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也渐渐引起人们关注。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民众喜好,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制定出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文化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市场
近几年以来,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欣欣向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9年度统计,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相较于2018年同比增长7.0%,文化行业的发展前景大好。然而在文化市场相当繁荣的今天,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
中国作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非遗文化也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渐渐回归大众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智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饱受过岁月的洗礼,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它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所以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社会背景
当下的非遗文化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又有互联网作为支撑,可谓是遇上了传播的最好时机。
(一)法律政策
我国政府十分注重非遗文化的保护,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创造出了十分良好的政法环境。2003 年 1 月 20 日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启动实施了旨在全国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统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一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由以往的项目性保护,开始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阶段。”这项工程计划用17年的时间,创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机制和保护体系,基本实现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地方政府也逐步出台保护地方非遗文化的政策,安庆市已经于2019年针对黄梅戏起草了《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强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前中国的突出优势,对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在此原则上对于当今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该《意见》的实施对于非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也确定了非遗文化需要狠抓创新的任务。
(二)传播媒体
当今的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5G时代也即将到来,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非遗文化铺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数以万计的信息。2014~2018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2.8%和21.2%,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网民数已经达到8.3亿人,短视频使用人群也十分庞大,下面以抖音APP为例。
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对于传播非遗文化的影响巨大。
三、黄梅戏的发展及传承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后来在安徽安庆市逐渐发展成型,并为广大百姓所知晓。新中国成立后,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黄梅戏由此被搬上银屏,使得黄梅戏蜚声全国,享誉海内外。后来又有黄新德、吴琼、韩再芬等艺术家接过黄梅戏传承的旗帜,不断推陈出新,使得黄梅戏在全国众多地方戏曲中独树一帜,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种之一。
然而,曾经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发展现状并不好,同其他戏曲文化相似,黄梅戏正面临着文化传承断层的困境,其现阶段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市场的萎靡,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娱乐文化在网絡上四处传播,而大多数传统戏曲与他们相比,已经脱离了时代的轨道,难以吸引到观众。虽然曾经的黄梅戏风靡一时,但也只是昔日黄花,在面对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时竞争力较为弱小,所以,为了保护黄梅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各界人士必须加以重视,探讨面对黄梅戏当前困境的策略。黄梅戏现阶段面对的主要困境有以下三点。
(一)认知思想脱节,偏离受众喜好
当前的黄梅戏的认知思想,表现形式与时代脱节,大多数喜欢非遗文化的是一些老一辈的人,因为那些传承下来的文化正是符合他们年轻时的生活文化氛围,且他们大多数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等上网的媒介,自然也与新兴文化脱节。而当下的年轻人自小生活的环境便与老一辈不同,老一辈人是在苦难中生活过来的,当时的社会整体思想也比较偏向保守型。而当下年轻人大多有着安逸的童年,思想上更能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在现在文化市场十分繁荣的当下,他们更愿意去选择符合当下潮流的文化娱乐。
