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19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关于三农路径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w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是中国改革代价竞相显现的年代,在少数大城市疾速繁荣的背后,广大农村则出现了明显的衰败景象。面对日益危重的三农困境,一批学术精英做出了大量的理论跋涉和实践探索,从解除农村的经济贫困、制度贫困、权利贫困、文化贫困的多维视角,立体地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命运与出路。他们不仅唤起了全社会对农村问题的关注,而且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推动了当前国家反哺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其他文献
物理学家理查得·瑞夫斯博士把物理研究中的思维方法应用于发明创造的价值评估,提出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模拟投资分红,它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客观
五十年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了对学术研究的一些体悟,这种体悟,往往是由最早的朦胧的想法,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实践而逐渐清晰,并变为从事学术研究的自觉追求。首先,选择有难度的论题;其
注重实用主义的罗马法学者没有构建逻辑连贯的一般性法人理论学说,甚至还没有出现概括各类法人组织的统一概念。这种状况决定了它便于学者们依据其自身的前见进行发挥解释,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