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107-01
曾经在《读者文摘》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他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时下常有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人主义”突出,自私、班级工作中,一心想着自己,不关心别人,不愿倾听别人的心声。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的确应重视这种习惯的培养,而习惯不好果真是孩子的责任吗?我们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是否也问一问自己:孩子有心事时,你全身心的倾听了吗?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亚,经常看到她落落寡欢,好象有许多心事,我找她多次,就是不说话。有一次,我找到她他说:“老师,有些事情我不愿意说,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愿意说我的心情。”过了许多时间,她自己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谈谈。你能替我保密吗?”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相信我吗?你可以不说。”接着她就谈了她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家庭,妈妈和她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母女两人相依为命,走过了清灯孤影,日子过的比较含辛茹苦。今年她妈妈为她找了个继父,可惜他们两个人,经常为她的上学问题发生口角,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继父想让他的孩子上学,母亲为此而争吵。她为自己的母亲担心,怕她母亲因此失去了丈夫;又为自己担心,怕她自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她好害怕,好害怕,好矛盾,好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她很想告诉老师,又怕老师笑话;很想告诉老师,又怕同学们知道了,不好意思;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可是回到家,一看到母亲的愁容,就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心就乱的不行了。
我在倾听时,不插话,不打叉,她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她的眼睛,关注她的事情。她心理平稳,说罢了,就有放松的感觉。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而且影响到她的家庭。我想了一会,就对她说:“你问你爸爸叫过爸爸吗?”她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叫不出口”。心想可能问题就出在之这里。就告诉她:“问题实际上出在你身上。你在感情上,不能接纳你爸爸,是你们家庭出现问题的总根源。你回去后,给你妈妈说,我爸爸对我很好,你主动和你爸爸打招呼,有什么问题不便与交流了,你可以给你爸爸妈妈写信,表达你对家庭的看法。你就说,你们对人到中年了,你们的安宁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家庭的和睦,是我最大的祝愿。主动关心你爸爸,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情绪,让他回到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你要能做到这些,我想你们家庭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上学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后来,我又在电话中,把情况向她的父母说说,特别是她的爸爸,感受到女儿对他的关心后,十分感动,在电话中给我表态,女儿上学,就是我们困难在大,也要供应。现在,孩子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了,學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了。期中考试,她已经跃居班级的第三名了。现在已经成为活泼乐观、奋发向上的好学生。
在这一段故事中,我始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倾听,耐心地倾听,及时地发问,在倾听中不断引导这位学生解决问题。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育艺术的全部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刚才我有效的倾听,既能给学生一种关怀,又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和帮助,更是精神和方法的传达。当教师最不可缺少的品质就是一视同仁爱学生!而爱学生就这么简单,蹲下身子,多听她诉说,用宽容和热情来接纳她,你会收获更多的感动。所以,让我们努力走近,再走近,温暖地注视,耐心地倾听……
曾经在《读者文摘》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他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时下常有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人主义”突出,自私、班级工作中,一心想着自己,不关心别人,不愿倾听别人的心声。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的确应重视这种习惯的培养,而习惯不好果真是孩子的责任吗?我们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是否也问一问自己:孩子有心事时,你全身心的倾听了吗?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亚,经常看到她落落寡欢,好象有许多心事,我找她多次,就是不说话。有一次,我找到她他说:“老师,有些事情我不愿意说,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愿意说我的心情。”过了许多时间,她自己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谈谈。你能替我保密吗?”我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相信我吗?你可以不说。”接着她就谈了她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家庭,妈妈和她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母女两人相依为命,走过了清灯孤影,日子过的比较含辛茹苦。今年她妈妈为她找了个继父,可惜他们两个人,经常为她的上学问题发生口角,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继父想让他的孩子上学,母亲为此而争吵。她为自己的母亲担心,怕她母亲因此失去了丈夫;又为自己担心,怕她自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她好害怕,好害怕,好矛盾,好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她很想告诉老师,又怕老师笑话;很想告诉老师,又怕同学们知道了,不好意思;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可是回到家,一看到母亲的愁容,就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心就乱的不行了。
我在倾听时,不插话,不打叉,她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她的眼睛,关注她的事情。她心理平稳,说罢了,就有放松的感觉。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而且影响到她的家庭。我想了一会,就对她说:“你问你爸爸叫过爸爸吗?”她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叫不出口”。心想可能问题就出在之这里。就告诉她:“问题实际上出在你身上。你在感情上,不能接纳你爸爸,是你们家庭出现问题的总根源。你回去后,给你妈妈说,我爸爸对我很好,你主动和你爸爸打招呼,有什么问题不便与交流了,你可以给你爸爸妈妈写信,表达你对家庭的看法。你就说,你们对人到中年了,你们的安宁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家庭的和睦,是我最大的祝愿。主动关心你爸爸,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情绪,让他回到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你要能做到这些,我想你们家庭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上学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后来,我又在电话中,把情况向她的父母说说,特别是她的爸爸,感受到女儿对他的关心后,十分感动,在电话中给我表态,女儿上学,就是我们困难在大,也要供应。现在,孩子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了,學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了。期中考试,她已经跃居班级的第三名了。现在已经成为活泼乐观、奋发向上的好学生。
在这一段故事中,我始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倾听,耐心地倾听,及时地发问,在倾听中不断引导这位学生解决问题。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育艺术的全部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刚才我有效的倾听,既能给学生一种关怀,又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和帮助,更是精神和方法的传达。当教师最不可缺少的品质就是一视同仁爱学生!而爱学生就这么简单,蹲下身子,多听她诉说,用宽容和热情来接纳她,你会收获更多的感动。所以,让我们努力走近,再走近,温暖地注视,耐心地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