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习惯,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抓紧、抓细、抓实,并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学校教育 行为习惯 德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至今闪耀着先知的光芒,其中有一句非常简洁的教育名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办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小学教育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
一、 习惯有好、坏之分
好的习惯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不好的习惯会带来消极作用。正常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练习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当我们疏忽时,就蓬勃地蔓延起来。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1.良好习惯的主要内容:
①生活习惯——我们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好”。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饭前、便后、游戏后洗手;吃饭安静、节约、卫生;按时午睡,不影响他人休息;衣着整洁;节假日生活安排科学合理有规律;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等。(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习惯等都属于生活习惯。)
②行为习惯——强调“遵守秩序,讲究公德”。要求学生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乘车排队、安静、有序,在公共场所讲文明,有安全意识;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懂谦让;爱护校园环境,看见垃圾能主动捡起;课间活动时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参与文明健康的活动等。(文明礼仪、言行举止等都属于行为习惯。)
③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求做到上课前先准备好学习用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大方得体;读书、握笔姿势正确;作业书写字迹工整等。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出自主学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课前预习、及时复习等要求。(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制定学习目标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书写认真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2.不好的习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对于妨害他人的习惯,这种习惯现象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例如大家都在教室里学习,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扑地一声吐在地上;前俯后仰,唧唧咕咕…尽管说这都是小事,但这都足以影响他人的学习和工作。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分析反思 正确对待
作为班主任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班主任)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班主任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在作祟。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又有利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
(二)多种活动 教师参与
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习惯,是养成教育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一直强调活动育人,通过主题班队会、兴趣小组活动,体育竞赛活动、文艺汇演、才艺展示活动、征文活动、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经常抓住一些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讲我们要有爱心,要尊敬长辈,不要因为爷爷奶奶疼爱你们就乱发脾气。有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三)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要叫学生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怎么样;要叫学生不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做到这个不怎么样,这就是以身作则”。
平时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教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去训斥学生,只要你做到了,一样可以塑造学生,其影响将更加深远。
(四)家长配合 形成同力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与家长做好沟通,给出恰当的建议,共同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与家长良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契点。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德育途径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只要教师播撒爱心,正确引导,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小祁家小学)
[关键词]学校教育 行为习惯 德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至今闪耀着先知的光芒,其中有一句非常简洁的教育名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办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小学教育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
一、 习惯有好、坏之分
好的习惯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不好的习惯会带来消极作用。正常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练习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当我们疏忽时,就蓬勃地蔓延起来。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1.良好习惯的主要内容:
①生活习惯——我们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好”。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饭前、便后、游戏后洗手;吃饭安静、节约、卫生;按时午睡,不影响他人休息;衣着整洁;节假日生活安排科学合理有规律;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等。(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习惯等都属于生活习惯。)
②行为习惯——强调“遵守秩序,讲究公德”。要求学生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乘车排队、安静、有序,在公共场所讲文明,有安全意识;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懂谦让;爱护校园环境,看见垃圾能主动捡起;课间活动时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参与文明健康的活动等。(文明礼仪、言行举止等都属于行为习惯。)
③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求做到上课前先准备好学习用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大方得体;读书、握笔姿势正确;作业书写字迹工整等。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出自主学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课前预习、及时复习等要求。(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制定学习目标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书写认真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2.不好的习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对于妨害他人的习惯,这种习惯现象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例如大家都在教室里学习,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扑地一声吐在地上;前俯后仰,唧唧咕咕…尽管说这都是小事,但这都足以影响他人的学习和工作。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分析反思 正确对待
作为班主任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班主任)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班主任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在作祟。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提醒和鼓励,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又有利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
(二)多种活动 教师参与
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习惯,是养成教育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一直强调活动育人,通过主题班队会、兴趣小组活动,体育竞赛活动、文艺汇演、才艺展示活动、征文活动、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经常抓住一些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讲我们要有爱心,要尊敬长辈,不要因为爷爷奶奶疼爱你们就乱发脾气。有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三)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要叫学生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怎么样;要叫学生不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做到这个不怎么样,这就是以身作则”。
平时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教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去训斥学生,只要你做到了,一样可以塑造学生,其影响将更加深远。
(四)家长配合 形成同力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与家长做好沟通,给出恰当的建议,共同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与家长良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契点。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德育途径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只要教师播撒爱心,正确引导,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小祁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