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教建筑装饰作为建筑与宗教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在建筑领域范围内占据着独特的一面,宗教建筑装饰的存在既反映出了宗教信仰与当地文化底蕴之间相互融合更重要地是反映出了不同思想价值观念通过以建筑施工的方式形成了有机的结合体,进一步促进了本土文化与建筑建设共同发展,而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传播之广教义底蕴深厚对建筑装饰风格形成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江南地区建筑的装饰影响尤为深厚,为此应当通过对国内外佛教文化对于建筑风格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佛教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从而佛教装饰艺术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宗教装饰艺术;吴地佛教装饰;文化发展;影响启示
佛教在我国传播历史悠久,自汉魏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宗教思想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社会公众之间广为流传,不论是在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意义,例如在建筑装饰风格上,在佛教漫长的传播历程当中,其深厚的宗教思想观念与我国儒家思想文化发生了碰撞并不断地相互融合,在原有儒家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识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对建筑装饰风格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建筑风格,同时在影响过程中随着地域文化的不断渗入,使得佛教装饰更多表现出了有地域文化特征,而古时候被称作吴地的江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在佛教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吴地佛教装饰艺术,伴随着社会建设不断发展,进入新时期对于佛教建筑装饰艺术则体现出了新的意义。
一、国外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征
国外宗教的装饰艺术的发展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宗教形式以及宗教思想而决定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宣扬宗教教义传播宗教信仰,而由此产生的宗教装饰艺术则是在弘扬宗教精神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以崇拜、弘扬宗教精神为目的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将宗教的教义情感、精神、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产物,由于不同的宗教所折射出来的宗教观念不同,导致所产生的宗教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内涵侧重点也是不相同的[1]。
一方面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特定时期一定区域文化的真实反映,是对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建筑、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讲则是对于当时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的真实体现,也是对当时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现状的介绍,宗教艺术的范畴就在于原始民族的神话和原始宗教活动中带有艺术性的仪式等[2]。
目前,从现阶段宗教发展种类来看,主要存在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等,而佛教作为世界宗教总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特别是在我国范围内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传播范围上来看都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因文化背景全然不同,是为了禁锢当时人们的思想为了稳定社会底层阶级的思想变动,其传播的历史阶段主要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佛教在唐代时期形成了鼎盛阶段,在唐代佛教规模组织完善,而且多由精通梵、汉的中国僧侣主持,对文学、艺术也提供了绝佳的题材与灵感,当时文人学士对於佛教的磅礴精深与僧侣的精神修养,产生崇高的敬意,这也为佛教的装饰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构思基础[3]。
二、吴地佛教文化发展特征
吴地佛教文化及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中国佛教文化组成结构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地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发展相互结合的产物,在发展进程当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佛教色彩。吴地古时候主要分布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三江流域以东地区,从现代地图上来讲是我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其范围大多地处三国时期孙权统治下的吴越地区因此被世人称作吴地传承下来,从汉魏时期以来,受经济发展建设北移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多处在相对落后的地区,统治阶级为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当时社会生产力[4]。
在佛教被引入中国以来,迅速在吴地传播推广,同时经过数百年時间的发展江南吴地物产富饶、水陆交通便利,为佛教的进一步传播与当地文化融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此发展进程当中吴地包容的思想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古印度佛教思想相互融合,吴地文化信奉巫术、鬼神之说,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劳动生产力所决定了,在佛教传播过程当中为了逐步迎合吴地人民的思想特征,逐步加入了玄学的成份,与吴地独特的土著巫术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异域色彩的吴地佛教文化[5]。
以南京为例子,作为吴地佛教文化传播较早的地方,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均以南京为首都,而由于四代王朝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佛教进入了一个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阶段隆盛整个江南,吴地佛教体系发展也就此形成,而在佛教装饰艺术发展上也展现出了突出位置,在南京拥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庙,包括城东北郊的栖霞寺、东郊的灵谷寺、城中的鸡鸣寺、南郊的宏觉寺、江北的兜率寺、方山的定林寺等[6]。
以栖霞寺为例,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处的栖霞山上,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整体的建筑风格,佛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双重影响,整体呈现出规模浩大的磅礴气势,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寺内建筑主要包含了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舍利石塔[7]。
