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2
摘 要 体育中考历经多年,对提升体育学科地位,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体育教学与初中课程教学之间的脱节的现象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旨在建立、健全体育中考模式,使体育教育与升学考试完美的相互衔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衔接 体育教育 改革 发展
一、初中体育中考的现状
体育中考是在中国特有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的产物,然而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却起到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当前,“目标统领内容”的体育课程改革精神在导致初中体育课程教学陷入一定程度上的“无序”状态,体育中考“指挥棒”又致使常规课程教学“为考而教”。对体育中考的研究,将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进行衔接,使其成为检验初中阶段学生体育学习效果重要的有效手段,并且形成保障机制,从而有利于提高常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渐提升。
二、研究资料与依据
(一)研究对象
我国部分地区体育中考实施现状及江苏部分地区体育中考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系统搜集体育中考有关材料,客观分析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研究法
对江苏部分地区体育中考改革历程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解析体育中考和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结果分析
(一)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所起的作用
体育中考从1979年开始试验到如今全面展开,历时达30多年,其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体育中考的颁布实施有效提高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体育课的学科地位。但是,由于其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在推行过程中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考试目标单一,只关注体能增长,而忽视心理因素;考试内容单调,强调体能项目,忽视学生主体选择;评价方式简单,只重视测定的结果,忽视学生的成长过程,从而与初中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二)体育中考评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以体育中考评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意图在于希望体育中考既能从宏观上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促进和监控,解决“为考而教”的应试教育;又能客观、整体、连贯地评价初中体育教学,解决“为考而考”的形式考试现象。体育中考作为一座桥梁,可以用来连接课程教学与评价,发挥体育中考的作用和价值。
1.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之间的矛盾性
体育中考不能直接反映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情况。然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情况却能直接在体育中考中反映出来。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之间,似乎毫无关联。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评价标准、得分等内容清晰直观,而课程改革是一个完整体系。任何一件事物从开始到完善都需要漫长过程,体育课程改革也一样。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目标统领内容理解的不全面,为在课堂中实现完整的三维健康目标或过于顾及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导致运动技能的学习被淡忘,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放羊”的现象。同时,因课程目标多元化设置,且要求整体化评价,在具体落实学生评价时,由于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难以掌控。体育中考,其形式设置更多的是跟随政策的改变,在考试项目的选择、评分标准的设定、测试的组织方式上,各个体系也相对独立,貌似处于决策层和基层学校体育之间。作为一项评价制度,它必须拥有评价的基本要素,并发挥出相应的作用。目前的体育中考在内容选择、目标取向、评价操作等方式上很难和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相吻合,很难促进中学体育尤其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2.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必然性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可以有效的保障和监控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中考作为学生升学考试的内容,作为一项评价工作,其作用不能只局限于通过测试的手段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它也应包括通过对学生初中阶段体育学习整体情况的全面掌握,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反馈机制引导中学体育课程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其对课程实施的保障作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中考之间,绝对不应该是各干各的,一个“为考而教”,一个“为考而考”,他们的焦点就是体育中考模式。
(三)体育中考评估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近年来江苏部分地区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体育中考模式架构上做了创新大胆的改进,提出体育中考改革始终坚持“3个有利”的口号,即中考体育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良性发展,从2000年起初步尝试,到2006年全面深化改革,目前已取的一部分成效。
1.合理解决“为考而教”、“为考而考”,尝试构建“为教而考”的中考模式
江苏省某市的体育中考从2000年起把原定的“地位考试”和“初中毕业生选拔性考试”改为“水平考试”和“导向性考试”。尝试构建“为教而考”的中考模式,达到通过中考多方位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运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老三项考试项目“跑、跳、投”改为“球类技能项目、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运动体能(身体素质)、平时成绩测试”,并且首次增加“过程性评价”内容,即对学生初中阶段3学年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分,计入平时成绩部分。平时成绩由学校进行评价,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或检查。通过修正考试定位,改变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体育课程教学“为考而教”、体育中考“为考而考”的问题。 2.妥善处理体育课程改革、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中考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化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一些负面问题也随之出现,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被淡化,体育教学中“放羊”的现象越来越重,初中体育教学应试教育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为此,江苏省某市市区在2006年起加大平时成绩检查的力度的同时,要求在平时成绩测试中增加一项运动技能,并在检查中特定抽查这一部分,以此进一步刺激运动技能的规范及有效教学。同时,把《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身体机能测试项目引进中考体育之中。体育中考模式通过增加运动技能评价的权重,整个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教学中淡化运动技能的现象,达到强化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在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体育中考模式,以体育中考为指挥棒,进行宏观调控,应试体育得到了有效抵制,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等方面均得到提升。
(四)体育中考架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保障机制
架构保障机制,目的是在体育中考中形成评估机制,进而构建合理的体育中考模式,来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形成效保障。通过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对接、内容衔接、评价连接,以目标为引领,内容为载体,评价为手段,全面保障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从而在本质上改善体育中考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互不搭边”的尴尬局面,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终达到目的。
