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十番锣鼓与十番吹打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番锣鼓遍及全国的很多地区,苏州地区的十番锣鼓也和全国一样是一种民间乐种。它的演奏形式大多是产生在堂名、班社中,多服务于百姓的喜庆活动,如嫁娶、开张、寿辰、满月等。演奏的乐器主要以打击乐、丝竹乐、弦乐、笛子等,根据演奏曲牌类型的不同,乐器种类就不同。演奏的人员基本来源于百姓,大多都通过家族式的传承方式传承下去。
  关键词:十番锣鼓;十番吹打;堂名;班社;艺人
  十番吹打和十番锣鼓都是流行在江苏南部地区的两个器乐乐种,历史都很悠久。
  1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流传,是“创于京师而盛于江浙”的民间吹打乐种,俗称“锣鼓”、“十番”,历史上曾有“十样锦”、“十不闲”等称谓,清·叶梦珠《阅世编》云:“吴中新乐,弦索之外又有‘十不闲’,俗讹称‘十番’,又曰‘十样锦’,这里所说的也都是同一乐种”(引杨荫浏《十番锣鼓》P2)。在我们今天的学术界还是运用这样的称谓,在查阅有关十番锣鼓的文献资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全国都有十番锣鼓的演奏活动和表演形式。十番锣鼓在万历末年(约1620年)就流行于苏州一带。最初的形式是“金革木而无丝竹”的“素锣鼓”(即清锣鼓),直到崇祯末(大约1644年)出现了加用“笙、管、弦”的“荤锣鼓”(即丝竹锣鼓)。十番锣鼓在苏州一带流行的基本情况在《苏州民间器乐曲集成》中都有记载,笔者在史料中也查阅到一些,如:明·代张岱的《陶庵夢忆》中写道:“虎丘八月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十番饶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引杨荫浏《十番锣鼓》P2)这段在明代苏州虎丘出现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今天的虎丘庙会也是同样的丰富多彩。十番锣鼓除了在民间流传外,也成为了官绅之家的家乐。在《红楼梦》第十一回中描述到“养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鼓的”(引《苏州民间器乐曲集成》P5)。笔者去周庄古镇做田野时,发现张厅有介绍当时张家就有这种演奏十番的班社。说明不仅书上记载大户人家自己都会养一个小戏班,在我们身边同样也找到了这样的历史痕迹。主要是来源于民间的十番锣鼓的演奏者,他们的职业性的班社被称作——堂名。这些“堂名”艺人的身份,有一些是专业从事堂名演奏的艺人;还有一些是道教乐班中的道士兼做“神”、“道”,此外,在农村有一些民间乐手也有自发或者是临时参加“堂名”或是做十番和道教的乐社。乐队在演奏十番锣鼓的时候,人数一般在八人至十二人不等。被称为“全堂”或“满堂”的为十二人,演奏时大多采用坐乐的形式,用两张方桌拼在一起,横放在厅堂上,桌子的前端朝向厅堂的中央,乐器就摆放在桌子上,演奏时每人兼几种乐器。单班演出①,那么桌子就摆放在厅堂的左边;如果是双班演出,那么桌子就是左右相对而放。
  十番锣鼓的曲目大多来自军中乐、官乐和民间,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昆曲。十番锣鼓的演出形式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与丝竹乐段交替或者是重叠进行。十番锣鼓根据乐队编制的不同,可以分为“清锣鼓”和“丝竹锣鼓”两大类。“清锣鼓”,俗称“素锣鼓”,只用打击乐器演奏。按照演奏所用的乐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粗锣鼓”和“细锣鼓”。演奏十番主要用的乐器有:绰板、小木鱼、单堂、单皮、大锣、戏锣、大小齐钹等称为“粗锣鼓”,代表性曲目有如《粗旺》等;主要如加上了春锣、双磬、汤锣、马锣、七冒、扑卜则是“细锣鼓”。“丝竹锣鼓”俗称“荤锣鼓”,除了用粗、细锣鼓外还兼用丝竹乐器演奏,按照主奏乐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笛吹锣鼓”、“笙吹锣鼓”、“粗细丝竹锣鼓”。
  2十番吹打
  在介绍了十番锣鼓的历史与发展的形式后,我们有必要了解流行于苏南民间的其他与十番锣鼓对应的另一种吹打乐——十番吹打。在民间又称为“吹打”或是“鼓吹”。清乾隆年间,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记载:“十番鼓者,吹双笛,用紧膜②,其声最高,谓之闷笛,佐以萧管,管声如人度曲;三弦紧缓与云锣相应,佐以提琴;鼍鼓紧缓以檀板相应;佐以汤锣。众乐齐,乃用单皮鼓,响以裂竹,所谓头如青山峰,手以白两点,佐以木鱼、檀板,以成节奏,此十番鼓也。”这里所提到的“十番鼓”就是这样吹打乐。一般以为“十番鼓”在“十番锣鼓”之前出现。”(引杨荫浏《十番锣鼓》P2)
  笔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苏州地区十番锣鼓的顾再欣老师:
  时间:2009年11月13日
  地点:顾再欣家
  笔者:我在器乐曲集成中看到“十番吹打”这个词,是苏州地区这么叫,还是其他地方都是这样叫的?
