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让他们有了新生活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小鸡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在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小鸡公安置点,中式风格的小别墅错落有致。安置点于2016年4月动工建设,2017年3月建设完成。
  56岁的李顺龙正在自己的二层小楼里给即将结婚的大儿子制作红包。2016年,五德镇政府在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户条件排查时,发现长欣村的贫困户李顺龙家居住条件落后,饮水要靠人力挑,交通十分不便,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艰难,符合易地搬迁条件。而李顺龙一家也很愿意搬出来。
  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对易地扶贫搬迁进行宣传动员后,又经过贫困户申请、村民大会评议、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审核及公示等程序,符合条件的李顺龙便安心地等待着搬迁了。
  “我住在村里的时候,就有出来的想法。从长欣村到集镇,走路要三个小时,骑摩托要三四十分钟,不方便。(我也想)到集镇上、县城里享受一下生活。这个(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好,(政府工作人员)和我讲了我就挺高兴的。”李顺龙说。
  2017年4月,李顺龙交了2000元保证金。一方面是表示自己会如期搬入,另一方面政府用这笔资金来帮助购买厨房用品、窗帘等家居用品,之后多退少补。除此之外,李顺龙没有负担任何费用。据悉,符合易地搬迁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府给予人均2万元的住房补助。
  李顺龙所在的小鸡公易地扶贫安置点,有来自五德镇19个村的搬迁户。安置点的房子依道而建,水、电稳定供给,道路畅通。安置点内,超市、休闲文化广场、垃圾处理站、村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医院、学校,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李顺龙在这生活得很舒心,在政府的就业培训和牵线搭桥下,李顺龙现在采购茶农的茶叶卖给茶厂,收入稳定。
  33岁的邓永康和32岁的妻子付海琴,2017年3月从地印村搬来居住。他们的一双儿女在附近的小学上学。女儿三年级,儿子二年级。搬来后,两个人接受了五德镇政府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如今开起了烧烤摊,每年有六七万元的纯收入。
  易地搬迁户的再就业,是保持其良好发展的动力。对于搬迁入住的未就业劳动力,当地政府进行技能培训全覆盖,并积极与县内企业签订就业推荐协议,员工招收优先向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贫困户倾斜,确保“零就业”搬迁户至少一人就业。
  邓永康夫妇的烧烤摊,一般在晚上五点多开始营业,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才收摊。“辛苦是辛苦,但是踏实,收入稳定。”付海琴说,以前在村里务农,种下的作物也不能保证一定有收成,现在的收入稳定多了,每天都有。而且,夫妇俩不需要出门打工,挣到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好家人。
  邓永康说,地印村的交通非常闭塞。“就是卖一头牲口,也得把它赶到村里的主路上才能有车来拉,家门口的路没法进车。”在村里的时候,邓永康确实想过去外面的世界做些事情,但因为老人和孩子都在村里,而且自己也担忧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这都使他打消了出村发展的念头。
  之前,邓永康的儿子曾奶声奶气地问他:“为什么别人家都有好房子,还有小汽车,为什么你没有?”他当时无法作答。
  2017年3月,邓永康一家四口住上了小鸡公安置点人均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2018年,邓永康付了十万的首付买了一辆汽车。“现在我们家也有房有车了。”他说。邓永康夫妇俩希望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希望老人身体好、小孩学习好,家庭和和睦睦。
  如今,石阡县已经完成搬迁安置近7000户约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余户2万余人。在安置点内,共培训劳动力近3000人次,实现近7000人实现稳定就业。
  在陕西旬阳县城关镇四海逸家社区,梁楚红一家是当地1.3万多户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家庭中的一户。以前,梁楚红住在石门镇青蛇沟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条件也差。2016年,一家人搬进了四海逸家社区,有了宽敞方便的居住。
  在社區内,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超市、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对接招商,兴办“新社区工厂+贫困户”经济实体,出台12条扶持发展政策,设立5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帮助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
  梁楚红与婆婆王观琴经过技术培训后,如今在康之宁毛绒玩具厂上班。她的先生也在社区劳务公司注册,通过签约派遣方式,去到西安的一个建筑工地务工。婆媳二人在社区工厂务工的月收入达到6000多元,丈夫务工月收入3000多元。两个孩子已就近进入县城的重点学校学习,一家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截至当前,旬阳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入住1万余户,入住率达74.4%。而安置点的新社区企业发展到了31家,吸纳了超过2000名劳动力就业,满足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旬阳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模式,签订了贫困劳动力定向输出框架协议约1700份,帮助约9000人在“家门口”就地就近稳定就业,有组织派遣贫困劳动力2.8万人,实现技能培训、劳务对接、依法维权等服务的精准到人,让贫困劳动力就业、乐业、增收。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李京文(左二)在莫斯科留学时与苏联同学在一起。 本刊资料  自新中国成立次日中俄建交开始,两国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从战略协作伙伴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再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70年风云际会、滄海横流,世界早已不是彼时的世界,两国关系也今非昔比。两国元首一再强调,今天的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  
期刊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时,中央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致信苏联驻华使馆代办齐赫文,表达建立外交关系的愿望。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复信周恩来,确认从即日起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  70年来,中俄两国共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冷战结束后,双方都意
期刊
“绿色”的本源是生态,“绿色”的初心是生活。在北京世园会、内蒙古旺业甸实验林场、四川广元,记者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中国在绿色发展中的作为与成就。  北京世园会。这里正拥抱着来自世界各地热爱自然、珍视生态的客人,向世界昭示一个古老东方大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和各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  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西南部的旺业甸实验林场。几代林场人和国内外各界人士,为森林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不可或缺
期刊
中俄人文交流的目标是传承世代友好,巩固民间友好往来,促进文明互学互鉴。人文交流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丰富中俄关系内涵、夯实中俄关系基础、提升中俄关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中俄建交70年来,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影响,人文交流曾一度起伏不定。最近30年,随着中俄关系日益紧密,人文交流在两国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其形式、程度、机制、影响等与此前相比均有重大
期刊
经贸合作关系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密切相连,并随着政治外交关系的起伏呈现出巨大变化。70年来,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也促使目前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回顾历史,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波动和俄罗斯独立后的调整与发展阶段。  中苏贸易从无到有,历经起伏。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1950年2月24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
期刊
反山墓地遗址。它是良渚文化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的墓地。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
期刊
永宁阁。它是一座辽金风格的传统建筑,也是整个世园会园区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按照中国山水式宫苑建筑传统,永宁阁采用“高台阁院”式布局,整体意象可以概括为:花田错落,重台参差,回廊环绕,高阁耸峙。 摄影 房硕  北京世园会规划总园林师严伟希望,通过这次世园会,有更多人来北京的延庆看看青山,闻闻花香,从而更加热爱园艺,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热爱自然,熱爱生活。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  风景园林设计这份事业,
期刊
“两不愁”,即为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主持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
期刊
贵州省石阡縣泉都街道亚兴村,72岁的村民史忠良在自家卫生间。村里通了自来水,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生活用水也更加方便。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在贵州省石阡县亚兴村,已过花甲之年的史勋义终于不用再半夜“守”水了。史勋义说,以前都要半夜去地里守着,在田地中挖好的泥巴坑里,用水瓢把渗出的水舀到水桶里,然后再挑回家。因为水渗的速度慢,所以经常要等上很久。他们把这称为“守”水。  受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期刊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5日至7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元首外交助中俄关系行稳致远  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特殊时间、关键节点,元首间的积极互动,在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6年多以来,两国元首还在双、多边场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