三、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佛教装饰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上述对佛教文化的简要介绍过程中可以得知,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伴随着统治阶级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对社会群众以及生产劳动控制力,强化自身的阶级利益,则加强了对佛教的传播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社会的传播,同时由于我国历史文化推崇儒家、道家思想,佛教文化在传播过程当中逐渐与其相互融合,其教义与思想传播观念对社会日常生产劳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佛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的生活,从而也体现出了底层人民的情感寄托,因此也就为佛教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8]。 而由佛教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建筑装饰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宗教色彩相对浓厚,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独树一帜,一方面,使得建筑装饰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承担了传播佛教教义的智能,进一步促进佛教的推广传播范围,是除了佛经、佛造像以外重要的佛教文化载体,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分为了功能和装饰两种作用,前者是受佛教教义中对于佛陀、雕像所承担的展现教义的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佛教文化特征,而后者则为了建筑装饰风格整体美观、大方,符合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审美观点和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所做出的结构型建筑设置,其所受当地的民俗民风的影响较为深厚,例如在吴地寺庙建设当中为了能够起到为民祈福、祈求国泰民安的目的,都会在建筑装饰当中加入瑞兽、妈祖等神话题材,从另一层面上真实反映出了人们的思想审美观点[9]。
通过上述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从佛教的传播与影响方面上来看,佛教建筑从最初以加强统治阶级的统治功能为主体,形成对人民的思想禁锢为目的,其建筑装饰艺术的产生由宫殿建筑为起源,伴随着佛教在社会生产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其建筑逐步由皇室宫殿逐步向私家宅院进行延伸,其形式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包括原有的宫殿建筑、寺庙以及祠堂等逐步向宅院、亭台、楼阁,同时居住者的思想意识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佛教装饰形成文化相互渗透,进而丰富了佛教装饰艺术的内容。
以寺庙为例子,从佛教的教理上可以得知,寺庙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佛陀以及菩萨居住的场所,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功能由原来的供奉佛陀、菩萨逐步扩展为由僧人居住以及上香祈福的作用,但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其建筑装饰风格依然保持这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体现了寺庙的神秘感,从寺庙的组成结构上来看,其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了室外装饰以及室内装饰两大部分,以前者的内容上来看,建筑装饰风格形式相对多样化,以佛教寺庙设立宗旨为核心思想,包括对屋顶、屋檐、门窗以及周边园林景观等,都是以佛教思想来进行装饰,特别是在门窗装饰中表现尤为突出,以栖霞寺为例子,其门窗多以圆形或者是扇形为主,体现出了佛教思想功德圆满、轮回在世的宗教观念,同时在园林景观的排列上以倡导回归自然、包罗万象、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为主,这也与吴地文化包容的思想观念不谋二和。而对于室内的装饰风格来讲,则重点突出了对佛教雕像的理解,这也是佛教装饰艺术在寺庙建设当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佛教文化传播最直观的方式,人们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与认知加上自身的理解认识,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佛陀或菩萨造像,被世人所供奉。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在吴地的传播过程当中,佛教造像装饰受中西方文化影响,造型多为丰乳肥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美审美偏好于清秀瘦削,佛像大都体型清瘦;从现在社会发展时代来看,佛教造像逐渐演变为端庄慈祥的形象,基座多位莲花造型,也因此使得吴地佛教装饰的时代气息浓烈[10]。
四、国内外宗教装饰艺术对于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启示
宗教装饰艺术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通过对国内外宗教装饰的产生与变化影响可以总结出对于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未来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方面,应当从建筑装饰艺术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背景上来分析,在上述论述过程当中,可以得知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形成与传播是受到了佛教教义文化与社会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是以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来决定的,包括佛教所表现出的众生平等、普度苍生的教义理念,则充分体现出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转变,使其在形成建筑装饰风格上不拘一格,当下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仅仅进行只与宗教有关的活动并不能满足现代对弘扬佛教文化的需求,因此,佛寺还会积极支持社会服务、绿色健康等主题的活动,大大有利于弘扬佛法。与此同时,这也对建筑空间具有相应的要求,因此,现在的佛寺建筑更加趋于多元化没满足不同活动需求[11]。
另一方面,佛教装饰艺术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从汉代到魏晋时期,从唐宋再到元明时期, 再到发展至今,建筑装饰风格的转变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伴随着进入21世纪发展以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但是未能跟上社会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未来的佛教装饰艺术发展进程中在尊崇佛教文化的基础上让具有新时代气息逐步深入到建筑装饰艺术当中来,使其更具有时代元素的建筑装饰布局与形式更加具有时代感[12]。
结语:
综上所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其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也是持续不断的,通过探究佛教建筑的装飾艺术各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以及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特征可以得出,影响佛教装饰艺术的发展是以佛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为基础,以社会时代变迁为动力,以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思想需求为目的,我们要弘扬并发展佛教装饰艺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佛教建筑朝着现代化转型前进。
参考文献:
[1]文厚泓.藏传佛教对西藏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1):59-63.
