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基于生产性实训的实践课程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软件项目为例详细论述了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设计。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生产性实训
0 引言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正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借助校企合作,探索形式多样的生产性实训,将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训练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如何正确构建基于生产性实训的实践课程体系,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教学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实训只是针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由于受到校园环境的局限,与真正的企业环境、企业氛围仍有差距。而生产性实训则是对于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训练。
从学生的角度看,实训教育就是为就业服务的,其本质不是培训而是就业,因此目前多数培训机构的市场宣传策略以“就业”为诉求点,但这实际也是很多培训机构的一个难以言说的软肋。例如某著名培训机构的学生实际成材率不超过20%,多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开发能力,培训体系的目标并未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承诺难以兑现,品牌认知度下滑。
这些问题归结到最后是要提高实训质量,提高成材率。
1 生产性实训的目标和要求
笔者看来,“实训课程 = 素质 + 技能 + 经验”。实训不止是技能,而是全方面的训练。“实训教学 = 有基础的学员 + 双师 + 三真 ”。基础包括:求知(职)欲、基本的操作基础。如计算机职业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双师”指的是培训教师应同时具有讲师兼工程师的双重角色。“三真”则包括: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压力。
生产性实训应与企业接轨,是通向企业的出口,是获得“工作经验”的途径。实训要面向企业的用人需求,强调不只是技能接轨,还有综合素质。现在的企业招聘看重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如何获得工作经验呢?而这也正是生产性实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通过实训,让学生理论更扎实,技能更熟练。
如何做好实训,首先,实训项目的选择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例如现在市场上大量的中小软件公司需要能快速理解客户业务,为客户熟练开发业务管理系统的程序员,或者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生代的web2.0的网站,需要很多掌握rich UI+云计算技术的程序员。而市场需求是我们设计实训项目的主要依据。同时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是我们设计实训项目的重要依据。其次,实训项目必须以真实项目为主线,以认知规律为指导,课堂教学和项目开发同步推进,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帮助学生建立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积累真实工作经验。在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改造。企业的项目往往只强调结果,而不重视做项目的过程的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而课堂教学往往只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砌,而不重视和实践结合。对实训项目的改造正是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真实项目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彻底融合。
2 实训过程控制
对于实训过程大致可以分为:(1)筹备阶段;(2)技术培训阶段;(3)实训实施阶段;(4)实训收尾阶段。
根据实训目标,实训对象的水平以及实训需求的不同,对实训的总的时长及各阶段的时间分配都可以做出不同的调整。其中技术培训阶段和实训实施阶段不是顺序进行的,事实上,这两部分是完全可以并行的。传统的实训先理论教学,再进入实训,不符合认知规律。应该在实训中发现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的规范也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规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实训的过程要规范,一个是学生要养成很好的规范。没有规范就不能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好比工业产品和艺术品,艺术品没有规范,所以不可复制。而在严格规范下的生产线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可以大量复制。我们的实训体系,应该做到对于所有的培养对象都是可以复制的。
在实训的筹备阶段,主要工作应是业务培训,即用规范的形式和文档,描述业务,并带学生模拟需求调研的常用形式。通过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调研,并组织学生和业务专家交流。交流的形式要面向实战,搞模拟。给学生布置需求调研的任务,在模拟环境中,由学生完成需求挖掘的任务,编写文档。
在筹备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陌生团队,首先要破冰。组织学生进行内部交流,也可组织拓展训练,开展团队竞赛。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应做好实训动员,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指引学生达到职业目标的途径并由此引出实训目标并教会学生扮演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
在实训的技术培训阶段,要抓住项目需要和学员的现状,综合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好技术培训的内容和计划,了解学员入训前的技术状况,本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列出对比的文档,为技术培训计划做铺垫。培训应根据认知规律做计划,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培训和项目同步进行,相互穿插。课堂教学针对项目实践来安排,培训内容的安排需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在实训的实施阶段,以软件项目为例。一般软件项目的过程流程是:需求分析—项目设计—编程—测试—部署。
需求分析阶段,需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需求分析没做好,软件就很难达到客户要求。教师需要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如物资管理系统,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物资供应站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等常识。还有这套软件将来由谁来用?已有的系统谁在用?都干什么?用户关心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的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涉及到哪些业务凭证?和哪些系统有关系(系统间的接口)?有哪些非功能性需求:速度、用户数目、数据规模等。当学生通过调研获得答案以后,需教会学生使用模板完成需求分析报告。
在项目设计阶段,教会学生从模仿开始,指导学生完成用例分析、时序图、系统处理流程图。工程师可提供现场支持,确保学生完成任务。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可在同步的教学中安排,现学现用。
编程开发阶段,要做好进度控制。进度控制是真实压力的体现,可每日进行进度检查,每周发布,里程碑评比,考核评比与学生学分挂钩,学分与毕业就业挂钩。在开发阶段涉及的知识点也可在同步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同步学习。
在测试阶段,如果是为了培养测试人员,这个环节则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开发人员,则重点做好单元测试即可。在这一阶段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设计测试用例,根据软件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设计测试用例。
在部署阶段主要是集成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这一部分工作可由专门人员来进行。完成后即可进入实训下一环节。
在最后的实训的收尾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对于学生而言,总结包括:技术方面的总结、非技术知识的总结、 团队合作的总结、职业素质的总结。在总结后学生应学会如何对用人企业描述自己的项目经验。对于实训教师而言,总结包括:流程优化和改进,课程知识体系的建议,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的总结。
最后应由实训的组织者对实训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学生引导是否到位?教师方面:项目进度把握是否合适?问题解答是否及时准确?整个流程方面:过程是否规范?时间计划是否合理?各阶段文档是否齐全,是否规范?是否完成预期目标?
