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健康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没有各种躯体疾病,二是精神心理方面没有障碍,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一般人会认为,身体上和精神心理上没有疾病或障碍就是健康的,很少会注意到社会适应不良也是不健康的表现。社会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在人的一生中,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能否对变动着的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也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有人能随遇而安,很快适应;有人则拖延很久,不能完全适应,甚至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后者即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当一个人的处境发生明显变化或遇有某些应激性生活事件难于应付时,所产生的不适应状态如烦恼、情绪失调或其他行为改变,并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不适应的状态在病理心理学上称之为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应激源,诸如更换新工作、考入大学、移居国外、离退休等。应激源可以是一个,如丧偶;也可以是多个,如事业上的失败和亲人伤亡接踵而来。应激源可以是突然发生的,如自然灾害;也可以是缓慢进展的,如夫妻关系长期紧张、不睦等。二是性格素质基础,在相同应激源的作用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表现为适应性障碍。比如那些性格孤僻、脆弱,对刺激的耐受力弱、控制力差的人,比性格开朗、坚强者更易于发生适应不良,这就显示出与其性格素质基础有关。当然,应激源越强烈,适应性障碍发生的几率也就越高,像被扣作人质、遭受非人道待遇等,此时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障碍多难以避免。另外,对应激源体验较深者,也是发生适应性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症的发生多在应激事件后1~3月内,其表现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无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常见焦虑不安、烦恼、抑郁心境、胆小害怕、注意力难以集中,或紧张、愤怒、易激惹等恶劣情绪。也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沉默、退缩、闭门不出、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并可影响到日常活动;或出现某些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不同年龄组的人,其症状可能还各有特点。老年人常会伴有心慌、震颤等某些躯体症状;成年人多见焦虑或抑郁症状;青少年则以品行障碍常见,如悲伤反应导致的违反社会公德、逃学、毁坏公物以及敌视或攻击社会等行为;儿童还可以表现有某些退化现象,如尿床、吮指或幼稚言语等。
一般情况下,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心理调整形成新的适应,症状随之缓解。心理调整主要是通过心理医生与患者交谈,使其倾诉或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重新认识和评价所遇之应激,促使消极的方面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医生的鼓励、保证以及环境的重新安排等,对于症状的恢复也甚为重要。对青少年的行为问题,除个别指导外,其父母等家庭成员也应一同接受咨询(家庭治疗)为宜,共同开创良好的未来,可以有效地促进恢复。严重病例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在心理调整的同时配合应用某些药物,可以加速症状的缓解。
〖编辑:安然〗
当一个人的处境发生明显变化或遇有某些应激性生活事件难于应付时,所产生的不适应状态如烦恼、情绪失调或其他行为改变,并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不适应的状态在病理心理学上称之为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应激源,诸如更换新工作、考入大学、移居国外、离退休等。应激源可以是一个,如丧偶;也可以是多个,如事业上的失败和亲人伤亡接踵而来。应激源可以是突然发生的,如自然灾害;也可以是缓慢进展的,如夫妻关系长期紧张、不睦等。二是性格素质基础,在相同应激源的作用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表现为适应性障碍。比如那些性格孤僻、脆弱,对刺激的耐受力弱、控制力差的人,比性格开朗、坚强者更易于发生适应不良,这就显示出与其性格素质基础有关。当然,应激源越强烈,适应性障碍发生的几率也就越高,像被扣作人质、遭受非人道待遇等,此时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障碍多难以避免。另外,对应激源体验较深者,也是发生适应性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症的发生多在应激事件后1~3月内,其表现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无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常见焦虑不安、烦恼、抑郁心境、胆小害怕、注意力难以集中,或紧张、愤怒、易激惹等恶劣情绪。也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沉默、退缩、闭门不出、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并可影响到日常活动;或出现某些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不同年龄组的人,其症状可能还各有特点。老年人常会伴有心慌、震颤等某些躯体症状;成年人多见焦虑或抑郁症状;青少年则以品行障碍常见,如悲伤反应导致的违反社会公德、逃学、毁坏公物以及敌视或攻击社会等行为;儿童还可以表现有某些退化现象,如尿床、吮指或幼稚言语等。
一般情况下,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心理调整形成新的适应,症状随之缓解。心理调整主要是通过心理医生与患者交谈,使其倾诉或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重新认识和评价所遇之应激,促使消极的方面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医生的鼓励、保证以及环境的重新安排等,对于症状的恢复也甚为重要。对青少年的行为问题,除个别指导外,其父母等家庭成员也应一同接受咨询(家庭治疗)为宜,共同开创良好的未来,可以有效地促进恢复。严重病例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在心理调整的同时配合应用某些药物,可以加速症状的缓解。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