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至今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在建设“教育强省”、“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也没有摆在显著位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以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集合。一个人没有公民意识,就不是合格的公民。
一个人的公民意识,不会自发产生,需要从小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都和公民意识密切关联。小学应该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公民意识唤醒的起点。
“垃圾车漏污水问题”,在城市司空见惯,南京力学小学四(7)班学生对此进行研究,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国内外相关设施、环境卫生危害等不同层面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并在鼓楼区政府礼堂举行模拟听证会,引起广泛影响。该班班主任陈艳老师感叹:“活动伊始,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但随着活动的步步深入,我的疑惑被一个个惊喜取代。经历着这个过程的他们每天都有变化。”一位家长感慨:“整整一个学期,我目睹了女儿在这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点点滴滴的付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该项活动对女儿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翻番拓宽,团队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显著增强,收集资料、整理信息、演讲辩论的水平与日俱增;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也得到了养成和提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给小学素质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和新面貌。
南京力学小学的听证会,拉开了江苏公民意识教育的序幕,让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从小学起“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通过具体社会实践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新路径,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社区共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
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案例反复证明,学生的公民意识一旦唤醒,他们的主体性、参与度和责任感超乎想象,他们的能力、喜悦和成功也超乎想象。
在活动中,项目学校的领导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江苏各大媒体持续不断的报道和赞扬——“小学生调研社会大问题”(《南京日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争当社会小主人”(《金陵晚报》)、“12场听证会彰显孩子公民意识”(《新华日报》)……这在以往十分少见。让人欣慰,也耐人寻味。
“教育强省”这一目标实现的根本标志是高素质的人,是能力和公民意识强的一代代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可持续发展远见的“教育强省”策略,必然具有“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个魂。
建设“教育强省”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江苏教育肩负着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任。“教育强省”,不只是校舍的改善、设备的添加和升学率的提升。支撑江苏教育强省的首先是具备公民意识的人。江苏1000万中小学生是江苏7400万公民的“内核”,是江苏的未来和希望。对中小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教育强省”的应有内涵。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37)班学生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后感言:“借助这次活动提供的平台。我们关注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探索实践的能力显著提高,我们的精神和意志都得到了一次升华——因为这些,我们的心不再小,我们的舞台不再小,我们的眼光已经走出了学校家庭的小院子,而关注到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省的现状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从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形象和能力;也进一步体会到了胡总书记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更深刻、更深远的意义。
倘若全省近万所学校的1000万中小学生从小就基本具备完整的公民意识,都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教育强省”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不竭的活力。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以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集合。一个人没有公民意识,就不是合格的公民。
一个人的公民意识,不会自发产生,需要从小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都和公民意识密切关联。小学应该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公民意识唤醒的起点。
“垃圾车漏污水问题”,在城市司空见惯,南京力学小学四(7)班学生对此进行研究,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国内外相关设施、环境卫生危害等不同层面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并在鼓楼区政府礼堂举行模拟听证会,引起广泛影响。该班班主任陈艳老师感叹:“活动伊始,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但随着活动的步步深入,我的疑惑被一个个惊喜取代。经历着这个过程的他们每天都有变化。”一位家长感慨:“整整一个学期,我目睹了女儿在这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点点滴滴的付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该项活动对女儿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翻番拓宽,团队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显著增强,收集资料、整理信息、演讲辩论的水平与日俱增;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也得到了养成和提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给小学素质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和新面貌。
南京力学小学的听证会,拉开了江苏公民意识教育的序幕,让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从小学起“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通过具体社会实践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新路径,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社区共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
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案例反复证明,学生的公民意识一旦唤醒,他们的主体性、参与度和责任感超乎想象,他们的能力、喜悦和成功也超乎想象。
在活动中,项目学校的领导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江苏各大媒体持续不断的报道和赞扬——“小学生调研社会大问题”(《南京日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争当社会小主人”(《金陵晚报》)、“12场听证会彰显孩子公民意识”(《新华日报》)……这在以往十分少见。让人欣慰,也耐人寻味。
“教育强省”这一目标实现的根本标志是高素质的人,是能力和公民意识强的一代代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可持续发展远见的“教育强省”策略,必然具有“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个魂。
建设“教育强省”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江苏教育肩负着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任。“教育强省”,不只是校舍的改善、设备的添加和升学率的提升。支撑江苏教育强省的首先是具备公民意识的人。江苏1000万中小学生是江苏7400万公民的“内核”,是江苏的未来和希望。对中小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教育强省”的应有内涵。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37)班学生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后感言:“借助这次活动提供的平台。我们关注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探索实践的能力显著提高,我们的精神和意志都得到了一次升华——因为这些,我们的心不再小,我们的舞台不再小,我们的眼光已经走出了学校家庭的小院子,而关注到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省的现状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从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形象和能力;也进一步体会到了胡总书记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更深刻、更深远的意义。
倘若全省近万所学校的1000万中小学生从小就基本具备完整的公民意识,都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教育强省”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不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