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毛乌素沙漠的深情嘱托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让人不能平静的回望。2008年4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一次视察和看望,让地处毛乌苏沙漠西南边缘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职工们8年来一直念念不忘。
  “希望你们把这个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
  “要不断向沙漠纵深推进。”
  ……
  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久久回荡在毛乌素沙漠,和着滚滚的黄河水,有力地鼓舞着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干部职工奋力前行。
  “我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种下了这棵枣树”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芨滩防沙林场)长着一棵在当地常见的长红枣树,8年来,这棵枣树像是毛乌素沙漠中坚强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一方热土。在白芨滩职工心里,这棵枣树连着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情……


  尽管时间过去了8年,王有德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保护区的那一天,我和同事们还在大泉治沙点看樟子松。见到我,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我是来向你学习的。你们在这里作出了很大贡献,非常了不起!’别说是当时,就是现在想起这句话,我都激动得很。”62岁的王有德告诉记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提起那棵枣树,王有德自豪地告诉记者,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到了大泉治沙区,看着阳光下一望无际的麦草方格将昔日的桀骜的沙漠紧紧缚住,他非常高兴。来到制高点,总书记提议要和他一起种一棵树。根据当时的时节和树的特性,我们选择了种枣树。“种树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用心。他还仔细地询问我,这棵树能不能活。我告诉总书记长红枣树在当地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了,抗风沙、耐干旱,肯定能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王有德至今仍清晰地记得。
  从那一天起,王有德这个在白芨滩扎根20多年,一直致力于防沙治沙事业的治沙人,更加坚定了治沙造林的决心和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时任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兼白芨滩防沙固沙林场的王有德和保护区的同志们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治沙奇迹。
  如今,已经退休的王有德虽然不在一线防沙治沙了,可是他仍然记得当年自己给习近平总书记许下的诺言:要把剩下的40万亩沙漠治理好。如今,王有德在宁夏沙漠绿化产业发展基金会工作,为治沙事业继续贡献着自己力量。
  在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职工的心里,这棵枣树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白芨滩人治沙事业的肯定,也是对白芨滩职工深重的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那次来我们保护区,对我们那些年的治沙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对全场职工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尤其是当总书记种下这棵枣树,并告诉我们,对治沙事业他会全力支持时,全场都沸腾了。”
  在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工作了20年的职工马建林对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大家伙的干劲更足了,不管是种草方格还是点种,不管是灌水还是栽树,一个个都抢着干,比着干,生怕自己干少了,干慢了……
  如今,这棵枣树在当初那片周围还是沙漠的土地里扎下了根,茁壮成长,见证着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职工们凭着“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治沙落了后”的毅力,见证着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最大人工绿洲的崛起,见证着白芨滩干部职工创造的人进沙退的奇迹。
  “希望你们把这个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不断向沙漠纵深推进”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地处灵武市东部荒漠区,“小时候,晚上睡一觉起来,满脸都是沙子,有时候都会被呛醒”,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一位30多岁的职工说。“现在,你看沙漠里的这些草、这些树,把沙子都挡在外面了。”他指着远方对记者说。
  早在2008年,经过白芨滩林场几百名职工20多年的固沙造林、防沙治沙,这里已然不复那些年黄沙漫天的景象。习近平总书记来白芨滩视察工作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能看得见参天白杨、听得见啾啾鸟鸣、闻得见花香、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了我们林场取得的成绩。当了解到还有40万亩沙漠没有治理,他希望我们把这个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不断向沙漠纵深推进。”在保护区工作了27年的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兴东一直记着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
  8年来,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治沙模式,使造林平均成活率从过去的60%—70%,提升到现在的80%—90%,实现了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封育一片;探索出“六位一体”沙漠治理开发模式,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创造了改造利用沙漠、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同时,创新经营机制,大力推行以家庭、联组或个人划片承包机制治沙造林,制定实施“六个一”目标,激发广大职工治沙的积极性,全场每年完成治沙造林由2008年以前年推进1万亩提速为年推进3万亩。累计治沙造林60多万亩,植树近1亿株,实现了人进沙退。
  如今,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自然修复的重要空间,更是宁东发展的环境容量。随着保护区绿色的不断延伸,森林碳汇作用逐步显现,为美丽宁夏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8年,我们给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没有治理的40万亩沙漠,主要集中在大柳毛子区域,如今40万亩的流动沙丘,在我们317名职工的努力下,已经治理了近30万亩。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视察的区域,我们又向沙漠深处推进了20多公里。”王兴东自豪地告诉记者。“为了早日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事情,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望着远处的毛乌素沙漠,王兴东眼中充满了坚定。

  “我们在这里干得安心,生活得舒心”
  “我是2007年到场里工作的,妻子也是厂里的职工。现在我们林场职工的收入比以前高了许多。我们家现在一年的收入能有个十几万。拿我一个人来说,岗位工资两万多,任务工资有一万七八,再加上承包的20亩果园和苗圃的产业收入,一年下来就有六七万的收入。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在白芨滩大泉治沙管理站工作区,正在林间给樟子松灌水的职工纪龙给记者仔细算了一笔账。
  200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保护区视察时,除了了解白芨滩防沙治沙工作外,非常关心这里的职工收入、住房和孩子上学问题,让白芨滩人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民生情怀。
  “不能只让职工吃苦受累,要把职工的收入提上去!”近年来,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终把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合理利用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职工的技术优势,积极发展经果林、苗木、设施园艺、种养殖业四大支柱产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兴场之路。职工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15年人均收入突破5万元。
  记者在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采访的时候,时值樟子松管护的关键时期。皮肤晒得黝黑的大泉管理站站长杨玉刚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当记者问杨玉刚,家人会不会有怨言时,这个在林场工作已经15年的治沙人,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会!”
