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历史故事类文本。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详略安排和景情相生等角度出发,把握住文本的文、史这两条线,体会这类文本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虚构性之间的关系,理解文本创作的基本规律,习得写作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故事类文本;文史并重;教学策略;细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37-01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故事类文本。这类文本往往以史实材料作为依据,描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它虽在细节上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但在整体上,对人物和事件还是按照历史真实而展开。在学习这些文本时,教师要注意文史并重,指导学生把握好文本中的文学虚构性和历史真实性两条线,以促使学生更全面地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着眼细节,“鉴”人
在教学历史类文本时,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文本细节处入手,聆听人物的内心独白,探究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史实材料中历史人物存在的差异性,要学会分别站在文学和历史的角度来进行阅读赏析。比如,教学苏教版《郑成功》这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从郑成功的英雄形象入手,着眼细节感受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首先,让学生分析郑成功慷慨激昂的话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了解郑成功的生平事迹,体会他的英雄气概;让学生抓住 “自古以来” “绝不允许”“一定”等词语感受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坚强信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创作故事时,会不会真的知道郑成功当时说的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写人物语言的?”这样,使学生明白作者通过郑成功的生平事迹来了解其为人和性格,从而写出能够体现其人物个性的语言。
分析文章的细节,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性格。这样,学生可以适当地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利用历史资料来补充自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二、详略得当,“鉴”事
历史故事类文本在描写历史事件时,会对历史事件进行适当的改动。对一些对体现人物形象作用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会适当削减;而对一些能够展现人物思想的事件,作者则会详细描写。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品味这些作品是如何详略得当地描写历史事件的,从而学会详略安排材料的策略。如,教学苏教版《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关内容,对比史书与课文中是如何展现这个历史故事的。通过对比,学生发现,在《负荆请罪》中并没有详细描写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如何产生,而是详细地描写了蔺相如和廉颇见面的具体场景。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这样创作对展现人物形象起到什么作用?”通过分析后,有学生这样说道:“这则历史剧主要展现的是蔺相如的大度,那在写作时就要围绕这一点安排蔺相如和廉颇的对手戏,进行详写。这样详细的描写,展现了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要详略得当地安排史实,这样才能让历史故事类作品更具有魅力。
总之,教师应让学生对照历史事件,看看历史故事类文本如何处理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详略得当的方法来描写历史事件,从而习得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景情相生,“鉴”景
历史故事类课文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特色,往往在开头會介绍一些和文章背景有关的历史故事。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详细阅读这部分文字,探讨作者创作历史故事类文本的用意。如,苏教版《卢沟桥烽火》一文,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卢沟桥事变的信息,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暴行的愤恨,同时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行为产生崇敬之情。除此以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文本中的情境描写,说说这些情境描写是否十分真实地展现了历史,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星光暗淡,万籁俱寂”,这是描写日本军队向着卢沟桥前进时用的语句。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这样的描写能够烘托当时阴暗而恐怖的气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感受文本深处的情感,教师还可让学生将文本中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情形进行对比,用自身感受来体会前人曾经感受过的情感,这样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对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师在教授时要把握住文学、历史这两条线,促进学生更全面地阅读文本,在了解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分析其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虚构性之间关系。只有把握住这类文本的特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类文本。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历史故事类文本;文史并重;教学策略;细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37-01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故事类文本。这类文本往往以史实材料作为依据,描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它虽在细节上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但在整体上,对人物和事件还是按照历史真实而展开。在学习这些文本时,教师要注意文史并重,指导学生把握好文本中的文学虚构性和历史真实性两条线,以促使学生更全面地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着眼细节,“鉴”人
在教学历史类文本时,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文本细节处入手,聆听人物的内心独白,探究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史实材料中历史人物存在的差异性,要学会分别站在文学和历史的角度来进行阅读赏析。比如,教学苏教版《郑成功》这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从郑成功的英雄形象入手,着眼细节感受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首先,让学生分析郑成功慷慨激昂的话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了解郑成功的生平事迹,体会他的英雄气概;让学生抓住 “自古以来” “绝不允许”“一定”等词语感受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坚强信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创作故事时,会不会真的知道郑成功当时说的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写人物语言的?”这样,使学生明白作者通过郑成功的生平事迹来了解其为人和性格,从而写出能够体现其人物个性的语言。
分析文章的细节,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性格。这样,学生可以适当地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利用历史资料来补充自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二、详略得当,“鉴”事
历史故事类文本在描写历史事件时,会对历史事件进行适当的改动。对一些对体现人物形象作用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会适当削减;而对一些能够展现人物思想的事件,作者则会详细描写。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品味这些作品是如何详略得当地描写历史事件的,从而学会详略安排材料的策略。如,教学苏教版《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关内容,对比史书与课文中是如何展现这个历史故事的。通过对比,学生发现,在《负荆请罪》中并没有详细描写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如何产生,而是详细地描写了蔺相如和廉颇见面的具体场景。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这样创作对展现人物形象起到什么作用?”通过分析后,有学生这样说道:“这则历史剧主要展现的是蔺相如的大度,那在写作时就要围绕这一点安排蔺相如和廉颇的对手戏,进行详写。这样详细的描写,展现了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要详略得当地安排史实,这样才能让历史故事类作品更具有魅力。
总之,教师应让学生对照历史事件,看看历史故事类文本如何处理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详略得当的方法来描写历史事件,从而习得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景情相生,“鉴”景
历史故事类课文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特色,往往在开头會介绍一些和文章背景有关的历史故事。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详细阅读这部分文字,探讨作者创作历史故事类文本的用意。如,苏教版《卢沟桥烽火》一文,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卢沟桥事变的信息,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暴行的愤恨,同时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行为产生崇敬之情。除此以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文本中的情境描写,说说这些情境描写是否十分真实地展现了历史,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星光暗淡,万籁俱寂”,这是描写日本军队向着卢沟桥前进时用的语句。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这样的描写能够烘托当时阴暗而恐怖的气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感受文本深处的情感,教师还可让学生将文本中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情形进行对比,用自身感受来体会前人曾经感受过的情感,这样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对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师在教授时要把握住文学、历史这两条线,促进学生更全面地阅读文本,在了解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分析其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虚构性之间关系。只有把握住这类文本的特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类文本。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