能定义你在某一行业或某个领域个人能力的出类拔萃,优雅却是优秀与高尚兼而有之,优雅既蕴含了一种能力
期刊
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理念下,为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正在全面深化。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将成为未来职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结合自己经验,谈谈如何在项目教学法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主要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抛弃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营造平等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主体地位放在突出地位。教师要以崭新的理念来把握课堂,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把为学生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合在整个教学中。  【关键词】 探究性发展;民主和谐;教学效率;尊重差异    在2009年,我省实施了新课标,我校通过不同途径对教师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培训。接触了一年的新课标后,我从教学
期刊
区域活动,就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地选择区域,在区域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让其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结合我园实际,现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    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
期刊
为了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挑战。我认为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现在从学校、教师、学生到家长,都把眼睛盯在中考科目上,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
期刊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创新;改革;新课程;信息技术;自学能力;整合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们只有重点研究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的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应逐步适应“课程标准”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