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使得油气资源在世界资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另一方面,传统石油气产出大国也面临着石油资源减少,国家地区动荡导致的石油气市场不稳定,为了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必须加大对石油气生成及分布的研究,积极勘探我国石油资源储备,保证国家油气资源供应,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油气资源生成的几大条件和油气生成的几大理论进行分析阐述,从而增加对油气生成的认识,促进油气资源的科学勘探。
关键词:油气资源 生成 分布
1.世界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根据地质学的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地壳可以分为若干的相对稳定的区域,包括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等板块,各版块相互连接的地带为地质活跃地带,板块之间的运动对于油气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地球几大板块中油气分布集中的板块地质结构多为地层产状平缓、形成巨大的长垣或隆起,这些地质区域内有利于油气的形成,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油气储备均在这些区域内,如我国的大庆油田、美国的东德克萨斯油田、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等。
地壳各板块之间的活动对于世界油气盆地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关系,板块之间的活动如挤压、断裂、火山喷发等活动造成不同结构的岩石相互堆积,在地壳中形成岩层褶皱,在这种岩层褶皱带的前部,容易造成山体的凹陷,形成盆地,这种地质构造容易储藏油气,中东、伊朗的特大油田大多形成在这种地质结构的区域内。一定的地质结构也对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做出了限制,只有具有特殊地质构造的区域内,才会有大量油气资源的储藏,造成了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布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中东、欧洲和前苏联,其他地区如非洲、亚欧地区的油气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根据统计显示,在工业发达地区,油气资源使用量大,也造成了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油气资源的相对短缺。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于世界剩余的油气储量勘探有了很大的增加,世界石油资源剩余储量增加56%、天然气储量增加86%,就原探明的油气资源储备以及新的资源储备区的加入,形成了世界主要油气资源的大致分布:中东、西西伯利亚地区、里海地区、非洲中部、墨西哥盐下等地区成为世界油气分布的重要地区。
我国油气资源总体储量在世界位居前列,我国石油探明可采资源储量(113.2亿吨)位居世界第九,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第14,在亚洲地区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排名靠前,是一个油气资源大国。我国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在面对众多的人口压力时,展现出了较大的矛盾,影响我国的发展,了解油气的生成,进行有效油气资源勘探,成为我国石油人必须重视的工作。我国主要的油田有:大庆油田、渤海油田、长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是我国产量最高的油田,占我国原油总产量的30%左右,但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已经进入衰减期。大庆油田的天然气产量逐步上升,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天然气产量。陕甘宁盆地的长庆油田油气总产量位居我国第二,未来有着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西部的油气资源宝库。渤海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显示出巨大的油气产量潜力,属于正在发展的油气资源储备。
2.油气资源形成的几大理论
油气生成有几大主要理论,最主要的为油气无机生成理论和油气有机生成理论。油气无机生成理论认为油气资源是地壳内的无机物在高温高压等物理条件下由无机物转变而成的。油气无机生成理论中的几大学说主要是碳化说、宇宙说、岩浆说、变质说等,其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门捷列夫、索洛夫等。
目前被世界普遍接受的是油气的有机生成理论,下面介绍一下油气的有机生成理论。油气的有机生成理论主要观点是:石油气资源是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死亡后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演变而形成的。这种理论的几大依据主要是:1 绝大多数发现的油气田都是在沉积盆地的岩层中。2 油气资源中的化学元素炭、氢、氧等也是构成生气的主要化学元素。3 目前在油气资源中发现了生物中才有的血红素和叶绿素等动植物特有的有机物,说明了油气资源与有机物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上几点证明了油气有机生成理论的正确性。
油气生成需要两大条件,分别是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在油气形成的物质条件储备阶段,需要有大量有机质的的沉积,这些有机质要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才能生成油气资源。油气资源形成的地理、地质条件有:沉积的有机质要长期被水体淹没,水体稳定、靠近岸边、地区内的地壳活动较为稳定,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地理、地质条件才有可能促使油气资源的生成。有机质在合适的地理、地质环境中沉积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支持,有机质需要在地壳沉积层中挤压,接受地壳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地层中的一些细菌发生酶促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长期的时间才可以形成油气资源。油气资源的形成伴随着沉积盆地的发育,这也是绝大多数油田都在沉积盆地内发现的原因。有机质与其他远古矿物质伴随着沉积盆地的发育,埋藏深度不断增加,有机质所处环境温度不断增加,氧气逐渐减少,发生化学反应,而不同的有机质埋藏深度生成的油气类型也有着明显的特点,研究不同深度的油气资源特点,有利于有效利用油气资源,促进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油气资源的生成需要严苛的地理、物理条件,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我国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了解油气资源的形成条件,有利于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对于油气资源形成过程中不同沉积深度的油气特点还有利于对油气资源的分层利用,保证国家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油气资源对国家经济进步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尹亚辉. 石油大学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2]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林畅松,张水昌,钟宁宁,李忠. 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09)
[3]赵孟军,张水昌,赵陵,刘培初.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热演化史及油气生成史[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03)
[4]金之钧.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及其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之一)——叠合盆地划分与研究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05)
作者简介:郭争杰(1984-9-29)男,汉,河南洛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录井工作。