[2]李宏.环大明山洞穴庙宇建筑文化探析——以广西马山县灵阳寺为个案[J].百色学院学报,2017,30(1):45-49.
[3]张俊峰,曹佳佳.唐中原建筑文化对渤海国建筑的影响[J].四川建材,2018,44(3):33-34,43.
[4]和瑞欣.中国佛寺布局中心由“佛塔”向“佛殿”转化原因浅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3):9-12.
[5]孙雪娇.试论吴地文化对太湖诗创作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1):129-129.
[6]顾萃.看苏州,打开吴地文化之窗——吴地小传人特色课程中的思与行[J].华夏教师,2018,(3):71-72.
[7]杨蕴琪,何英英.明传奇中的吴地佛教文化——以沈璟和梁辰鱼的戏曲为例[8].语文学刊,2016,(8):98-101.
[9]黄灵敏.吴地佛教文化兴起的缘由与影响[J].江南论坛,2011,(6):59-60.
[10]张含冬.浅议隋唐时期的佛教装饰艺术[J].美与时代·城市,2014,(9):106-106.
[11]宋元园.中国佛教建筑及装饰的现代转型探析[J].大众文艺,2013,(10):98-99.
[12]刘阵.现代艺术设计对佛教基本装饰纹样应用之源流考——以敦煌莫高窟为例[D].北京服装学院,2015
作者简介:
李静妤,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王晓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创新性研究 编号:2016SJD760112
关键词:宗教装饰艺术;吴地佛教装饰;文化发展;影响启示
佛教在我国传播历史悠久,自汉魏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宗教思想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社会公众之间广为流传,不论是在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意义,例如在建筑装饰风格上,在佛教漫长的传播历程当中,其深厚的宗教思想观念与我国儒家思想文化发生了碰撞并不断地相互融合,在原有儒家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识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对建筑装饰风格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建筑风格,同时在影响过程中随着地域文化的不断渗入,使得佛教装饰更多表现出了有地域文化特征,而古时候被称作吴地的江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在佛教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吴地佛教装饰艺术,伴随着社会建设不断发展,进入新时期对于佛教建筑装饰艺术则体现出了新的意义。
一、国外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征
国外宗教的装饰艺术的发展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宗教形式以及宗教思想而决定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宣扬宗教教义传播宗教信仰,而由此产生的宗教装饰艺术则是在弘扬宗教精神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以崇拜、弘扬宗教精神为目的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将宗教的教义情感、精神、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产物,由于不同的宗教所折射出来的宗教观念不同,导致所产生的宗教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内涵侧重点也是不相同的[1]。
一方面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特定时期一定区域文化的真实反映,是对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建筑、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讲则是对于当时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的真实体现,也是对当时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现状的介绍,宗教艺术的范畴就在于原始民族的神话和原始宗教活动中带有艺术性的仪式等[2]。
目前,从现阶段宗教发展种类来看,主要存在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等,而佛教作为世界宗教总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特别是在我国范围内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传播范围上来看都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因文化背景全然不同,是为了禁锢当时人们的思想为了稳定社会底层阶级的思想变动,其传播的历史阶段主要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佛教在唐代时期形成了鼎盛阶段,在唐代佛教规模组织完善,而且多由精通梵、汉的中国僧侣主持,对文学、艺术也提供了绝佳的题材与灵感,当时文人学士对於佛教的磅礴精深与僧侣的精神修养,产生崇高的敬意,这也为佛教的装饰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构思基础[3]。
二、吴地佛教文化发展特征
吴地佛教文化及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中国佛教文化组成结构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地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发展相互结合的产物,在发展进程当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佛教色彩。吴地古时候主要分布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三江流域以东地区,从现代地图上来讲是我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其范围大多地处三国时期孙权统治下的吴越地区因此被世人称作吴地传承下来,从汉魏时期以来,受经济发展建设北移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多处在相对落后的地区,统治阶级为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当时社会生产力[4]。
