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散文与语文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散文正以博大的文化内涵、恢宏的篇章构架和恣肆的激情文采日益折服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它不但唤起了读者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的重新认识,而且也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创新提供了杰出的范例。多年来一直呼唤改革、呼唤开放的中学语文教育,没有任何理由漠视余秋雨散文的存在及其积极影响;相反,中学语文教师应对秋雨散文予以热情的关注,使之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主题沉重,思想深刻,文势磅礴,是秋雨散文的魅力所在。从他已经集结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来看,其散文的灵魂大多是对中国文化的反省、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他当然也钟情华夏山川,但从山川风物中他读到的是中国文化的雄健或孱弱和中国文人的风骨或丑态;他同样关注现代文明,但从文明发展中他看到的是文明的丰碑或碎片和蒙昧的败退或肆虐!他的笔,饱蘸着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的赤诚热血,把自己穿越历史而又洗练、从容而又奔放的语言倾泻出来,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学语文教育应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其健全人格,丰富其思想感情,发展其创造思维,培养其科学精神。整个语文教育应当充满着一种对“人”本身的关注——浓烈的人情、真正的人道、崇高的人格、纯朴的人性、丰富的人生……而秋雨散文是试图通过对富于文化意味的现象或景观的考察去探寻它们所深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人格,他高扬的文化大旗上所书写的正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高中语文教育适当而有选择地引进一些秋雨散文,无疑将增加语文教育应有的文化厚度,增强学生应有的人文精神。下面,试以几篇秋雨散文为例作些浅析。
  《华语情结》,这篇文章寄托了秋雨先生对华语的真挚感情和对其命运的深沉思考。他着力揭示了华语所蕴涵的深远的华夏文化——包括华夏历史和整个华夏文化人格。他写道:“如果把华语也一并看作是‘慈母’,那么,从她手中拉牵出来的线真是好长好远,细密地绾接着无数海外游子的身心。事实上,这条线已成了种族繁衍的缆绳,历史匍匐的纤维。”作者的深刻之处,更在于他对华语在世界范围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日渐衰落的深深忧患。他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唤:“要维系住一个国家的本来面目,不能不重新唤醒溶解在我们血脉中的母语文化。”在提倡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向学生推荐这篇散文以引导他。
  《苏东坡突围》,这篇散文既集中体现了秋雨对代表中国文化良知与高贵人格的苏东坡的热情赞美,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戕害人性之处的控诉与批判:“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正是在这些小人们几乎置人死地的文化与人性的双重围剿之中,苏东坡不得不开始了他悲愤而又悲壮的“文化突围”——不仅仅是摆脱嫉妒、排挤、迫害和追杀,而更多的是一种极其诚恳的人生自我反思和人性自我剖析,以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正是在经历了这样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获得了人生与艺术的真正成熟之后,他吟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传世杰作!该文与高中教材中《念奴娇·赤壁怀古》配合阅读,无疑会深化学生对苏轼人格、作品及其文化品位的全面理解。
  《老屋窗口》,本文是一部展示文明与愚昧较量的悲怆乐章。较量是围绕一位十六岁的少女河英展开的。在乡民们长龙般的火把阵中,几位代表文明的小学女教师硬是把“逃婚”的河英从“山那边”解救了出来,并让她成了学校第一位女学生——文明在这里取得了胜利。但仅仅是因为河英穿了一件“线条流畅而柔韧”的裤衫,她便招来了全村人惊愕与鄙夷的目光。一个追求的鲜活灵魂最终还是“死”于山村愚昧的阴影之中!秋雨引导着读者和他一起思考:在与蒙昧、野蛮的一次次交战中,文明并不总都是胜利者,这便决定了文明的传播是一个艰难困苦,甚至是忍辱负重的过程。文末,秋雨仍不无悲壮也不无坚韧地借用余光中的诗句来表达对文明的信念:“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河英的命运很容易引起作为同龄人的高中生们的同情;读了本文,他们会很自然地由河英想到自己:在文明与愚昧的格斗中,如何守住自己的灵魂并参与重建文明的“精神希望工程”?
  就写作艺术而言,秋雨散文也是值得中学生学习的。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娴熟的文字技巧,使秋雨散文庄重而不呆板,严肃而不拘谨,犀利尖锐而又平易近人,高屋建瓴而又举重若轻。其取材多是历史人物、自然山水或自身经历;其构思多着眼于透视文化、文明和人性、人生,尤其是他善于把厚重的文化反思,借中国秀丽的山水吐出,由此而形成受人称道的“文化游记”。这对过去单纯“借景抒情”的杨朔式散文或刘白羽式散文是一种成功的突破与创新。在语言运用方面,他特别擅长用排比、比喻和比拟,文句、意境相当讲究,但又不露雕琢的痕迹。这在前面列举的四篇散文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以上就秋雨散文与语文教育谈了些粗浅的见解,目的并不在于鼓吹秋雨散文本身,而更在于呼唤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张欣欣,教师,现居河北河间。
其他文献
作文缺少个性化,始终是一个令农村语文老师们感到头痛的事情.笔者综合近几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了个人经验一二,记录如下.rn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以积累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阅读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积淀丰富文化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围绕开阔学生认知视野和思维,多给学生主动预学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在找到阅读的乐趣中形成丰富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一支有高度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的双师素质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毕业生,这才是我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内涵建设;实践教学;职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对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具有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千百年来,对联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长盛不衰,备受青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对联已走进高考、中考的殿堂。但如何开展对联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且酷爱对联,对对联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积累了一点相关资料。在此,不妨抛砖引玉,但愿
中职的学生以学习能力为主,随着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中职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口语的学习讲求的就是实践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英语口语的教
期刊
对话教学是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导引、互动交流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的运用,可以包括三个层面:师生对话——学生在教师的引
信息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渗透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各领域的融合,使信息化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中共中
摘要:针对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养宽口径、多层次、强能力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校内与校外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四结合”原则,探索建立了“认识实习、拆装实习、风电场仿真实习、毕业实习”共四个层次的专业实习模式。  关键词: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拆装实习;风电场仿真实习;毕业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情景教学法作为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也在教学的大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职英语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