向博毅(1985-12-28)男,汉,湖北仙桃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录井工作。
刘峰(1983-04-22)男,汉,河南新乡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录井工作。
关键词:油气资源 生成 分布
1.世界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根据地质学的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地壳可以分为若干的相对稳定的区域,包括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等板块,各版块相互连接的地带为地质活跃地带,板块之间的运动对于油气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地球几大板块中油气分布集中的板块地质结构多为地层产状平缓、形成巨大的长垣或隆起,这些地质区域内有利于油气的形成,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油气储备均在这些区域内,如我国的大庆油田、美国的东德克萨斯油田、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等。
地壳各板块之间的活动对于世界油气盆地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关系,板块之间的活动如挤压、断裂、火山喷发等活动造成不同结构的岩石相互堆积,在地壳中形成岩层褶皱,在这种岩层褶皱带的前部,容易造成山体的凹陷,形成盆地,这种地质构造容易储藏油气,中东、伊朗的特大油田大多形成在这种地质结构的区域内。一定的地质结构也对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做出了限制,只有具有特殊地质构造的区域内,才会有大量油气资源的储藏,造成了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布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中东、欧洲和前苏联,其他地区如非洲、亚欧地区的油气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根据统计显示,在工业发达地区,油气资源使用量大,也造成了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油气资源的相对短缺。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于世界剩余的油气储量勘探有了很大的增加,世界石油资源剩余储量增加56%、天然气储量增加86%,就原探明的油气资源储备以及新的资源储备区的加入,形成了世界主要油气资源的大致分布:中东、西西伯利亚地区、里海地区、非洲中部、墨西哥盐下等地区成为世界油气分布的重要地区。
我国油气资源总体储量在世界位居前列,我国石油探明可采资源储量(113.2亿吨)位居世界第九,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第14,在亚洲地区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排名靠前,是一个油气资源大国。我国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在面对众多的人口压力时,展现出了较大的矛盾,影响我国的发展,了解油气的生成,进行有效油气资源勘探,成为我国石油人必须重视的工作。我国主要的油田有:大庆油田、渤海油田、长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是我国产量最高的油田,占我国原油总产量的30%左右,但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已经进入衰减期。大庆油田的天然气产量逐步上升,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天然气产量。陕甘宁盆地的长庆油田油气总产量位居我国第二,未来有着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西部的油气资源宝库。渤海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显示出巨大的油气产量潜力,属于正在发展的油气资源储备。
2.油气资源形成的几大理论
油气生成有几大主要理论,最主要的为油气无机生成理论和油气有机生成理论。油气无机生成理论认为油气资源是地壳内的无机物在高温高压等物理条件下由无机物转变而成的。油气无机生成理论中的几大学说主要是碳化说、宇宙说、岩浆说、变质说等,其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门捷列夫、索洛夫等。
目前被世界普遍接受的是油气的有机生成理论,下面介绍一下油气的有机生成理论。油气的有机生成理论主要观点是:石油气资源是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死亡后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演变而形成的。这种理论的几大依据主要是:1 绝大多数发现的油气田都是在沉积盆地的岩层中。2 油气资源中的化学元素炭、氢、氧等也是构成生气的主要化学元素。3 目前在油气资源中发现了生物中才有的血红素和叶绿素等动植物特有的有机物,说明了油气资源与有机物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上几点证明了油气有机生成理论的正确性。
油气生成需要两大条件,分别是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在油气形成的物质条件储备阶段,需要有大量有机质的的沉积,这些有机质要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才能生成油气资源。油气资源形成的地理、地质条件有:沉积的有机质要长期被水体淹没,水体稳定、靠近岸边、地区内的地壳活动较为稳定,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地理、地质条件才有可能促使油气资源的生成。有机质在合适的地理、地质环境中沉积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支持,有机质需要在地壳沉积层中挤压,接受地壳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地层中的一些细菌发生酶促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长期的时间才可以形成油气资源。油气资源的形成伴随着沉积盆地的发育,这也是绝大多数油田都在沉积盆地内发现的原因。有机质与其他远古矿物质伴随着沉积盆地的发育,埋藏深度不断增加,有机质所处环境温度不断增加,氧气逐渐减少,发生化学反应,而不同的有机质埋藏深度生成的油气类型也有着明显的特点,研究不同深度的油气资源特点,有利于有效利用油气资源,促进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油气资源的生成需要严苛的地理、物理条件,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我国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了解油气资源的形成条件,有利于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对于油气资源形成过程中不同沉积深度的油气特点还有利于对油气资源的分层利用,保证国家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油气资源对国家经济进步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尹亚辉. 石油大学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2]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林畅松,张水昌,钟宁宁,李忠. 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09)
[3]赵孟军,张水昌,赵陵,刘培初.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热演化史及油气生成史[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03)
[4]金之钧.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及其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之一)——叠合盆地划分与研究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05)
作者简介:郭争杰(1984-9-29)男,汉,河南洛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录井工作。
向博毅(1985-12-28)男,汉,湖北仙桃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录井工作。
刘峰(1983-04-22)男,汉,河南新乡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录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