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
导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及局部静脉硬化、静脉血栓、皮下血肿。
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
液体外渗: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应提高穿刺成功率,临床常采用15°~30°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压低角度再推进少许的方法。此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静脉炎及局部静脉硬化: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庄倩等[1],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感染发生率。②静脉: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充血良好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开关节神经、韧带、静脉瓣及患肢等。常用穿刺部位有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③留置针:留置针型号选择与血管不相称,型号大于血管时不易穿刺成功,甚至刺破血管。因此,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细、短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2]。④避免化学性刺激:消毒时消毒液不宜过多,待干后穿刺,防止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⑤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多巴胺、可达龙等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观察与护理
健康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及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在留置期间,患者更衣或活动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如敷贴污染、卷曲、穿刺部位疼痛、发热等,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平时应将患者留置肢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避免留置部位受压和用力;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医患双方相互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天用碘伏、酒精消毒或安尔碘消毒,并盖以透明贴膜。连续输液,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正确进行封管:①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②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小时冲管1次[3]。肝素钠溶液3~5ml,輸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③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4],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综上所述,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型号、穿刺血管和部位;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30-31.
2 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5-76.
3 梁燕.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88,12(2):80.
4 王小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0).
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
导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及局部静脉硬化、静脉血栓、皮下血肿。
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
液体外渗: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应提高穿刺成功率,临床常采用15°~30°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压低角度再推进少许的方法。此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静脉炎及局部静脉硬化: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庄倩等[1],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感染发生率。②静脉: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充血良好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开关节神经、韧带、静脉瓣及患肢等。常用穿刺部位有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③留置针:留置针型号选择与血管不相称,型号大于血管时不易穿刺成功,甚至刺破血管。因此,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细、短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2]。④避免化学性刺激:消毒时消毒液不宜过多,待干后穿刺,防止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⑤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多巴胺、可达龙等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观察与护理
健康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及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在留置期间,患者更衣或活动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如敷贴污染、卷曲、穿刺部位疼痛、发热等,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平时应将患者留置肢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避免留置部位受压和用力;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医患双方相互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天用碘伏、酒精消毒或安尔碘消毒,并盖以透明贴膜。连续输液,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正确进行封管:①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②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小时冲管1次[3]。肝素钠溶液3~5ml,輸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③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4],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综上所述,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型号、穿刺血管和部位;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30-31.
2 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5-76.
3 梁燕.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88,12(2):80.
4 王小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