当下各种娱乐文化开始借助于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来传播自己,这自然对于传播黄梅戏有帮助,但是对于文化市场这么大一块蛋糕,黄梅戏能分得的部分依旧很少,这主要在于当下的网络平台推送的信息是经过大数据筛选的,根据不同人的喜好推送不同的数据,如果黄梅戏固步自封,就会导致本身内容难以吸引观众,观众接收到推送的与黄梅戏相关的信息自然较少。
(二)创新力度不足,脱离时下潮流
黄梅戏目前的表演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在剧院表演,然而目前的剧院演出一般都是时间比较长的,加上黄梅戏的剧情进展缓慢,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违背,自然难以吸引更多观众。剧本创新不足,近年来,有些黄梅戏虽然在剧本创作上有所突破,比如,最具影响力的《徽州女人》,不论从哪方面看,都可以当作黄梅戏改革的范本。但是像这样好的剧目特别少,而有些剧目就是将原有剧本进行创新,而这些创新并没有受到观众的喜爱,甚至是超越不了经典。同时,在演出中,也缺乏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样也就更无法吸引观众了。 (三)行业市场薄弱,人才大量流失
当前黄梅戏从业人员流失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观众的流失,黄梅戏的各个剧场的观众较少,导致剧团收入较少,可获得的资金来源减少,这不得不导致很多剧团成员转行从事其他职业谋生。并且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愿意学习黄梅戏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导致黄梅戏的很多剧团缺少人才,这就会导致表演出的黄梅戏水平大不如前,使得更多观众流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黄梅戏的发展对策
(一)善用网络平台
当前黄梅戏的网络资源运营有很大的漏洞,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在抖音等短视频APP中,均少见到黄梅戏剧团官方的身影,一些被人们搬运上去的相关的黄梅戏片段大多是由观众们拍的,由于他们没有专业的摄像设备,其效果可见一般。这主要在于黄梅戏各个剧院目前是没有系统的管理,资源分配也不合理,自然管理体制上有很大的漏洞,没有专业的人士运营网络资源。这就需要在人员招收方面招收原来人员的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招收网络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士,最终成立一个系统的网络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了网络上的宣传,也要在网络营销上逐步构建完整的体系,逐步推进黄梅戏市场化进程,这样可以为黄梅戏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大胆创新
黄梅戏与当今社会最对立的一点是黄梅戏慢悠悠的节奏,不仅在于黄梅戏每场戏的剧情长,还在于剧情进展缓慢,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花上好几个小时坐在剧院里看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我们可以将观众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戏迷,还有一类是将黄梅戏视作娱乐,以娱乐的心态听戏,不愿意深入了解的。当今的黄梅戏表演主要是对第一类人开放的,对于第二类人来说,花上几个小时去剧院听戏的成本太高。對于整个市场来说,绝大多数人还是属于第二类,所以我们就需要努力发掘这类人的市场。
黄梅戏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将原本完整的戏剧或拆分浓缩,或改变概括,在保持原来曲调的基础上进行类似歌曲的创作,以几分钟的形式展现出来;又或者将最经典的唱腔片段插入到流行歌曲中,如最近比较火爆的歌曲《出山》便融入了京剧的元素。相对于传统的舞台演出,这样能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和场地成本,而且适应目前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更容易地吸引人群。只有吸引了第二类人,才有可能使得人们了解黄梅戏,逐渐感兴趣,最后部分向第一类人群转化。
黄梅戏创新表现形式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推送出自己的创新内容,双管齐下,大大加强了黄梅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借此吸引感兴趣的观众加入黄梅戏行业,创造出更多更有趣味的作品,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加大资金投入
黄梅戏剧团要想制作出优良的作品并且赢得观众的青睐,就离不开资金。当然,目前黄梅戏市场不景气,前期的资金投入必须寻求政府或有相关意向企业的支持。政府在黄梅戏的政策扶持方面多出台相关政策,以安庆市为例,政府可以结合旅游业为黄梅戏发展铺路,将安庆市打造黄梅特色的旅游胜地,这样游客旅游不但能带动安庆市旅游业,更能为黄梅戏剧团的表演带来观众。黄梅戏剧团有了资金,便可以用这些资金招兵买马,吸引优秀的青年演员,创造出更多更能符合当前潮流的作品,吸引更多的观众,开拓出年轻观众的市场。
五、思考
现在的文化市场百家争鸣,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脱颖而出,一方面要善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完整的网络资源管理体系,雇佣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非遗文化还需要保持时刻创新的状态,保持自己的步伐与现代化社会紧密相连,否则,在市场的竞争中很容易就会被淘汰。
当然,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根,创造符合现代化和大众化的娱乐文化时,也不能毫无底线,变得“低俗化”,毕竟我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旨就是传扬传统文化优秀的精神力量,这就需要专业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去细究,去提炼。
参考文献:
[1]韩洪芬.运河文化带上的北仓少练老会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2:12-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J].东方文化,2017(03):21-27.
[3]胡致祯,郭梓婷.短视频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以抖音APP为例[J].传媒论坛,2020,3(02):107-108+112.