在佛教被引入中国以来,迅速在吴地传播推广,同时经过数百年時间的发展江南吴地物产富饶、水陆交通便利,为佛教的进一步传播与当地文化融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此发展进程当中吴地包容的思想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古印度佛教思想相互融合,吴地文化信奉巫术、鬼神之说,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劳动生产力所决定了,在佛教传播过程当中为了逐步迎合吴地人民的思想特征,逐步加入了玄学的成份,与吴地独特的土著巫术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异域色彩的吴地佛教文化[5]。
以南京为例子,作为吴地佛教文化传播较早的地方,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均以南京为首都,而由于四代王朝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佛教进入了一个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阶段隆盛整个江南,吴地佛教体系发展也就此形成,而在佛教装饰艺术发展上也展现出了突出位置,在南京拥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庙,包括城东北郊的栖霞寺、东郊的灵谷寺、城中的鸡鸣寺、南郊的宏觉寺、江北的兜率寺、方山的定林寺等[6]。
以栖霞寺为例,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处的栖霞山上,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整体的建筑风格,佛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双重影响,整体呈现出规模浩大的磅礴气势,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寺内建筑主要包含了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舍利石塔[7]。
三、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佛教装饰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上述对佛教文化的简要介绍过程中可以得知,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伴随着统治阶级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对社会群众以及生产劳动控制力,强化自身的阶级利益,则加强了对佛教的传播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社会的传播,同时由于我国历史文化推崇儒家、道家思想,佛教文化在传播过程当中逐渐与其相互融合,其教义与思想传播观念对社会日常生产劳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佛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的生活,从而也体现出了底层人民的情感寄托,因此也就为佛教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8]。 而由佛教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建筑装饰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宗教色彩相对浓厚,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独树一帜,一方面,使得建筑装饰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承担了传播佛教教义的智能,进一步促进佛教的推广传播范围,是除了佛经、佛造像以外重要的佛教文化载体,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分为了功能和装饰两种作用,前者是受佛教教义中对于佛陀、雕像所承担的展现教义的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佛教文化特征,而后者则为了建筑装饰风格整体美观、大方,符合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审美观点和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所做出的结构型建筑设置,其所受当地的民俗民风的影响较为深厚,例如在吴地寺庙建设当中为了能够起到为民祈福、祈求国泰民安的目的,都会在建筑装饰当中加入瑞兽、妈祖等神话题材,从另一层面上真实反映出了人们的思想审美观点[9]。
通过上述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从佛教的传播与影响方面上来看,佛教建筑从最初以加强统治阶级的统治功能为主体,形成对人民的思想禁锢为目的,其建筑装饰艺术的产生由宫殿建筑为起源,伴随着佛教在社会生产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其建筑逐步由皇室宫殿逐步向私家宅院进行延伸,其形式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包括原有的宫殿建筑、寺庙以及祠堂等逐步向宅院、亭台、楼阁,同时居住者的思想意识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佛教装饰形成文化相互渗透,进而丰富了佛教装饰艺术的内容。