1.目标对接保障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应该遵循课程改革理念,实现体育课程5个领域的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中考实施的最大作用是希望通过考试与评分,切实加强社会、学校和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以此改善青少年体质的效果,所以体育中考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两者目标本质上没有区别,但课程目标的内涵更深入,外延也更宽泛。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衔接 ,合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课程目标的有效贯彻提供了平台。
2.内容衔接保障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之一“目标统领内容”是最大的突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形成了课程教学的百家争鸣,也一定程度导致了的局面失控。体育中考内容涵盖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发展和健康发展的众多因素,能够把引导中小学各年级把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培养落到实处,则有利于引导学校体育教学的常态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稳步、坚定地推进课程的改革。所以,以体育中考的内容设置来平衡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既能合理引导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又能避免体育中考陷入应试教育的无底洞。通过课程内容的衔接,实现最终目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之后,面对体育中考能够顺其自然;体育中考之后,面对高中选项教学又可以水到渠成。
3.评价连接保障
体育中考并不是一次测试,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对初中学生3年的整体性评价,这与课程改革强调的多元、整体评价一致,所以在体育中考中,应体现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体现在“学习过程评价”,即应定要贯穿学生的初中3年,这既保证了体育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又加强了学生、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将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工作落实;终结性评价体现在“体育锻炼效果现场选测”,通过对学生体能、技能多方面的检测,既体现体育中考的引领性,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真实水平进行验收;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连接,势必引领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整体性发展,以此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机制保障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关于“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的指导意见,建立相应的体育中考专项督导制度,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体育中考的有序实施。
四、结论
体育中考不是一次孤立、简单的考试,而是贯穿3年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连续过程。通过对江苏一些地区体育中考模式的剖析可以看出,体育中考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是目标定位必须准确、到位;内容设置必须合理、全面;评价方式必须适宜、有效。因此,构建合理的体育中考模式,强化体育中考的评价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9):8-14.
[2] 叶海辉.体育中考对策与分析[J].体育教学.2006(4):15-16.
[3] 张震伟.体育中考下的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9):69-7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摘 要 体育中考历经多年,对提升体育学科地位,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体育教学与初中课程教学之间的脱节的现象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旨在建立、健全体育中考模式,使体育教育与升学考试完美的相互衔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衔接 体育教育 改革 发展
一、初中体育中考的现状
体育中考是在中国特有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的产物,然而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却起到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当前,“目标统领内容”的体育课程改革精神在导致初中体育课程教学陷入一定程度上的“无序”状态,体育中考“指挥棒”又致使常规课程教学“为考而教”。对体育中考的研究,将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进行衔接,使其成为检验初中阶段学生体育学习效果重要的有效手段,并且形成保障机制,从而有利于提高常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渐提升。
二、研究资料与依据
(一)研究对象
我国部分地区体育中考实施现状及江苏部分地区体育中考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系统搜集体育中考有关材料,客观分析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研究法
对江苏部分地区体育中考改革历程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解析体育中考和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结果分析
(一)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所起的作用
体育中考从1979年开始试验到如今全面展开,历时达30多年,其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体育中考的颁布实施有效提高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体育课的学科地位。但是,由于其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在推行过程中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考试目标单一,只关注体能增长,而忽视心理因素;考试内容单调,强调体能项目,忽视学生主体选择;评价方式简单,只重视测定的结果,忽视学生的成长过程,从而与初中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二)体育中考评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以体育中考评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意图在于希望体育中考既能从宏观上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促进和监控,解决“为考而教”的应试教育;又能客观、整体、连贯地评价初中体育教学,解决“为考而考”的形式考试现象。体育中考作为一座桥梁,可以用来连接课程教学与评价,发挥体育中考的作用和价值。
1.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之间的矛盾性
体育中考不能直接反映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情况。然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情况却能直接在体育中考中反映出来。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之间,似乎毫无关联。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评价标准、得分等内容清晰直观,而课程改革是一个完整体系。任何一件事物从开始到完善都需要漫长过程,体育课程改革也一样。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目标统领内容理解的不全面,为在课堂中实现完整的三维健康目标或过于顾及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导致运动技能的学习被淡忘,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放羊”的现象。同时,因课程目标多元化设置,且要求整体化评价,在具体落实学生评价时,由于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难以掌控。体育中考,其形式设置更多的是跟随政策的改变,在考试项目的选择、评分标准的设定、测试的组织方式上,各个体系也相对独立,貌似处于决策层和基层学校体育之间。作为一项评价制度,它必须拥有评价的基本要素,并发挥出相应的作用。目前的体育中考在内容选择、目标取向、评价操作等方式上很难和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相吻合,很难促进中学体育尤其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2.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必然性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可以有效的保障和监控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中考作为学生升学考试的内容,作为一项评价工作,其作用不能只局限于通过测试的手段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它也应包括通过对学生初中阶段体育学习整体情况的全面掌握,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反馈机制引导中学体育课程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其对课程实施的保障作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中考之间,绝对不应该是各干各的,一个“为考而教”,一个“为考而考”,他们的焦点就是体育中考模式。