[4]李俊.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戏剧之家,2019(24):3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文化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市场
近几年以来,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欣欣向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9年度统计,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相较于2018年同比增长7.0%,文化行业的发展前景大好。然而在文化市场相当繁荣的今天,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
中国作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非遗文化也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渐渐回归大众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智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饱受过岁月的洗礼,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它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所以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社会背景
当下的非遗文化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又有互联网作为支撑,可谓是遇上了传播的最好时机。
(一)法律政策
我国政府十分注重非遗文化的保护,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创造出了十分良好的政法环境。2003 年 1 月 20 日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启动实施了旨在全国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统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一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由以往的项目性保护,开始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阶段。”这项工程计划用17年的时间,创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机制和保护体系,基本实现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地方政府也逐步出台保护地方非遗文化的政策,安庆市已经于2019年针对黄梅戏起草了《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强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前中国的突出优势,对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在此原则上对于当今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该《意见》的实施对于非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也确定了非遗文化需要狠抓创新的任务。
(二)传播媒体
当今的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5G时代也即将到来,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非遗文化铺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数以万计的信息。2014~2018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2.8%和21.2%,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网民数已经达到8.3亿人,短视频使用人群也十分庞大,下面以抖音APP为例。
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对于传播非遗文化的影响巨大。
三、黄梅戏的发展及传承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后来在安徽安庆市逐渐发展成型,并为广大百姓所知晓。新中国成立后,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黄梅戏由此被搬上银屏,使得黄梅戏蜚声全国,享誉海内外。后来又有黄新德、吴琼、韩再芬等艺术家接过黄梅戏传承的旗帜,不断推陈出新,使得黄梅戏在全国众多地方戏曲中独树一帜,成为最受欢迎的剧种之一。
然而,曾经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发展现状并不好,同其他戏曲文化相似,黄梅戏正面临着文化传承断层的困境,其现阶段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市场的萎靡,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娱乐文化在网絡上四处传播,而大多数传统戏曲与他们相比,已经脱离了时代的轨道,难以吸引到观众。虽然曾经的黄梅戏风靡一时,但也只是昔日黄花,在面对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时竞争力较为弱小,所以,为了保护黄梅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各界人士必须加以重视,探讨面对黄梅戏当前困境的策略。黄梅戏现阶段面对的主要困境有以下三点。
(一)认知思想脱节,偏离受众喜好
当前的黄梅戏的认知思想,表现形式与时代脱节,大多数喜欢非遗文化的是一些老一辈的人,因为那些传承下来的文化正是符合他们年轻时的生活文化氛围,且他们大多数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等上网的媒介,自然也与新兴文化脱节。而当下的年轻人自小生活的环境便与老一辈不同,老一辈人是在苦难中生活过来的,当时的社会整体思想也比较偏向保守型。而当下年轻人大多有着安逸的童年,思想上更能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在现在文化市场十分繁荣的当下,他们更愿意去选择符合当下潮流的文化娱乐。
当下各种娱乐文化开始借助于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来传播自己,这自然对于传播黄梅戏有帮助,但是对于文化市场这么大一块蛋糕,黄梅戏能分得的部分依旧很少,这主要在于当下的网络平台推送的信息是经过大数据筛选的,根据不同人的喜好推送不同的数据,如果黄梅戏固步自封,就会导致本身内容难以吸引观众,观众接收到推送的与黄梅戏相关的信息自然较少。
