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交感型颈椎病采取健脾调神汤协同针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收诊的伴交感型颈椎病症状患者,共计7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即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接受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健脾调神汤协同针刀治疗者纳入研究组,对比差异性治疗下两组疗效,如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及颈椎功能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具明显提升优势(P<0.05);诊疗前,两组VAS、NDI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诊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VAS、NDI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指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感型颈椎病采取健脾调神汤协同针刀治疗效果可观,可改善颈椎功能,降低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属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模式,值得深入推广。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健脾调神汤;针刀;颈椎功能;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36-02
伴随科学技术发展,电脑、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但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低头,且未有良好防护措施,进而使颈椎病患病率以逐年增升趋势呈现,且趋于年轻化,而交感型颈椎病则属其中常见一种类型[1]。该病以颈背疼痛、呕吐、头晕及下肢乏力等为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既往临床多以西药、按摩、理疗等手段进行干预,但在后期的不断实践中发现,此类方法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小针刀具双重功效,即“针”与“刀”的有机结合,采取小针刀治疗可进行软组织与韧带间粘连的有效解除,松懈筋膜,从而使颈椎位置血流得以良好循环,进而改善脑供氧。研究指出,于小针刀治疗中辅以中药干预能够对临床效果起到大幅度提升作用,加速机体机能恢复[2]。健脾调神汤具燥湿和胃、温脾益气等功效。基于此,本院对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诊的伴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实施研究,现就具体内容做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收诊的伴交感型颈椎病症状患者,共计74例。纳入标准:经全方位诊断满足交感型颈椎病判别标准[3];伴显著四肢乏力、恶心等症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并发重症心血管病、精神罹患;既往有颈部亦或是肩部病史;药物禁忌证;非自愿参与研究。按随机数字法进行组别的有效划分,即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7.65±6.41)岁;病程0.3~1年,平均病程(0.78±0.05)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6.65±5.41)岁;病程0.3~1年,平均病程(0.78±0.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如若P>0.05,则具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展开治疗,即予患者3粒颈痛灵胶囊,2次/d。同时配以康得灵片,2片/次,3次/d,两种药物均以口服给药,连续给药3周。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基础应用健脾调神汤协同针刀治疗:①小针刀。维持患者俯卧位,将其前额位于床头,且于胸前垫靠薄枕,显露病灶,且开展局部消毒(碘伏);选择4号针刀,且依据朱汉章进针流程。在机体颈棘旁组织阳性点进刀,维持刀口、肌纤维平行,待产生酸胀感后以纵行、横行剥离法各行2~3刀;于压痛点进刀,机体纵轴与刀口线位置平衡,针刀体和枕骨骨面保持垂直,抵达骨面后轻微抬升骨刀,而后于寰枕后膜切2~3刀;肩背压痛点进刀,机体纵轴及肌纤维与刀口线位置平衡,切2~3刀,各点出针时需采取无菌纱布按压,时间2~3 min。
1周实施1次。②健脾调神汤。组方内包括黄芩、制半夏、桂枝及柴胡和白术10g、生姜、大枣6g、泽泻与党参和牛膝、茯苓各15g、牡蛎与龙骨20g,依据症状实施加减,对肝火旺盛者加服薏苡仁;失眠、心烦意乱者服用酸枣仁;痰液黏稠且量多者外加远志、石菖蒲;淤血显著者外加桃仁等。上述药剂均经清水熬制,1剂/d,连续治疗3周。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眩晕、头痛、颈部疼痛彻底性消失,且相关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于半年内无复发表现为显效;眩晕、头痛、颈部疼痛基本消失,且相关功能有所改善,经随访半年偶有复发表现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指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疼痛及颈椎功能:以VAS量表对两组疼痛改善状况实施评价,分数0~10分,得分越低越好;同时参考NDI(颈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进行两组颈椎恢复效果的有效评定,分数0~50分,分数越低越好[4]。
③生活质量:参照SF-36健康量表对两组軀体功能、生理能力、总健康活力及情绪职能等指标展开测评,实行百分制,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牵涉的资料均通过版本为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分析,其中生活质量等定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为x±s;治疗效果等定性资料则以c2验证,表示为%,P<0.05对比差异显著,且具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临床统计数据可得,研究组有效率达97.30%,对照组有效率达81.08%,相比之下研究组有效率更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疼痛评分及颈椎功能
