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历史变迁中的“新移民运动”治理: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移民运动”在过去四十余年经历了重要的治理思路及治理政策的转折,在当前所处的流动人口规模调整期,仍面临着进一步制度创新的压力。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中国移民群体的八种历史类型,更能凸显“新移民运动”中城市新移民的性质和特征。“新移民运动”是和平发展时期经济驱动下的自发性“乡城”移民,这将其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导型的政治性移民,以及从“狭乡”往“宽乡”的自发性或组织性的经济移民区别开来。在国家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移民运动”也并非明清时期“乡城”移民传统接续后的自然发展。通过梳理移民组织形态从强制性移民、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缩宫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2 h总出血量(523.34±14.02)ml、产后24 h总出血量(769.67±21.21)ml少于对照组的(634.21±31.12)、(927.45±41.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44、21.530,P=0.000、0.000<0
目的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采取利多卡因和小剂量瑞芬太尼后抑制躁动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40例七氟烷麻醉苏醒的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利多卡因干预,研究组采取利多卡因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躁动时间≥15 min占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患儿躁动评分(1.42±0.40)分低于对照组的(2.88±0.41)分,躁动时间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北伐记忆与言说,重塑了团结合作形象、群众拥护形象和革命领导形象。这些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为宣传抗战主张、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振抗战信心、进行抗战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重塑北伐形象的基本经验在于注重党的建设、坚持思想与实践统一、借鉴历史记忆,此三项经验对于新时期推进党的形象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李大钊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典范。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李大钊自“束发受书”以来,就立足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现实,立志为救国救民而努力奋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后,李大钊不仅进一步坚定了践行初心使命的意志,而且解决了践行初心使命的理论根源这一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始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探索。李大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虽然当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标准化建设无法满足乡村地域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但通过对四川省巴中市某乡村的田野调查发现:政策压力下基层行政主体与村民主体可在互惠过程中进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最终,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与差异化公共文化空间在主体互惠中实现平衡。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结合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从制度机会与文化机会两个方面探究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逻辑。其中,制度机会是压力型体制下政策执行过程的动态平衡机制,而文化机会是乡村地方文化中的平衡机制;制度机会被村
8月23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智慧旅游分论坛在重庆国际文旅之窗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上海合作组织近10个国家的150余名嘉宾线上线下同时出席,围绕“数智赋能: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文旅融合新时代”主题,集中展示智慧旅游产业的新成果,积极交流智慧旅游应用的新模式,共同展望智慧旅游发展的新前景。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蔡允革、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张海舟出席活动并致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
为基层“减负”,首先要探究基层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采用政治学研究中的“模拟研究法”,即将督考权放入上下级政府的“行动空间”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构建“督考行为”与“督考权”的可视化模型,探寻督考权的运行规律及行为后果,挖掘出督考权在基层负担中带来的实质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党政机关中的“督考权”嵌套于组织管理活动中,形成与决策权、奖惩权相互衔接且彼此独立的运行逻辑,其无限制、无规范、不可诉的现存状态带来了“督考权”的结构性失范,从而引发基层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督考权”采取必要的规范、限制,并提供可诉的
司法政策源于我国宪法法律构成的规范性体系,是司法体制运行中政治与法律相互作用的结果。司法机关通过制定司法政策措施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规范法律适用和司法行为、调整司法系统内部结构关系等。随着司法政策功能的拓展,人民法院正在从“克制司法”走向“能动司法”,从关注“校正正义”走向关注“分配正义”,从“司法权地方化”走向“司法权国家化”。基于这一司法政策功能的认知,有必要在司法改革中突出司法政策的制度设计,完善司法政策决策程序,更好地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
9月3日,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目前重庆市扎实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在数据、健康医疗、法制保障、教育、人才、科技、商贸文旅、金融、投资便利与物流通关等9大领
期刊
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转以国家对个人信息的利用为前提。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个人信息利用呈现出可能减损个人权益的“最大化”特点,这与其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密切相关,即基于国家认证和规制监管的需要,国家治理吁求“最大化”地把握个人信息,技术治理则强化了国家能力而使此种需求得以满足。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背景下,信息利用需遵循个人保护逻辑,通过法治形塑国家治理,促进国家治理能力输出的规范化。为此,应加强对技术治理的法治约束,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伦理性,建立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激励机制,从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