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层地狱中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其中山东某生的地狱巡游故事是作者薛福成宣扬自己思想观念的有力工具,其中除了宣扬因果报应和道德观念,作者在作品表露出了对诸多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不再拘泥于史书对于诸多历史人物的评判,薛福成有他自己独特的判定标准。每一个囚徒受刑的程度就反映出了薛福成对这位历史人物善恶褒贬的定位。
  【关键词】十八层地狱;地狱巡游;因果报应;薛福成
  
  在佛教尚未传入中土以前,人们普遍信仰人死后都要魂归泰山冥府,不分善恶,当时的冥界观念还处于相当原始的形态,混乱无序,还没有后世那种道德审判、善恶赏罚的观念,而在后世的地狱观念中,地狱便成为了恶人接受惩罚的地方。
  中国古代小说中对地狱地府的描述数不胜数,逐渐形成了“地狱巡游”故事的母题。“按照民间故事学母题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从<冥祥记>等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地狱巡游’故事叙事文本中抽取一个原始故事的叙事模式:暂死入冥(无论暂死活假死)——地狱审判——巡游地狱——复活还魂——说明故事的传说缘由。在这五个环节当中‘地狱巡游’一环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④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国固有的冥界思想结合开始形成中国化的“地狱观”。隋唐以后,“地狱巡游”小说更是层出不穷,蔚然大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观念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情节结构的新局面。明清时期,笔记小说关于地狱巡游的描绘也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清末徐福成《庸盦笔记》卷五《山东某生梦游地狱》一篇就是典型的地狱巡游故事,不仅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还在作品种表露出了对诸多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超越了佛教本身的因果报应思想,不再拘泥于史书对于诸多历史人物的评判,薛福成有他自己独特的判定标准,与传统历史的善恶评价有所差异。每一个囚徒受刑的程度就反映出了薛福成对这位历史人物善恶褒贬的定位。
  1.因果报应与道德劝善传统
  佛教文学中的地狱直接指向的是世俗社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冥府往往呈现出一个公正的法庭的景象,阎王刚正无私,世间的恶人作恶多端,即便在阳间逍遥法外,也难逃应有的惩罚,这样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因此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山东某生“博通古今,性鲠直,好任侠,见世间有不平事,则皆裂发指。”⑦小说一开始,作者就赋予山东某生这样豪爽的性格,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社会世态炎凉,芸芸众生麻木不仁的一种强烈的批判,作者呼吁这样的豪侠,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是凤毛麟角,作者幻想着这样的侠义之士,而这侠士所面对的社会现实黑暗腐败,善人受苦受难,恶人却逍遥法外,这种种的不公正是作者无法改变的现实,但作者同样渴望公平,渴望正义,因而他设计了山东某生受邀巡游地狱的场景,世间的不平等,幸好还有一个公正的地狱存在,让善恶统统得到应有的祸福报应,告诫人世切不可罪孽深重,即便人世的法庭不会裁定,人死堕入地府一样会受惩罚。
  山东某生的巡游之旅应的是阎王的邀请,在这里阎王成了公正的法官,裁定世间的种种善恶。阎王对某生说:“汝好善恶恶之心,诚属可嘉,然汝每读书,辄呼天道无知,使汝徒见之,灭其为善之心,而长其为恶而来世报之。其他善恶,或本身受其报,或子孙受其报,变化万殊,不可执一。若夫汝所不平之事,固有罪大恶极,而身享荣富,庆流子孙者,非特汝为之不平,即千古人心,皆为之不平。今非借汝之口,不足以播告世人。故特召汝一游地狱。”⑧阎王的一席话,不仅仅倒出了某生到此一游的原因所在,更是对世间道德的劝善,善恶终将究逃不出应有的报应,不过是时间问题,或殃及子孙,或将子孙的罪恶一并归案,遭受更大的折磨。这接下来的十八层地狱便是实施果报的机器,其中的穷形尽相是果报的最好印证,世间万恶终究遭受惩罚,罪多大,罚就有多大。
  作者重点突出了地狱的第十八层,古往至今,罪大恶极之人皆在此间。这地狱的十八层将罪恶划分得清清楚楚,不同罪恶遭受不一样的惩罚,有暴贼之徒、逆子之狱、逆臣之狱、谗佞奸臣之狱、淫妒悍逆妇人之狱、酷吏之狱、逃将之狱、贪夫之狱、悍仆之狱、猾吏之狱、陋医之狱、奸商之狱、淫贼之狱、奸阉之狱等等。这是世间的种种作奸犯科,分门归类,在世间是得不到伸张的,只有在地狱才能真正得到公正的审判。那些被关押的地狱囚徒大多在世间趾高气扬,身享荣华富贵,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何能将之绳之于法,那只有依靠地狱的力量,地狱和阎王的力量是超能的,这是人们的想象,人民的美好寄托。这些囚徒在地狱所遭受的种种折磨不得不让人大快朵颐,但不能忽略一点,这不过是作者的一种幻想而已,社会依然还是那样让人痛心不已,法律已失去应有的作用,社会就需要道德约束。通过这种道德劝善,让人们习惯成自然,将因果报应时时萦绕在脑海里。
  但是,作者将刑狱如此清晰地划分开来,那些囚徒的末日也正体现了薛福成自己的思想观点,暴贼、逆子、淫妒悍逆妇人、逃将、酷吏等等,一方面是期待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古往今来知识分子精神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为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所津津乐道。另一方面不过是男权社会维护男性权威和尊严的集中体现,男性的权威应当凌驾于女子之上,女子的种种僭越,都无法容忍于男性主宰的社会之中,这种叛逆必将遭到男权社会的一致排斥,也必将遭受男权社会的严厉制裁。那些悍逆的妇人在地狱之中遭受着种种惩罚,男权统治的地狱本质还是人世社会。除此之外,作者薛福成拥享高官厚禄,是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他对地狱的种种期望也不过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暴贼、逃将、逆臣等等皆是危及到了皇权统治的权威和稳固,他通过地狱的审判告诫世人,万不可颠覆权威,那必将遭到报应。
  2.薛福成的佛教观
