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实施后,“新课标”已不再是个新名词,它的到来对语文教学的冲击与影响却是与日俱增。身为一线教师,总是在处理有限的教学用时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的矛盾中徘徊,如何扩展教学广度、深度,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余映潮先生提出的“主问题阅读教学手段”,为教学思路提出了一个新方向,它同以往问答式教学、讲读式教学方式迥异,能在实践教学中起到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简化教学程序,让文本变薄
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不会像教学中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使学生在简练的教学程序中目标更为明确,有的放矢。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明确学习任务: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在第一阶段的预习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查资料,分阶段解说,以游客的身份提出不解之处。在课堂讨论阶段,要求不同小组各派出导游,选择自己要解说的部分,按照游览的顺序分别解说:故宫的整体布局;午门——太和门;前朝;后廷;颐和园。这一个步骤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和特点。每解说完一个部分,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或大家讨论。设疑解疑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的生成。在课文小结阶段,教师设计问题:丰富的知识是成为出色导游的必要条件。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你还对故宫知多少?作为导游,你想如何为大家赞美故宫?作为游客,你有何感想?教学程序简单扼要又一脉相承,使学生十分清晰了解了故宫,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议的能力。新颖的课堂设计又活跃了学习气氛,避免说明文课堂讲解的文体化,枯燥化,既增添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又体现了说明文的人文性。主问题的设计好似一根绳子拴蚂蚱。老师提好这根绳子,蚂蚱就让学生去找,找好后就考虑怎样拴在绳上。
二、优化教学效果,让思维变活跃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动态生成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不断生成的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听取点拨,参加讨论,从而使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蜡烛》一课时,围绕主问题“南斯拉夫妇人对苏联战士的爱”让同学们去寻找,发现,探讨。通过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战士,掩埋战士,拿珍贵的喜烛祭奠战士的情节感受一个母亲对儿子一样的爱,感受在战火纷飞中的国际主义爱。同时在品味句子时,老妇人吃力地挖坑,吃力地掩埋,身旁不时落下的炮火,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环境衬托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巧。事实证明,只有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中有效学习,才能使学生细读文本,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浮泛。
2.培养创造思维,深化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主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具体可分为几个步骤诱导思考:①从孔乙己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去思考;②探究各类人物对孔乙己的态度;③孔乙己为什么不愿意脱下他的长衫?在三个步骤的诱导中逐步训练思维的深度,最后对“是谁害死了孔乙己”进行探讨。在求异中求同,在求同中求异,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三、深化教学内容,让思想变深刻
“主问题”使提问精粹,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深化教学内容。应当说,主问题教学模式为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提供了一片良田沃土。例如教学《信客》配合课外资料——《当代信客—王顺友》设置主问题“寻找身边的‘王顺友’”;《老王》设置主问题“我们容易忽略的”,让同学们别忽略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样的主问题能从深度开发教材、从广度联系现实,促进了内容的整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然,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有侧重而不可偏废。三者的融合得益于主问题的创新设计。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主问题,才能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创造发挥到极致,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体验型、自得型的语文课,让课堂真正高效。◆(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
□责任编辑:王 江
一、简化教学程序,让文本变薄
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不会像教学中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使学生在简练的教学程序中目标更为明确,有的放矢。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明确学习任务: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在第一阶段的预习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查资料,分阶段解说,以游客的身份提出不解之处。在课堂讨论阶段,要求不同小组各派出导游,选择自己要解说的部分,按照游览的顺序分别解说:故宫的整体布局;午门——太和门;前朝;后廷;颐和园。这一个步骤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和特点。每解说完一个部分,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或大家讨论。设疑解疑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的生成。在课文小结阶段,教师设计问题:丰富的知识是成为出色导游的必要条件。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你还对故宫知多少?作为导游,你想如何为大家赞美故宫?作为游客,你有何感想?教学程序简单扼要又一脉相承,使学生十分清晰了解了故宫,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议的能力。新颖的课堂设计又活跃了学习气氛,避免说明文课堂讲解的文体化,枯燥化,既增添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又体现了说明文的人文性。主问题的设计好似一根绳子拴蚂蚱。老师提好这根绳子,蚂蚱就让学生去找,找好后就考虑怎样拴在绳上。
二、优化教学效果,让思维变活跃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动态生成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不断生成的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听取点拨,参加讨论,从而使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蜡烛》一课时,围绕主问题“南斯拉夫妇人对苏联战士的爱”让同学们去寻找,发现,探讨。通过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战士,掩埋战士,拿珍贵的喜烛祭奠战士的情节感受一个母亲对儿子一样的爱,感受在战火纷飞中的国际主义爱。同时在品味句子时,老妇人吃力地挖坑,吃力地掩埋,身旁不时落下的炮火,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环境衬托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巧。事实证明,只有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中有效学习,才能使学生细读文本,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浮泛。
2.培养创造思维,深化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主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具体可分为几个步骤诱导思考:①从孔乙己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去思考;②探究各类人物对孔乙己的态度;③孔乙己为什么不愿意脱下他的长衫?在三个步骤的诱导中逐步训练思维的深度,最后对“是谁害死了孔乙己”进行探讨。在求异中求同,在求同中求异,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三、深化教学内容,让思想变深刻
“主问题”使提问精粹,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深化教学内容。应当说,主问题教学模式为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提供了一片良田沃土。例如教学《信客》配合课外资料——《当代信客—王顺友》设置主问题“寻找身边的‘王顺友’”;《老王》设置主问题“我们容易忽略的”,让同学们别忽略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样的主问题能从深度开发教材、从广度联系现实,促进了内容的整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然,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有侧重而不可偏废。三者的融合得益于主问题的创新设计。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主问题,才能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创造发挥到极致,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体验型、自得型的语文课,让课堂真正高效。◆(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
□责任编辑: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