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完成这一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做到 “五活”是至关重要的,是语文教学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活;教法活;备课活;作业活;评价活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语文教学要做到五“活”,即内容活、教法活、备课活、作业活、评价活。
一、内容活即内容要灵活多变
要做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活,就该像魏书生所说的,语文学习渗透于孩子生活的一切空间和时间,这就是大语文观念。当今,尽管语文教材的容量在逐渐加大,但仍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学生单调乏味的课本学习已经不能匹配,他们已经开始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去接触社会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也不能再把学生束缚在一本语文书当中了,这样,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就等于是扼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那些健康的、孩子们喜欢的,有关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做我们的教材,都可以备入教案。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在完成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理應要灵活地选择课外教学内容,如课外读物、影视戏剧、人情世态、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等,都可以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要切合我们的实际,即要坚持“适宜、适中、适度”三原则,用崭新的、灵活多变的内容吸引学生欣然自觉地投身到大语文学习中去。
二、教法活即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路
教法活,就是要在课内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师“以讲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理念上予以更新,即教师的“教”,不仅仅“侧重于教科书的理解和把握”,而是要使语文教育展现一片无限广阔的天地。比如在听说训练中的朗诵、座谈、辩论、演讲、采访、排练课本剧等,均可以纳入教学之中,由于一些内容的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校园或者家庭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摆正“主导”和“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练,且注重“授之以渔”。如课文的分析,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以便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多思、会思、巧思,直到会“思想”,以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叶圣陶说:“故教师的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丰富有效的教学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接受。“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文学的接受过程中不是单纯消极地被动接受,而是积极能动地参与作品本身创作。语文教育也是如此。
三、备课活即要备学生、备教材
备课的过程,就是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的准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备知识、备方法,更要备活生生的每一个学生。常言说得好,一树之果有酸甜之别,一母之子有贤愚之分。由于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的不同一性,决定了教案形式的丰富多彩。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经常思考的是什么?这是备课时要着重考虑的,把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教材有机融合,才是备课的最佳境界。
语文教学不光对学生整体进行研究,还要对个体进行研究,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且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为此,要做好这一工作,教师就必须不断充电,强化自身能力,在反复实践中研究教学艺术,才能做到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同学科教师结成“学科共同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共同研究、相互取长补短,集合集体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就会使个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作业活即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作业内容要因人而异
适合学生自身的、让学生能感到成功快乐是设计练习题难易程度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布置作业也要因人而异。“做自己要做、能做的题目”,是搞活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上,耿化友在《谈优化语文作业》中说,布置作业要“郑重其事,切忌随口布置”、“强化目的,切忌盲目随意”、“难易有别,切忌一视同仁”、“作业适量,切忌题量超載”、“联系生活,切忌从书到书”、“讲究趣味,切忌乏味枯燥”。我以为,作业若是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那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原则就能落到实处了。
五、评价活即评价方法要与时俱进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导向、激励和改进的功能,不能把评价看成是老师对学生的奖赏或惩罚。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孩子们尚不取得成功的欢乐之前,我不打分,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而束缚了儿童的思维。”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了,他说子路无畏宜抑,冉有内敛宜扬,就是很好的榜样。魏宗宣在《中学素质教育》中说,“等级评定制”把学生定为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等,是一种综合性的、激励性的、不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的评价,是既能反映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又能反映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努力进取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活;教法活;备课活;作业活;评价活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语文教学要做到五“活”,即内容活、教法活、备课活、作业活、评价活。
一、内容活即内容要灵活多变
要做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活,就该像魏书生所说的,语文学习渗透于孩子生活的一切空间和时间,这就是大语文观念。当今,尽管语文教材的容量在逐渐加大,但仍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学生单调乏味的课本学习已经不能匹配,他们已经开始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去接触社会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也不能再把学生束缚在一本语文书当中了,这样,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就等于是扼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那些健康的、孩子们喜欢的,有关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做我们的教材,都可以备入教案。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在完成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理應要灵活地选择课外教学内容,如课外读物、影视戏剧、人情世态、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等,都可以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要切合我们的实际,即要坚持“适宜、适中、适度”三原则,用崭新的、灵活多变的内容吸引学生欣然自觉地投身到大语文学习中去。
二、教法活即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路
教法活,就是要在课内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师“以讲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理念上予以更新,即教师的“教”,不仅仅“侧重于教科书的理解和把握”,而是要使语文教育展现一片无限广阔的天地。比如在听说训练中的朗诵、座谈、辩论、演讲、采访、排练课本剧等,均可以纳入教学之中,由于一些内容的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校园或者家庭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摆正“主导”和“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练,且注重“授之以渔”。如课文的分析,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以便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多思、会思、巧思,直到会“思想”,以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叶圣陶说:“故教师的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丰富有效的教学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接受。“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文学的接受过程中不是单纯消极地被动接受,而是积极能动地参与作品本身创作。语文教育也是如此。
三、备课活即要备学生、备教材
备课的过程,就是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的准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备知识、备方法,更要备活生生的每一个学生。常言说得好,一树之果有酸甜之别,一母之子有贤愚之分。由于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的不同一性,决定了教案形式的丰富多彩。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经常思考的是什么?这是备课时要着重考虑的,把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教材有机融合,才是备课的最佳境界。
语文教学不光对学生整体进行研究,还要对个体进行研究,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且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为此,要做好这一工作,教师就必须不断充电,强化自身能力,在反复实践中研究教学艺术,才能做到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同学科教师结成“学科共同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共同研究、相互取长补短,集合集体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就会使个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作业活即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作业内容要因人而异
适合学生自身的、让学生能感到成功快乐是设计练习题难易程度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布置作业也要因人而异。“做自己要做、能做的题目”,是搞活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上,耿化友在《谈优化语文作业》中说,布置作业要“郑重其事,切忌随口布置”、“强化目的,切忌盲目随意”、“难易有别,切忌一视同仁”、“作业适量,切忌题量超載”、“联系生活,切忌从书到书”、“讲究趣味,切忌乏味枯燥”。我以为,作业若是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那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原则就能落到实处了。
五、评价活即评价方法要与时俱进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导向、激励和改进的功能,不能把评价看成是老师对学生的奖赏或惩罚。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孩子们尚不取得成功的欢乐之前,我不打分,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而束缚了儿童的思维。”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了,他说子路无畏宜抑,冉有内敛宜扬,就是很好的榜样。魏宗宣在《中学素质教育》中说,“等级评定制”把学生定为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等,是一种综合性的、激励性的、不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的评价,是既能反映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又能反映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努力进取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