以寺庙为例子,从佛教的教理上可以得知,寺庙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佛陀以及菩萨居住的场所,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功能由原来的供奉佛陀、菩萨逐步扩展为由僧人居住以及上香祈福的作用,但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其建筑装饰风格依然保持这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体现了寺庙的神秘感,从寺庙的组成结构上来看,其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了室外装饰以及室内装饰两大部分,以前者的内容上来看,建筑装饰风格形式相对多样化,以佛教寺庙设立宗旨为核心思想,包括对屋顶、屋檐、门窗以及周边园林景观等,都是以佛教思想来进行装饰,特别是在门窗装饰中表现尤为突出,以栖霞寺为例子,其门窗多以圆形或者是扇形为主,体现出了佛教思想功德圆满、轮回在世的宗教观念,同时在园林景观的排列上以倡导回归自然、包罗万象、众生平等的思想观念为主,这也与吴地文化包容的思想观念不谋二和。而对于室内的装饰风格来讲,则重点突出了对佛教雕像的理解,这也是佛教装饰艺术在寺庙建设当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佛教文化传播最直观的方式,人们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与认知加上自身的理解认识,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佛陀或菩萨造像,被世人所供奉。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在吴地的传播过程当中,佛教造像装饰受中西方文化影响,造型多为丰乳肥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美审美偏好于清秀瘦削,佛像大都体型清瘦;从现在社会发展时代来看,佛教造像逐渐演变为端庄慈祥的形象,基座多位莲花造型,也因此使得吴地佛教装饰的时代气息浓烈[10]。
四、国内外宗教装饰艺术对于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启示
宗教装饰艺术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通过对国内外宗教装饰的产生与变化影响可以总结出对于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未来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方面,应当从建筑装饰艺术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背景上来分析,在上述论述过程当中,可以得知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形成与传播是受到了佛教教义文化与社会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是以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来决定的,包括佛教所表现出的众生平等、普度苍生的教义理念,则充分体现出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转变,使其在形成建筑装饰风格上不拘一格,当下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仅仅进行只与宗教有关的活动并不能满足现代对弘扬佛教文化的需求,因此,佛寺还会积极支持社会服务、绿色健康等主题的活动,大大有利于弘扬佛法。与此同时,这也对建筑空间具有相应的要求,因此,现在的佛寺建筑更加趋于多元化没满足不同活动需求[11]。
另一方面,佛教装饰艺术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从汉代到魏晋时期,从唐宋再到元明时期, 再到发展至今,建筑装饰风格的转变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伴随着进入21世纪发展以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但是未能跟上社会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未来的佛教装饰艺术发展进程中在尊崇佛教文化的基础上让具有新时代气息逐步深入到建筑装饰艺术当中来,使其更具有时代元素的建筑装饰布局与形式更加具有时代感[12]。
结语:
综上所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其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也是持续不断的,通过探究佛教建筑的装飾艺术各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以及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特征可以得出,影响佛教装饰艺术的发展是以佛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为基础,以社会时代变迁为动力,以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思想需求为目的,我们要弘扬并发展佛教装饰艺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佛教建筑朝着现代化转型前进。
参考文献:
[1]文厚泓.藏传佛教对西藏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1):59-63.
[2]李宏.环大明山洞穴庙宇建筑文化探析——以广西马山县灵阳寺为个案[J].百色学院学报,2017,30(1):45-49.
[3]张俊峰,曹佳佳.唐中原建筑文化对渤海国建筑的影响[J].四川建材,2018,44(3):33-34,43.
[4]和瑞欣.中国佛寺布局中心由“佛塔”向“佛殿”转化原因浅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3):9-12.
[5]孙雪娇.试论吴地文化对太湖诗创作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1):129-129.
[6]顾萃.看苏州,打开吴地文化之窗——吴地小传人特色课程中的思与行[J].华夏教师,2018,(3):71-72.
[7]杨蕴琪,何英英.明传奇中的吴地佛教文化——以沈璟和梁辰鱼的戏曲为例[8].语文学刊,2016,(8):98-101.
[9]黄灵敏.吴地佛教文化兴起的缘由与影响[J].江南论坛,2011,(6):59-60.
[10]张含冬.浅议隋唐时期的佛教装饰艺术[J].美与时代·城市,2014,(9):106-106.
[11]宋元园.中国佛教建筑及装饰的现代转型探析[J].大众文艺,2013,(10):98-99.
[12]刘阵.现代艺术设计对佛教基本装饰纹样应用之源流考——以敦煌莫高窟为例[D].北京服装学院,2015
作者简介:
李静妤,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王晓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创新性研究 编号:2016SJD7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