两组于诊疗前VAS、NDI无较大差异(P>0.05);诊疗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VAS、NDI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生活质量
数据表明,研究组躯体功能、生理能力、总健康活力及情绪职能相较于对照组具明显提高优势(P<0.05),比较成立于统计学有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突出、颈部肌肉痉挛及骨质增生等因素所致,致使颈段硬膜、神经根及小关节等遭受严重压迫,最终引起颈肩痛并发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大量实践表明,机械性压迫并非为椎基底动脉缺血的根本诱因,而是交感神经遭受刺激,且致病机制关键在于椎基底动脉缺血[5]。有学者也认为,交感神经在遭遇一定刺激后,椎动脉所分布地带缺血性状会发生改变[6]。对此,临床以往多以药物、按摩等实施诊疗,随着现代化医学发展,小针刀于临床多种疾病诊疗中运用率显著提升,其具切离病变组织、解除组织粘连、维持颈部组织能量均衡等作用,可使颈部细胞代谢机制恢复正常,改善失衡症状,以实现诊疗效果。而为进一步确保诊疗效果,建议配以中药实施协同治疗。
祖国医学将交感型颈椎病收入“心悸、痹症”范畴,从疾病症状、诱因等因素考量,诊疗需以疏肝理气、燥湿和胃为主[7]。健脾调神汤中柴胡可疏肝养胃;黄芩少阳郁热,将两者结合可有满意疗效,尤其是缓解寒冷交替症状。龙骨、牡蛎发挥安神之功效,半夏、生姜降逆;人参补脾益心;白术固表止汗;大枣温脾益胃,多种药剂同时应用,发挥降脾调神作用。现代药理学表示,柴胡、桂枝联合龙牡汤可进行中枢神经的积极调节,发挥保护心血管、纠正心输出量等功效,亦能加速雌激素合成,进而改善机体代谢。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生活质量相比于对照组具显著提高优势(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VAS、NDI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提示针刀协同健脾调神汤诊疗效果理想,与上文及秦晴等人报道中结果一致[8]。
综上,交感型颈椎病采取健脾调神汤协同针刀治疗效果可观,可改善颈椎功能,降低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属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模式,值得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长恩, 曹亮, 曹长群, 等. 健脾调神汤联合针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16(7): 33.
[2] 易进科, 徐应乐, 王文科, 等. 针灸联合汤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J]. 吉林中医药, 2018, 38(8): 104-106.
[3] 展浩. 推拿按摩联合牵引及中药外敷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效果评价[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23): 26-27.
[4] 张僧云, 冯晓英, 郭文乾. 加味葛根汤联合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29): 16-17.
[5] 李道通. 小针刀结合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 2019, 27(1): 106-107.
[6] 陈海军, 柏玲. 不同治疗方法对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9(22): 40-42.
[7] 赵波, 曾芙蓉, 郭珀宏, 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加味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7): 92-94.
[8] 秦晴.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西醫结合研究, 2018, 10(2): 49-50.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健脾调神汤;针刀;颈椎功能;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36-02
伴随科学技术发展,电脑、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但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低头,且未有良好防护措施,进而使颈椎病患病率以逐年增升趋势呈现,且趋于年轻化,而交感型颈椎病则属其中常见一种类型[1]。该病以颈背疼痛、呕吐、头晕及下肢乏力等为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既往临床多以西药、按摩、理疗等手段进行干预,但在后期的不断实践中发现,此类方法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小针刀具双重功效,即“针”与“刀”的有机结合,采取小针刀治疗可进行软组织与韧带间粘连的有效解除,松懈筋膜,从而使颈椎位置血流得以良好循环,进而改善脑供氧。研究指出,于小针刀治疗中辅以中药干预能够对临床效果起到大幅度提升作用,加速机体机能恢复[2]。健脾调神汤具燥湿和胃、温脾益气等功效。基于此,本院对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诊的伴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实施研究,现就具体内容做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收诊的伴交感型颈椎病症状患者,共计74例。纳入标准:经全方位诊断满足交感型颈椎病判别标准[3];伴显著四肢乏力、恶心等症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并发重症心血管病、精神罹患;既往有颈部亦或是肩部病史;药物禁忌证;非自愿参与研究。按随机数字法进行组别的有效划分,即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7.65±6.41)岁;病程0.3~1年,平均病程(0.78±0.05)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6.65±5.41)岁;病程0.3~1年,平均病程(0.78±0.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如若P>0.05,则具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展开治疗,即予患者3粒颈痛灵胶囊,2次/d。同时配以康得灵片,2片/次,3次/d,两种药物均以口服给药,连续给药3周。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基础应用健脾调神汤协同针刀治疗:①小针刀。维持患者俯卧位,将其前额位于床头,且于胸前垫靠薄枕,显露病灶,且开展局部消毒(碘伏);选择4号针刀,且依据朱汉章进针流程。在机体颈棘旁组织阳性点进刀,维持刀口、肌纤维平行,待产生酸胀感后以纵行、横行剥离法各行2~3刀;于压痛点进刀,机体纵轴与刀口线位置平衡,针刀体和枕骨骨面保持垂直,抵达骨面后轻微抬升骨刀,而后于寰枕后膜切2~3刀;肩背压痛点进刀,机体纵轴及肌纤维与刀口线位置平衡,切2~3刀,各点出针时需采取无菌纱布按压,时间2~3 min。
