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大学课程考核模式探索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是长安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难度大。为了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题组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挖掘了专业认证的“教”与“育”的内涵和实质,最终落实到本科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上,推动了本科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大学考试;地球物理反演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52-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持续改进,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体系的最终环节,课程考核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产出及毕业要求。课程考核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最大的价值是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反馈给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本文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为例,针对大学本科课程考核进行改革尝试。“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是长安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及参数,建立合理的地球物理模型以及能够通过综合相关工程信息对矿产资源、地质灾害方面的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开展综合研究等毕业要求指标点有直接的支撑作用。因此,课程考核作为课程建设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一、当前大学课程考核理念和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偏失教育初衷和目的
  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的各类考评(评定奖学金、先进荣誉、免试保送研究生等),都严重依赖课程考核成绩,这造成的一种极端现象是有些学生一味关注考核成绩,为了得到某门课程的高分,不惜一切手段,例如考试夹带课本、小抄;考场交头接耳,互相交流答案;使用通信工具和考场外联动作弊;更有甚者,贿赂任课老师以获得高分。另外一种极端现象则是“60分万岁”心态,这部分学生在校生活散漫,上课严重缺勤,考前临时抱佛脚,拿同学总结的课程考核知识点临时背一背,并心存幻想加一点平时成绩,就可以“60分通过”了。上述现象都严重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和目的。
  (二)考核方式单一,偏失全面培养和考核理念
  当前的专业课程考核都偏重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加之教师对考核内容随意和轻视,考核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考试题型以填空、简答、论述和计算题等为主,根据参考答案机械评分。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客观、公平,实则是简单粗暴,消极懈怠,图省事,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管眼下高校的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作业等)较过去的一纸定“终身”相比,已有所改变,但事实上力度还远远不够。
  (三)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考试,忽视课程考核评价持续改进
  在课程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试卷评阅、统分登分、试题分析、试卷成绩分析以及试卷存档等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学生态度是“考完结束,能过就行”,教师也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对待,这都不利于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课程考核内容简单;(2)课程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不够科学;(3)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去持续改进措施等。
  二、课程考核目标
  依托长安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反演概论”专业必修课程,我们探索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导向的本科课程考试模式与实践。课程考核建设目标包括课程考核内容建设、课程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和课程考核评价持续改进体系建设三个方面:
  (1)完善课程考核内容。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要求及五年之后应该达到的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完善与更新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
  (2)完善课程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基于当前大学专业课程考试理念和方法存在的诸如考試功能狭窄、考试指标单一、考试方法简单、考试评分主观以及考试重心偏离等弊端,探索一种参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课程考核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考核指标,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持续改进体系。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核心理念是持续改进,课程建设同样需要持续改进,而课程考核作为课程建设的最关键一环,更应该通过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进行持续改进。
  三、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
  (一)明确课程考核的原则,细化课程考核的内容
  课程考核要遵循综合考核的原则,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改变考试功能狭窄化、考试指标单薄化、考试方法简单化的弊端。具体地讲,包括:(1)要细化、分级课程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的知识点的分级、区分主次授课;(2)完善教学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途径;(3)配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大作业和教学实验,检验课堂教学效果;(4)设计探索性的课程设计内容,提高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5)建立规范的试题库,严格执行上课考勤制度,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例如,“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了解并认识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球物理问题和数学物理问题的内在本质联系,以便把地球物理问题变为数学问题,反过来又学会把数学问题与地球物理实际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图1是一个反演过程示意图,基于地震波动理论,结合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边界条件、介质的尺度规模、速度特征等),进行地震波场正演,对正演记录和实际观测记录进行拟合,以此来反推地球或地下激发源的特征,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反演的过程。如通过电性、密度、磁性等进行反演,相应的有电法反演、重力反演和磁法反演等,基本过程是一致的。由于本课程涉及较多的数学知识,有些内容超出或略超出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基础和专业教学的范围。因此,课程实施的难点是如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正确、清楚地表述精确的数学物理问题,以及包含较多理论性分析的求解思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按照主次和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将讲授的内容进行分级,分为重点讲解和必须掌握、一般介绍和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实验验证和讨论四部分,并按此分配学时。其次,精心准备多媒体教案和教学视频。该门课程的全部30个课堂教学学时全部实现网络视频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后结合教学视频复习总结。另外,针对重点和难点布置课程作业,督促学生能主动思考,利用辅导答疑时间和学生就难点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还建立了规范的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避免主观评分。