  佛教认为,一个人的善恶诸行,都会导致相应的报应。《山东某生梦游地狱》自始至终表现了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凡杀生者必将遭到惩罚,但又超越了佛教思想。如在暴贼之徒之中,朱粲、黄巢、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从另一种历史角度来评判,可以将他们归为英雄,但“天道以人命为至重”⑩,他们揭竿而起,推翻腐败王朝确是好事,却无法摆脱生灵涂炭的境遇,他们杀生过多,最终也能挽救苍生,更是把苍生推入更为险恶的境地,这是作者所无法容忍的,必将在地府遭受严厉的惩罚。逆子之狱、逆臣之狱、酷吏之狱等等皆如此,杀生者不可饶恕,杀生越多,罪孽越重,所遭受的惩罚也越重,若是没有巨大的功业抵罪,那么只有在地狱的十八层之中受尽折磨。判官在逆子之狱中就对某生说:“凡人富贵皆前定,商臣即不弑父,亦可得楚国,阴律凡获罪,而及身未受其报者,罚加倍焉。子孙未受其报者,罚又加倍焉。商臣为楚君时,尚无过恶,又在此年代久远,本可赦至第十七层地狱,然彼得保首领,而子孙又昌炽数百年,兹所以罚愈久也。”
  然而曹操在薛福成的笔下却逃过一劫,在历史的评价看来,曹操是十足的乱世枭雄,阴险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屠戮生灵,可谓罪孽深重,然而在十八层地狱却没有曹操的踪迹,“判官曰:‘曹操罪恶甚多,然刈群雄,使生民不懼,兵革其功,亦稍足相抵,且享国未久。其子孙为司马氏所鱼肉,受报已惨,故在第七层地狱。’”尽管曹操一生罪恶多端,然而一部分已由子孙后代所舔舐,报业已惨,而且曹操当权之时,力压群雄,最终敲定三足鼎立的局面,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争霸,连年纷争的乱世局面,这也避免了百姓再卷入混战的泥潭,曹操在此功不可没,足以抵消一大部分曹操的罪恶行径。杀生者必将遭受报应,而有功业则可抵消相应的报业,这超越了佛教因果报应理念,也是作者薛福成对曹操这位乱世枭雄的客观评价,曹操罪孽深重,但也功不可没。
其他文献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变化性、可分性与整体性等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现代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征;现代化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文化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和与人类自身发生关系的产物,因此文化
期刊
【摘要】节气性民俗活动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民风淳厚,同俗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泰州过年时节唱凤凰、清明时节划会船、农闲时凶赶庙会等节气性民俗活动,非常热闹,极富特色,影响也很深远,值得关注。  【关键词】泰州;节俗文化;赏析    古泰州乃江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泰州文化整体上反映了江南风格,但由于特殊的区位和自然特点,加之数千年的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交往日益密切,不同文化在交往中激烈碰撞。当代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急剧世俗化,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为塑造适应当代社会的人生价值与道德理想提供了新的契机。植根于传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不同文化的合理内核进行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人生终极价值的合理发展方向,对社会生活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关键词】人生价值;道德理想;多元化;
期刊
【摘要】学校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长的过程。主体性教育,就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
期刊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举凡服饰、车轿、府第等方方面面皆有定规。本文要说的门钉本是无关紧要的结构件,皆因它在一座府第中处于最显露的位置,又经历年演化形成夸张的造型,所以兼具了炫耀权势的功能。至明清,已从制度上对门钉数目加以限制。比如按清代典制,规定皇家宫苑的宫门“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亲王府第的门钉即减为“纵九横七”,亲王以下递减。明代虽无如
期刊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上,如何利用好校园文化活动的优势与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从各自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的从思想到政治,从文化到科技,从文化到体育等各方面全方位占据学生课余时间和空间的活动。在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
期刊
苏东坡名苏轼,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了三家。他从小聪明绝顶,弱冠即有文名。22岁应考时,主考官看了他的卷子《刑赏忠厚之至论》,十分惊喜,推荐给皇帝。宋仁宗初读苏轼及其弟苏辙两人的卷子,“退而喜日: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苏轼如此高才,名声又如此之大,先后惊动了两位皇帝,为什么一生不受重用,而且屡受打击?这有两个原因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将图书馆的发展契机融入到服务创新的过程中。构建信息服务平台,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提升文献信息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更充分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的个性化需要,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让公共图书馆真正做到在机遇中求发展。  一、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二
期刊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在心理方面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这些特殊性,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有助于教育工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