1周实施1次。②健脾调神汤。组方内包括黄芩、制半夏、桂枝及柴胡和白术10g、生姜、大枣6g、泽泻与党参和牛膝、茯苓各15g、牡蛎与龙骨20g,依据症状实施加减,对肝火旺盛者加服薏苡仁;失眠、心烦意乱者服用酸枣仁;痰液黏稠且量多者外加远志、石菖蒲;淤血显著者外加桃仁等。上述药剂均经清水熬制,1剂/d,连续治疗3周。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眩晕、头痛、颈部疼痛彻底性消失,且相关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于半年内无复发表现为显效;眩晕、头痛、颈部疼痛基本消失,且相关功能有所改善,经随访半年偶有复发表现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指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疼痛及颈椎功能:以VAS量表对两组疼痛改善状况实施评价,分数0~10分,得分越低越好;同时参考NDI(颈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进行两组颈椎恢复效果的有效评定,分数0~50分,分数越低越好[4]。
③生活质量:参照SF-36健康量表对两组軀体功能、生理能力、总健康活力及情绪职能等指标展开测评,实行百分制,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牵涉的资料均通过版本为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分析,其中生活质量等定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为x±s;治疗效果等定性资料则以c2验证,表示为%,P<0.05对比差异显著,且具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临床统计数据可得,研究组有效率达97.30%,对照组有效率达81.08%,相比之下研究组有效率更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疼痛评分及颈椎功能
两组于诊疗前VAS、NDI无较大差异(P>0.05);诊疗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VAS、NDI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生活质量
数据表明,研究组躯体功能、生理能力、总健康活力及情绪职能相较于对照组具明显提高优势(P<0.05),比较成立于统计学有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突出、颈部肌肉痉挛及骨质增生等因素所致,致使颈段硬膜、神经根及小关节等遭受严重压迫,最终引起颈肩痛并发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大量实践表明,机械性压迫并非为椎基底动脉缺血的根本诱因,而是交感神经遭受刺激,且致病机制关键在于椎基底动脉缺血[5]。有学者也认为,交感神经在遭遇一定刺激后,椎动脉所分布地带缺血性状会发生改变[6]。对此,临床以往多以药物、按摩等实施诊疗,随着现代化医学发展,小针刀于临床多种疾病诊疗中运用率显著提升,其具切离病变组织、解除组织粘连、维持颈部组织能量均衡等作用,可使颈部细胞代谢机制恢复正常,改善失衡症状,以实现诊疗效果。而为进一步确保诊疗效果,建议配以中药实施协同治疗。
祖国医学将交感型颈椎病收入“心悸、痹症”范畴,从疾病症状、诱因等因素考量,诊疗需以疏肝理气、燥湿和胃为主[7]。健脾调神汤中柴胡可疏肝养胃;黄芩少阳郁热,将两者结合可有满意疗效,尤其是缓解寒冷交替症状。龙骨、牡蛎发挥安神之功效,半夏、生姜降逆;人参补脾益心;白术固表止汗;大枣温脾益胃,多种药剂同时应用,发挥降脾调神作用。现代药理学表示,柴胡、桂枝联合龙牡汤可进行中枢神经的积极调节,发挥保护心血管、纠正心输出量等功效,亦能加速雌激素合成,进而改善机体代谢。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生活质量相比于对照组具显著提高优势(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VAS、NDI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提示针刀协同健脾调神汤诊疗效果理想,与上文及秦晴等人报道中结果一致[8]。
综上,交感型颈椎病采取健脾调神汤协同针刀治疗效果可观,可改善颈椎功能,降低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属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模式,值得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长恩, 曹亮, 曹长群, 等. 健脾调神汤联合针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16(7): 33.
[2] 易进科, 徐应乐, 王文科, 等. 针灸联合汤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J]. 吉林中医药, 2018, 38(8): 104-106.
[3] 展浩. 推拿按摩联合牵引及中药外敷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效果评价[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23): 26-27.
[4] 张僧云, 冯晓英, 郭文乾. 加味葛根汤联合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29): 16-17.
[5] 李道通. 小针刀结合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 2019, 27(1): 106-107.
[6] 陈海军, 柏玲. 不同治疗方法对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 医药前沿, 2019, 9(22): 40-42.
[7] 赵波, 曾芙蓉, 郭珀宏, 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加味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7): 92-94.
[8] 秦晴.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西醫结合研究, 2018, 10(2):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