  顾:这个名字也就是我们当年编“集成”的时候自己定的。
  笔者:请问在器乐曲集成中提到的十番吹打和十番锣鼓,有什么联系吗?
  顾:堂名班社中主要的器乐演奏形式;而鼓手班一般只是演奏十番吹打,在乐器配备和演奏曲目上都没有堂名乐班那么丰富。一些大户人家的喜庆活动常常喜欢请堂名班社和鼓手班同时演出。堂名一般都在厅堂坐唱演奏,而鼓手班都充当着堂名的“帮手”,在大门内的过道小间演奏十番吹打,可见堂名艺人的地位要比吹鼓手的地位高。堂名先生被尊称为“堂名先生”,有的堂名先生在应也是邀参加鼓手班演奏吹打时,在有些农村地区也被称为“鼓手先生”。
  笔者:十番吹打演奏些什么曲目?
  顾:在堂名为婚礼、寿宴、小孩满月、乔迁等喜庆场合演出时,十番吹打一般只安排在开场时演奏的,曲目有:先奏《将军令》(称为“开启”),再奏《普天乐》和《山坡羊》,称为“三响头”;还有在迎接宾客、送宾客的时候也要奏乐迎送,如《水龙吟》、《傍妆台》等。在座唱昆曲之间歇息是演奏《一枝花》、《春日景和》、《雁儿落》、《一机锦》等曲目。
  笔者:那在当地结婚时用十番吹打吗?
  顾:在苏州民间一般来说,办喜事的时候请鼓手班在婚礼等喜事中被称为“乐手”,演奏的吹打,要比堂名乐班简单。一般只有四人应付演奏,其中两人吹笛或大小唢呐,两人司打击乐并兼号筒。所演奏的曲目都是有规定的,如:在婚礼中有“三清头”的说法,就是用于请新娘子上轿、新郎出堂、新人拜堂等吉时典礼时配合着掌礼唱颂词时用双笛所奏的乐句,无曲牌名称。
  笔者:那么丧事呢?
  顾:办丧事的时候一般堂名是不参加的,而鼓手班在丧事活动中称为“鼓手”,演奏《哭皇天》、《苦黄连》等,也有十番吹打的,如《傍妆台》(用与“回吉”、迎客及客人祭奠等);《工尺上》(用于上祭品,烧纸钱时),闭灵拜奠结束时奏“三套头”,有《一枝花》、《水龙头》、《傍妆台》。
  可见在民间人们对十番锣鼓的认识在学院学者研究中也可以看到,课本中的关于“十番锣鼓”的称谓是从民间而来。十番吹打,按吹奏形式可分为“粗吹”和“细吹”。“粗吹”主要有大唢呐、单堂兼小齐锣、汤锣,主要曲目有《将军令》、《一枝花》、《春日景和》;“细吹”则是以曲笛为主奏,其他管弦乐与打击乐为辅助,主要曲目有《普天乐》、《山坡羊》、《到春来》等。 这两个乐种,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它们同为吹打乐,都是“吹”的段落和“打”的段落连缀组成。同流行于苏南一带,同为民间职业音乐班社用于婚、丧、喜、庆等场合演奏,而他们又有不同的特点,最大的区别是在使用锣鼓乐器上。
  注释:①只有一个堂名班社演奏。
  ②杨荫浏、曹安和编的《苏南十番鼓曲》中对此曾有辩正:“‘双笛’、‘紧膜’是一种特殊的演奏情形,不能用以概括十番鼓,十番鼓仅仅是小堂名的奏法,不能代表成人,能贴紧膜之笛的,虽然发音较闷,但不能称为‘闷笛’”。
其他文献
给出了刚性和柔性两类铺砌道面下,由飞机所需的道面厚度计算ACN值的方法。对于刚性道面,给出了不同刚度的地基下计算ACN的公式和计算系数。经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型进行验算,
[摘 要]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生脉注射液”、“应用”、“不良反应”等作为检索词,对2000~2014年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其中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于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系统评价,主要分析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检出文献3000余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有324篇,共计患者14000余例,主要用于心衰、休克、
紫燕1号为中等辣味型一代杂种彩色辣椒。其母本LA-18是通过杂交选育的优良自交系.其父本T-99-07是从国外紫色甜椒中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该品种早熟。从定植至采收
在虚拟机业务增加而硬件资源无法相应增加条件下,研究虚拟机的性能瓶颈和优化方法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介绍了虚拟机的评测方法和Xenoprof分析方法的原理,进行了上述方法的简单
新型机载飞控软件综合了更多的应用功能,需配备合适的操作系统作为基础。根据新型机载飞控软件开发需求,对操作系统和配套开发工具的要求进行讨论,形成相应的评估表。同时对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一词的叫法源自日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环境艺术设计是比建筑更广泛,比城市规划更有内涵,比工程更有人性的一门艺术。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偏向于室内外设计、建筑装饰、景观园林、城市规划等,可以说这是狭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要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民族本土文化特点的彰显,才能走向世界。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几千年的传
摘要:本文从智能手机及自适应界面的概念出发,论述了自适应界面目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方向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手机;自适应界面;现状;发展;评价  1 智能手机的介绍  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