总而言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一个安排合理、目标清晰、执行有力的实训项目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生产性实训
0 引言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正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借助校企合作,探索形式多样的生产性实训,将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训练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如何正确构建基于生产性实训的实践课程体系,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教学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实训只是针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由于受到校园环境的局限,与真正的企业环境、企业氛围仍有差距。而生产性实训则是对于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训练。
从学生的角度看,实训教育就是为就业服务的,其本质不是培训而是就业,因此目前多数培训机构的市场宣传策略以“就业”为诉求点,但这实际也是很多培训机构的一个难以言说的软肋。例如某著名培训机构的学生实际成材率不超过20%,多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开发能力,培训体系的目标并未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承诺难以兑现,品牌认知度下滑。
这些问题归结到最后是要提高实训质量,提高成材率。
1 生产性实训的目标和要求
笔者看来,“实训课程 = 素质 + 技能 + 经验”。实训不止是技能,而是全方面的训练。“实训教学 = 有基础的学员 + 双师 + 三真 ”。基础包括:求知(职)欲、基本的操作基础。如计算机职业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双师”指的是培训教师应同时具有讲师兼工程师的双重角色。“三真”则包括: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压力。
生产性实训应与企业接轨,是通向企业的出口,是获得“工作经验”的途径。实训要面向企业的用人需求,强调不只是技能接轨,还有综合素质。现在的企业招聘看重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如何获得工作经验呢?而这也正是生产性实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通过实训,让学生理论更扎实,技能更熟练。
如何做好实训,首先,实训项目的选择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例如现在市场上大量的中小软件公司需要能快速理解客户业务,为客户熟练开发业务管理系统的程序员,或者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生代的web2.0的网站,需要很多掌握rich UI+云计算技术的程序员。而市场需求是我们设计实训项目的主要依据。同时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是我们设计实训项目的重要依据。其次,实训项目必须以真实项目为主线,以认知规律为指导,课堂教学和项目开发同步推进,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帮助学生建立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积累真实工作经验。在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改造。企业的项目往往只强调结果,而不重视做项目的过程的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而课堂教学往往只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砌,而不重视和实践结合。对实训项目的改造正是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真实项目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彻底融合。
2 实训过程控制
对于实训过程大致可以分为:(1)筹备阶段;(2)技术培训阶段;(3)实训实施阶段;(4)实训收尾阶段。
根据实训目标,实训对象的水平以及实训需求的不同,对实训的总的时长及各阶段的时间分配都可以做出不同的调整。其中技术培训阶段和实训实施阶段不是顺序进行的,事实上,这两部分是完全可以并行的。传统的实训先理论教学,再进入实训,不符合认知规律。应该在实训中发现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的规范也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规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实训的过程要规范,一个是学生要养成很好的规范。没有规范就不能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好比工业产品和艺术品,艺术品没有规范,所以不可复制。而在严格规范下的生产线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可以大量复制。我们的实训体系,应该做到对于所有的培养对象都是可以复制的。
在实训的筹备阶段,主要工作应是业务培训,即用规范的形式和文档,描述业务,并带学生模拟需求调研的常用形式。通过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调研,并组织学生和业务专家交流。交流的形式要面向实战,搞模拟。给学生布置需求调研的任务,在模拟环境中,由学生完成需求挖掘的任务,编写文档。
在筹备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陌生团队,首先要破冰。组织学生进行内部交流,也可组织拓展训练,开展团队竞赛。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应做好实训动员,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指引学生达到职业目标的途径并由此引出实训目标并教会学生扮演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
在实训的技术培训阶段,要抓住项目需要和学员的现状,综合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好技术培训的内容和计划,了解学员入训前的技术状况,本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列出对比的文档,为技术培训计划做铺垫。培训应根据认知规律做计划,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培训和项目同步进行,相互穿插。课堂教学针对项目实践来安排,培训内容的安排需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在实训的实施阶段,以软件项目为例。一般软件项目的过程流程是:需求分析—项目设计—编程—测试—部署。
需求分析阶段,需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需求分析没做好,软件就很难达到客户要求。教师需要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如物资管理系统,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物资供应站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等常识。还有这套软件将来由谁来用?已有的系统谁在用?都干什么?用户关心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的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涉及到哪些业务凭证?和哪些系统有关系(系统间的接口)?有哪些非功能性需求:速度、用户数目、数据规模等。当学生通过调研获得答案以后,需教会学生使用模板完成需求分析报告。
在项目设计阶段,教会学生从模仿开始,指导学生完成用例分析、时序图、系统处理流程图。工程师可提供现场支持,确保学生完成任务。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可在同步的教学中安排,现学现用。
编程开发阶段,要做好进度控制。进度控制是真实压力的体现,可每日进行进度检查,每周发布,里程碑评比,考核评比与学生学分挂钩,学分与毕业就业挂钩。在开发阶段涉及的知识点也可在同步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同步学习。
在测试阶段,如果是为了培养测试人员,这个环节则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开发人员,则重点做好单元测试即可。在这一阶段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设计测试用例,根据软件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设计测试用例。
在部署阶段主要是集成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这一部分工作可由专门人员来进行。完成后即可进入实训下一环节。
在最后的实训的收尾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对于学生而言,总结包括:技术方面的总结、非技术知识的总结、 团队合作的总结、职业素质的总结。在总结后学生应学会如何对用人企业描述自己的项目经验。对于实训教师而言,总结包括:流程优化和改进,课程知识体系的建议,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的总结。
最后应由实训的组织者对实训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学生引导是否到位?教师方面:项目进度把握是否合适?问题解答是否及时准确?整个流程方面:过程是否规范?时间计划是否合理?各阶段文档是否齐全,是否规范?是否完成预期目标?
总而言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一个安排合理、目标清晰、执行有力的实训项目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