(三)体育中考评估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近年来江苏部分地区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体育中考模式架构上做了创新大胆的改进,提出体育中考改革始终坚持“3个有利”的口号,即中考体育改革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良性发展,从2000年起初步尝试,到2006年全面深化改革,目前已取的一部分成效。
1.合理解决“为考而教”、“为考而考”,尝试构建“为教而考”的中考模式
江苏省某市的体育中考从2000年起把原定的“地位考试”和“初中毕业生选拔性考试”改为“水平考试”和“导向性考试”。尝试构建“为教而考”的中考模式,达到通过中考多方位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运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老三项考试项目“跑、跳、投”改为“球类技能项目、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运动体能(身体素质)、平时成绩测试”,并且首次增加“过程性评价”内容,即对学生初中阶段3学年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分,计入平时成绩部分。平时成绩由学校进行评价,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或检查。通过修正考试定位,改变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体育课程教学“为考而教”、体育中考“为考而考”的问题。 2.妥善处理体育课程改革、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中考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化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一些负面问题也随之出现,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被淡化,体育教学中“放羊”的现象越来越重,初中体育教学应试教育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为此,江苏省某市市区在2006年起加大平时成绩检查的力度的同时,要求在平时成绩测试中增加一项运动技能,并在检查中特定抽查这一部分,以此进一步刺激运动技能的规范及有效教学。同时,把《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身体机能测试项目引进中考体育之中。体育中考模式通过增加运动技能评价的权重,整个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教学中淡化运动技能的现象,达到强化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在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体育中考模式,以体育中考为指挥棒,进行宏观调控,应试体育得到了有效抵制,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等方面均得到提升。
(四)体育中考架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保障机制
架构保障机制,目的是在体育中考中形成评估机制,进而构建合理的体育中考模式,来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形成效保障。通过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对接、内容衔接、评价连接,以目标为引领,内容为载体,评价为手段,全面保障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从而在本质上改善体育中考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互不搭边”的尴尬局面,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终达到目的。
1.目标对接保障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应该遵循课程改革理念,实现体育课程5个领域的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中考实施的最大作用是希望通过考试与评分,切实加强社会、学校和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以此改善青少年体质的效果,所以体育中考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两者目标本质上没有区别,但课程目标的内涵更深入,外延也更宽泛。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衔接 ,合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课程目标的有效贯彻提供了平台。
2.内容衔接保障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之一“目标统领内容”是最大的突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形成了课程教学的百家争鸣,也一定程度导致了的局面失控。体育中考内容涵盖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发展和健康发展的众多因素,能够把引导中小学各年级把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培养落到实处,则有利于引导学校体育教学的常态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稳步、坚定地推进课程的改革。所以,以体育中考的内容设置来平衡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既能合理引导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又能避免体育中考陷入应试教育的无底洞。通过课程内容的衔接,实现最终目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之后,面对体育中考能够顺其自然;体育中考之后,面对高中选项教学又可以水到渠成。
3.评价连接保障
体育中考并不是一次测试,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对初中学生3年的整体性评价,这与课程改革强调的多元、整体评价一致,所以在体育中考中,应体现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体现在“学习过程评价”,即应定要贯穿学生的初中3年,这既保证了体育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又加强了学生、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将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工作落实;终结性评价体现在“体育锻炼效果现场选测”,通过对学生体能、技能多方面的检测,既体现体育中考的引领性,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真实水平进行验收;体育中考与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连接,势必引领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整体性发展,以此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机制保障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关于“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的指导意见,建立相应的体育中考专项督导制度,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体育中考的有序实施。
四、结论
体育中考不是一次孤立、简单的考试,而是贯穿3年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连续过程。通过对江苏一些地区体育中考模式的剖析可以看出,体育中考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是目标定位必须准确、到位;内容设置必须合理、全面;评价方式必须适宜、有效。因此,构建合理的体育中考模式,强化体育中考的评价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9):8-14.
[2] 叶海辉.体育中考对策与分析[J].体育教学.2006(4):15-16.
[3] 张震伟.体育中考下的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9):69-7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