  (二)深化课程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采用分阶段逐步实施的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成绩的构成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分阶段执行,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进程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考核方式:(1)在理论学习阶段可以通过布置课程大作业的形式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2)在具体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学习阶段可采用课程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编程实现各种地球物理反演算法,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3)在分析讨论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课程设计题目,以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4)在课程结束的考试环节,可以让学生参与命题,让每个学生出1~2道题目,最后由老师统一筛选汇总,形成期末考试试题。在考试前,组织一次试题评价会,有目的地进行答疑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期末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学生上试题研讨课,师生共同评价讨论,使学生再次得到深入提高。(5)在上述环节的全过程,配合严格的考勤制度,以保证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全员参与。该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由以上所有考核环节的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并注重平时考核成绩,弱化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尽可能客观反映每一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持续改进体系
  通过各种评价渠道,收集相关课程评价反馈信息,进行课程改进。此项考核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教,领导、教师听课互评,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使用评价等多种途径,对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并建立详尽的档案资料,来持续改进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调整教学进度,最终通过合理的考试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此外,还注重了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學内容,结合长安大学地球物理学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在多年实践教学积累的基础上,自编了内部教材《地球物理反演概论讲义》,已获得教材出版资助。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本科专业建设,提高全员参与大学本科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实质,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考核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应对考试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切实落实课程考核的效果。同时,高校的学工部门还应对各类奖励、评优机制进行改革,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软硬件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奖励权重。通过多方面的改革,长安大学实现了由传统教育中的“教”与“学”转变为专业认证的“教”与“育”,切实理解了“教知识”和“培育人”的内涵与实质,最终落实到本科教育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上,推动了本科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思维方式更迭换代,教师只有积极学习大数据思维,才能推动云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研究从教师提升教学素养层面展开实践,通过引入任务明确、正反馈及时、激励可视化、社群社交聚合的“游戏化”机制,借助易操作的APP端来解决大班课教学痛点,化解通识选修大班课学生多过程性评价难度大、学时少、通识理念传播受限、组织松散、课堂沉闷、考核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把课堂打造成一款集趣味性知识性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产物,其办学管理由母体高校负责,其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人才培养存在学生实践能力“眼高手低”,职业适应性差等问题。文章创建了以制图能力、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制造能力(4Capablity)为核心,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科技实践、产业实践(4Practice)为平台的渐进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实践铸基础、专业实践强能力、科技实践练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广西某高校为例,考察2008-2018年十年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各个维度的得分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在SCL-90的各个维度得分上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基于该结果,建议高校从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构建心理危机工作体系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力争在下一
期刊
[摘要]项目组通过对广西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课程学时分配和课程学期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民族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088-03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摘要]根据智慧城市建设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依托武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按照“筑基础、强智能、建智慧城市”的原则,以土木建筑专业为基础,以物联网、通信工程专业为桥梁,以建筑学、土木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骨干,组建了“互联网+”城市建设专业群,构建了“611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运行模式,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設培养应用型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不科学,实践培养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实际,提出创建立足于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密切联系企业,建立多方位、立体式的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学校和学院资源发展专业特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调整措施。  [关键词]物流人才;新趋
期刊
[摘要]结合“双一流”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指出目前矿业学科学生存在的“高考志愿报录率”“本专业升学率”“学生就业率”和“民族学生管理”(简称“三率一管”)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引导式”学生培养模式,并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面向国际化构建“矿业+英语+数学”的基础巩固板块,从民族学生成绩提高、学习生活条件改善、民汉学生间沟通交流、民族学生榜样培养等方面对“民族学生管理”进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科研素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非凡。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课程组从学生、企业及学校三个角度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因剖析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文章从招生规模、生源情况、录取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山西中医药大学2015-2018年研究生招生情况,归纳总结了影响生源质量的因素,继而提出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医院校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05-05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强国的先头部队,是科教兴国的主
期刊
[摘要]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教学的体系性、师资队伍的服务性、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性、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历史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18-03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