(二)创新力度不足,脱离时下潮流
黄梅戏目前的表演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在剧院表演,然而目前的剧院演出一般都是时间比较长的,加上黄梅戏的剧情进展缓慢,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违背,自然难以吸引更多观众。剧本创新不足,近年来,有些黄梅戏虽然在剧本创作上有所突破,比如,最具影响力的《徽州女人》,不论从哪方面看,都可以当作黄梅戏改革的范本。但是像这样好的剧目特别少,而有些剧目就是将原有剧本进行创新,而这些创新并没有受到观众的喜爱,甚至是超越不了经典。同时,在演出中,也缺乏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样也就更无法吸引观众了。 (三)行业市场薄弱,人才大量流失
当前黄梅戏从业人员流失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观众的流失,黄梅戏的各个剧场的观众较少,导致剧团收入较少,可获得的资金来源减少,这不得不导致很多剧团成员转行从事其他职业谋生。并且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愿意学习黄梅戏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导致黄梅戏的很多剧团缺少人才,这就会导致表演出的黄梅戏水平大不如前,使得更多观众流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黄梅戏的发展对策
(一)善用网络平台
当前黄梅戏的网络资源运营有很大的漏洞,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在抖音等短视频APP中,均少见到黄梅戏剧团官方的身影,一些被人们搬运上去的相关的黄梅戏片段大多是由观众们拍的,由于他们没有专业的摄像设备,其效果可见一般。这主要在于黄梅戏各个剧院目前是没有系统的管理,资源分配也不合理,自然管理体制上有很大的漏洞,没有专业的人士运营网络资源。这就需要在人员招收方面招收原来人员的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招收网络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士,最终成立一个系统的网络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了网络上的宣传,也要在网络营销上逐步构建完整的体系,逐步推进黄梅戏市场化进程,这样可以为黄梅戏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大胆创新
黄梅戏与当今社会最对立的一点是黄梅戏慢悠悠的节奏,不仅在于黄梅戏每场戏的剧情长,还在于剧情进展缓慢,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花上好几个小时坐在剧院里看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我们可以将观众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戏迷,还有一类是将黄梅戏视作娱乐,以娱乐的心态听戏,不愿意深入了解的。当今的黄梅戏表演主要是对第一类人开放的,对于第二类人来说,花上几个小时去剧院听戏的成本太高。對于整个市场来说,绝大多数人还是属于第二类,所以我们就需要努力发掘这类人的市场。
黄梅戏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将原本完整的戏剧或拆分浓缩,或改变概括,在保持原来曲调的基础上进行类似歌曲的创作,以几分钟的形式展现出来;又或者将最经典的唱腔片段插入到流行歌曲中,如最近比较火爆的歌曲《出山》便融入了京剧的元素。相对于传统的舞台演出,这样能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和场地成本,而且适应目前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更容易地吸引人群。只有吸引了第二类人,才有可能使得人们了解黄梅戏,逐渐感兴趣,最后部分向第一类人群转化。
黄梅戏创新表现形式的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推送出自己的创新内容,双管齐下,大大加强了黄梅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借此吸引感兴趣的观众加入黄梅戏行业,创造出更多更有趣味的作品,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加大资金投入
黄梅戏剧团要想制作出优良的作品并且赢得观众的青睐,就离不开资金。当然,目前黄梅戏市场不景气,前期的资金投入必须寻求政府或有相关意向企业的支持。政府在黄梅戏的政策扶持方面多出台相关政策,以安庆市为例,政府可以结合旅游业为黄梅戏发展铺路,将安庆市打造黄梅特色的旅游胜地,这样游客旅游不但能带动安庆市旅游业,更能为黄梅戏剧团的表演带来观众。黄梅戏剧团有了资金,便可以用这些资金招兵买马,吸引优秀的青年演员,创造出更多更能符合当前潮流的作品,吸引更多的观众,开拓出年轻观众的市场。
五、思考
现在的文化市场百家争鸣,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脱颖而出,一方面要善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完整的网络资源管理体系,雇佣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非遗文化还需要保持时刻创新的状态,保持自己的步伐与现代化社会紧密相连,否则,在市场的竞争中很容易就会被淘汰。
当然,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根,创造符合现代化和大众化的娱乐文化时,也不能毫无底线,变得“低俗化”,毕竟我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旨就是传扬传统文化优秀的精神力量,这就需要专业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去细究,去提炼。
参考文献:
[1]韩洪芬.运河文化带上的北仓少练老会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2:12-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J].东方文化,2017(03):21-27.
[3]胡致祯,郭梓婷.短视频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以抖音APP为例[J].传媒论坛,2020,3(02):107-108+112.
[4]李俊.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戏剧之家,2019(24):3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