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Web,就不得不提起博客。因为它从被引入中国一开始,就带着不可低估的势头,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整体格局。从博客中国(现博客网)的发起开始,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中国互联网以“博客”为契机,以所谓的Web2.0为口号,在较大程度上改写了互联网的交互性服务方式,把网民被动接受享用的形式,转换成为网民自主参与分享的形式;很多人就此定论,中国互联网即将进入Web2.0的春天——却忽略了春天之前的冬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知道,目前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人数为1600万,这一数字还不足中国网民总人数20%,对此市场进行有效的推广普及,依旧是未来中国博客发展的重点。
如果一定要给互联网一个2.0的定义,那么,我更愿意定义为“服务2.0”。就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本身对受众服务理念升级,不再是单纯以网民吸取养分的需求,而是受众在吸取养分之后,分享和倾诉自己主见的一种主观行为。
正是因为博客的出现,才有人一定要造一个更加国际化高尚化的洋词炫耀,并为博客鼓势。有人说,Web2.0的出现和兴起就是互联网精神的直接体现,热衷并沉浸在所谓的概念炒作中。博客的概念,从当初的网志,部落,不老阁,到后来博客,几易其名,就好比皇帝换了年号,很多遗老遗少还没缓过神来。之后接踵而生的就是一个概念模式的产生。Web2.0、BBR模式、BSSP模式、根博客、草根博客、精英博客、“从***、看***模式”、“浅论***与Web2.0模式”……俯首皆拾,不一而足,似乎开口不提Web2.0,就好比找了妓女不上床一样让人耻笑。
而到底什么是Web2.0呢?艾瑞市场咨询认为,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以门户为代表的Web1.0阶段,并已经步入了以博客、WIKI和RSS等应用为代表的Web2.0阶段。那么我想问的是,门户也来做并且的确做了博客,WIKI,RSS,那么,门户是不是也就Web2.0了呢?门户2.0以后又如何呢?这样的一个划分,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在玩弄互联网概念。
再从Web2.0的两个更主要现状来分析:互动,去中心化。对于“互动”,我想,没有人会怀疑BBS不互动,QQ不互动,雅虎通不互动,MSN不互动,而博客的出现只可以说是加强了互动,是互动方式的提炼和拔高,但却谈不上升级Web。有人说,不论是“WEB多少点零”都从来不拒绝互动,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其实Web2.0只是一群精英们玩弄的一场君子游戏。Web2.0时代的事情,在为了证明Web2.0存在而假定的Web1.0时代,其实已经热火朝天地干开了。只是那时分一杯互联网市场的羹,比现在更加容易一些。
所谓“去中心化”,简单的说就是End to End,终端对终端。博客,WIKI,SNS,表面都是为去中心化而努力,在这些网络生态中,用户就是终端,就是中心。而不是新浪和用户的关系,新浪认为这个新闻重要,于是粗体字,套红,专题,用户于是被动消化——这是以中心为中心的标志。
去中心化的Web2.0带来的是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模式。事实上,“去中心化”是一个不可控的词语,任何一个以“去中心化”为口号的践行者,最终都是为“中心化”目标努力的。不把用户捆绑在手里,不把资源掌握在手里,这可不是公益事业,有好心人士友情赞助的;天使的投资人要的不是概念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给他榨取更富足的剩余价值。并且,用户没有多余时间体验“去中心化”的美妙功能,而振臂高呼者通常都是为了圈住用户达到“中心”梦想。
从以上也可以看出,所谓Web2.0时代的主要看点“互动”“去中心化”其实都是对旧有的一些概念和运用牵强附会的引用和歪解,Web2.0,只是一场灿烂了一瞬的烟花。
当年胡适先生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其文章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的。”而在今天,博客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且没有真正达到革新,更算不上创造和发明。我们还是少谈些主义,多踏实地做事吧!
如果一定要给互联网一个2.0的定义,那么,我更愿意定义为“服务2.0”。就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本身对受众服务理念升级,不再是单纯以网民吸取养分的需求,而是受众在吸取养分之后,分享和倾诉自己主见的一种主观行为。
正是因为博客的出现,才有人一定要造一个更加国际化高尚化的洋词炫耀,并为博客鼓势。有人说,Web2.0的出现和兴起就是互联网精神的直接体现,热衷并沉浸在所谓的概念炒作中。博客的概念,从当初的网志,部落,不老阁,到后来博客,几易其名,就好比皇帝换了年号,很多遗老遗少还没缓过神来。之后接踵而生的就是一个概念模式的产生。Web2.0、BBR模式、BSSP模式、根博客、草根博客、精英博客、“从***、看***模式”、“浅论***与Web2.0模式”……俯首皆拾,不一而足,似乎开口不提Web2.0,就好比找了妓女不上床一样让人耻笑。
而到底什么是Web2.0呢?艾瑞市场咨询认为,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以门户为代表的Web1.0阶段,并已经步入了以博客、WIKI和RSS等应用为代表的Web2.0阶段。那么我想问的是,门户也来做并且的确做了博客,WIKI,RSS,那么,门户是不是也就Web2.0了呢?门户2.0以后又如何呢?这样的一个划分,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在玩弄互联网概念。
再从Web2.0的两个更主要现状来分析:互动,去中心化。对于“互动”,我想,没有人会怀疑BBS不互动,QQ不互动,雅虎通不互动,MSN不互动,而博客的出现只可以说是加强了互动,是互动方式的提炼和拔高,但却谈不上升级Web。有人说,不论是“WEB多少点零”都从来不拒绝互动,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其实Web2.0只是一群精英们玩弄的一场君子游戏。Web2.0时代的事情,在为了证明Web2.0存在而假定的Web1.0时代,其实已经热火朝天地干开了。只是那时分一杯互联网市场的羹,比现在更加容易一些。
所谓“去中心化”,简单的说就是End to End,终端对终端。博客,WIKI,SNS,表面都是为去中心化而努力,在这些网络生态中,用户就是终端,就是中心。而不是新浪和用户的关系,新浪认为这个新闻重要,于是粗体字,套红,专题,用户于是被动消化——这是以中心为中心的标志。
去中心化的Web2.0带来的是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模式。事实上,“去中心化”是一个不可控的词语,任何一个以“去中心化”为口号的践行者,最终都是为“中心化”目标努力的。不把用户捆绑在手里,不把资源掌握在手里,这可不是公益事业,有好心人士友情赞助的;天使的投资人要的不是概念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给他榨取更富足的剩余价值。并且,用户没有多余时间体验“去中心化”的美妙功能,而振臂高呼者通常都是为了圈住用户达到“中心”梦想。
从以上也可以看出,所谓Web2.0时代的主要看点“互动”“去中心化”其实都是对旧有的一些概念和运用牵强附会的引用和歪解,Web2.0,只是一场灿烂了一瞬的烟花。
当年胡适先生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其文章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的。”而在今天,博客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且没有真正达到革新,更算不上创造和发明。我们还是少谈些主义,多踏实地做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