  看到记者眼里的疑惑,杨玉刚打开了话匣子:“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大泉的时候,非常关心我们职工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几年,场里对职工有很多优惠政策。我家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大的场里每年给补助700元,小的给补助600元,以后上高中、大学都有补助呢。平时,场里对家属也很关心,有什么问题都会及时解决,现在妻子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孩子也为我感到骄傲。我们在这里干得安心,生活得舒心!”
  近年来,管理局坚持“拴心宁人,安居乐业”的方针,大力推行各项惠民政策。每年筹措200多万元给全场职工缴纳“三险一金”,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每年拿出10多万元对职工子女上学进行补助,从小学到大学,场里职工的子女都能享受每年600元—1000元的教育补贴;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职工住房补贴、养殖补贴、收入补贴、设施栽培补贴……白芨滩干部职工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希望你们把这个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白芨滩人将牢记这份嘱托,不负这份深情。
  (本文图片由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其他文献
七月的固原,天高云淡,重峦叠翠。  原州大地,细雨绵绵,沃野千里。7月18日下午五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冒雨视察了万亩冷凉蔬菜基地,给雨中略显凉意的天气带来了丝丝温暖,给西海固人民带来了深切关怀。  在蔬菜展台前,刚采摘的新鲜西兰花、紫甘蓝、辣椒、马铃薯等,整齐“列队”。总书记边走边看并仔细询问。姚磨村村党支部书记姚选有幸成为向总书记介绍该村发展蔬菜情况的第一人,他向总
期刊
7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政府代主席咸辉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银川市贺兰县的宁浙电商创业园,了解园区规划建设及浙江对口支援情况。总书记与园区工作人员亲切握手,并向大家表示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创业园规划建设视频短片,到“义乌购”运营中心通过大屏幕实时了解义乌商城建设、运营及宁夏商品在浙销售情况,了解宁夏本地电商企业发展和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浙协作取得的
期刊
2008年4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工作。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黄湾村会议室里,他与来自文昌镇、永康镇、镇罗镇和中宁县余丁乡的6名基层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了座谈。8年过去了,本刊记者对当时参加座谈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回访。总书记当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给宁夏黄河两岸的儿女留下了许多幸福美好的记忆,也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大家奔赴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  
期刊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各级干部团结拼搏、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抓发展、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产业转型成效显现,项目建设可圈可点,改革开放有新进展,民生水平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实、干劲足,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全区上下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
期刊
永宁县闽宁镇,是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20年过去了,那里建设得怎么样,移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得怎么样,始终是总书记心上的牵挂。7月19日上午——  七月的原隆村,朝气蓬勃、如诗如画。  这里的每一条巷道都是那么宽阔整洁,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生机盎然,这里的每一个面孔都是那么意气风发。  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原隆村视察。村民们亲眼看到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习
期刊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起就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党内政治生活新气象,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增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表现,也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党内监督是监督我国权力运行的首要监督形式,抓住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强化党内监督,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正确行使权力,是
期刊
沿着山路盘旋近两小时,来到位于宁夏固原原州区与西吉县交界的张易镇南湾村。65岁的刘占海拧开屋外的水龙头,“哧”的一声,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院子里,老伴兴奋地摁动洗衣机,生平第一次,她不用手洗衣服:“饮水工程通了,再也不用到十几公里外的山谷下找水了”。  固原县城,8年前连当地常见病都无力接诊的原州区医院,在福建协和医院多年对口援建下,如今已是科室齐全的二甲医院,正在申报三级乙等医院。副院长高小
期刊
今年61岁的金学文永远不会忘记,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的情景。  2008年4月8日下午四时许,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深沟村金学文家,把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南部山区人民的关怀带到这里,也给这个回族家庭的农家小院带来了无尽的温馨。  习近平总书记拉着52岁的金学文的手来到了他家的上房,看到家里沙发、大电视、冰箱一应俱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习近平总书记与金学
期刊
199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他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来宁夏参加第二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并在宁夏视察工作。时任隆德县县长、现任新商务周刊负责人白皋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隆德视察的一段往事。白皋说——  1997年4月20日下午2时许,习近平总书记和福建代表团一行在自治区领导的陪同下,分乘几辆中巴从西吉来到隆德。 
期刊
20年的奋进,标识着历史变迁的刻度;  20年的跨越,彰显了攻坚克难的执着。  这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伟大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成功实践——  20年前,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从此,武夷山与六盘山肩并肩,闽江和黄河相辉映,远隔千山万水的两省区有了不解之缘,携手向贫困发起挑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在党中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