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本义坚守以及就业的倒逼机制出发,初步探析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和紧迫性,并从多方面分析开展自主学习所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进而探索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紧迫性 主客观条件
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在我国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已进入世界大国之列,但却引发了社会对能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和讨论。本文将由此出发,探讨推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紧迫性和可能性。
一、关于自主学习
就一般意义上说,人的自主性是指个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志、信念而独立进行活动。“自主性”作为衡量个人是否具备完整人格并在社会生活中能否获得独立地位的重要标志而引起众多领域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则直截了当地将其视为“自然人”人格特点的构成原素之一。而能否和如何通过教育或训练的方式使之在教育对象上得以实现则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近百年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多个学科领域的角度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以至于形成了林林总总的学派和理论。就学校教育过程的研究而言,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进行的自主学习的研究,。
正是由于自主学习对于个体成长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校推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终极目标,具有特殊的时代紧迫性以及现实可能性。
二、开展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紧迫性
1、经济全球化急需自主创新型人才
进入21世纪,全球性竞争带来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化前,国家的需求限于本国人才,全球化后,人才、资本、技术、情报等的跨界流动需要的是跨界自主创新型人才,这迫使高等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彼得.F德鲁克指出:“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 因此,培养能够主动、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乃至促进变化的创新型人才,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和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条更确切地指出高等教育要“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因此,实现大学生学习中的“他主”模式向自主模式的转变,使他们清楚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态度转亟待解决。
2、促进学生人格的充分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本义坚守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用如此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教育的本义。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领域也相应得到了发展,但总体来讲,仍摆脱不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社会评价。 大多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内援性“内部奖励”的动力支撑,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无从谈起。因此,高等教育在价值导向上由“知识世界”向“人的世界”的回归,激发学生健康人格中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潜能,才是高等教育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3、就业的倒逼机制自然要求学习上的自主
2000年,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派遣证”改为“就业报到证”,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完成了由计划分配就业到以“自主择业”为主要就业方式的转变。这种改革引起的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变化可直观地表示如下:
改革前:入学(国家计划)--专业安排(学校决定)--课程学习(全国统一)--学制和毕业(全国统一)--就业(国家统一分配)
目前:入学(国家计划[注:此间少数高校试行自主招生,但数量较少,故在总体上仍视为国家计划])-专业安排(学校决定;允许少量学生调换专业)--课程学习(全国统一;增加部分自主选修课)--学制和毕业(全国统一;允许一定的弹性学制)--就业(自主择业)
对照上述两链条模式明显可见,近十多年来,由于最后的就业环节首先发生的改变,已经逐渐引起前面所有链条中某些环节的相应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倒逼机制”。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来自外部的“倒逼机制”,将会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产生越来越大的强化作用。
三、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需的主客观条件
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校园网,从多方面为大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可靠的条件与保证。
1、丰富的教學资源
现代互联网构建了一个超越时间、地域、学科范围的新世界,它使大学教育发生了本质变化,即大学生可以直接地、便利地接触到内容广泛的学习资源。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已建成的数字图书馆,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获取学习内容和知识等的保障。
2、颠覆的教育过程
“科学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与训练有了全新的意义,使人类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获得许多全新的内容和方法,并且是第一次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革命。” 这里所谓的“革命”,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教师和学生的界线将会变得模糊,教师的任务将逐步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变为指导、引导或协商。具体说,科学技术革命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全新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天科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些符号使得天赋最差的人也能吸收过去需要最伟大的天才方能发现的概念”。 二是计算机使过去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繁琐计算过程变得快捷和准确。三是现代资讯发达,而大学生普遍都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容易获得各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在这一点可以说与教师处于同一线上。所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3、成熟的心智能力
就生理年龄而言,大学生已进入成人阶段,虽然在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仍处于需要“被教育”阶段。但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自我界限逐渐明确,自我力量逐渐增强”的阶段。 大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已有了相当的积淀,并在社会见识、见解、判断、决断以及自我监控调节和自我负责的能力等方面已初成一体,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传递,迫使他们必需作出决断:身处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这样,必然使大学生不断获得自主学习、追求知识的心理契机和持续的内源动力。
由上可见,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紧迫性与可能性使得大学组织需要经常地、适时地进行教学系统的调整改革。当前应该在过去二十年所进行的学分制、选修课制、主辅修制等改革基础上,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以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学体系。第一,矫正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习惯化行为,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调整师生的评价和奖惩体系,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第三,构建带有一定人才目标类型的课程模块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
[2]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637.html.2011-3-1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序言第五节[EB/OL].http://www.moe.edu.cn/.2011-3-11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紧迫性 主客观条件
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在我国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已进入世界大国之列,但却引发了社会对能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和讨论。本文将由此出发,探讨推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紧迫性和可能性。
一、关于自主学习
就一般意义上说,人的自主性是指个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志、信念而独立进行活动。“自主性”作为衡量个人是否具备完整人格并在社会生活中能否获得独立地位的重要标志而引起众多领域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则直截了当地将其视为“自然人”人格特点的构成原素之一。而能否和如何通过教育或训练的方式使之在教育对象上得以实现则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近百年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多个学科领域的角度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以至于形成了林林总总的学派和理论。就学校教育过程的研究而言,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进行的自主学习的研究,。
正是由于自主学习对于个体成长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校推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终极目标,具有特殊的时代紧迫性以及现实可能性。
二、开展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紧迫性
1、经济全球化急需自主创新型人才
进入21世纪,全球性竞争带来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化前,国家的需求限于本国人才,全球化后,人才、资本、技术、情报等的跨界流动需要的是跨界自主创新型人才,这迫使高等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彼得.F德鲁克指出:“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 因此,培养能够主动、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乃至促进变化的创新型人才,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和目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条更确切地指出高等教育要“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因此,实现大学生学习中的“他主”模式向自主模式的转变,使他们清楚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态度转亟待解决。
2、促进学生人格的充分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本义坚守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用如此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教育的本义。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领域也相应得到了发展,但总体来讲,仍摆脱不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社会评价。 大多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内援性“内部奖励”的动力支撑,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无从谈起。因此,高等教育在价值导向上由“知识世界”向“人的世界”的回归,激发学生健康人格中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潜能,才是高等教育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3、就业的倒逼机制自然要求学习上的自主
2000年,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派遣证”改为“就业报到证”,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完成了由计划分配就业到以“自主择业”为主要就业方式的转变。这种改革引起的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变化可直观地表示如下:
改革前:入学(国家计划)--专业安排(学校决定)--课程学习(全国统一)--学制和毕业(全国统一)--就业(国家统一分配)
目前:入学(国家计划[注:此间少数高校试行自主招生,但数量较少,故在总体上仍视为国家计划])-专业安排(学校决定;允许少量学生调换专业)--课程学习(全国统一;增加部分自主选修课)--学制和毕业(全国统一;允许一定的弹性学制)--就业(自主择业)
对照上述两链条模式明显可见,近十多年来,由于最后的就业环节首先发生的改变,已经逐渐引起前面所有链条中某些环节的相应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倒逼机制”。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来自外部的“倒逼机制”,将会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产生越来越大的强化作用。
三、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需的主客观条件
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校园网,从多方面为大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可靠的条件与保证。
1、丰富的教學资源
现代互联网构建了一个超越时间、地域、学科范围的新世界,它使大学教育发生了本质变化,即大学生可以直接地、便利地接触到内容广泛的学习资源。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已建成的数字图书馆,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获取学习内容和知识等的保障。
2、颠覆的教育过程
“科学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与训练有了全新的意义,使人类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获得许多全新的内容和方法,并且是第一次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革命。” 这里所谓的“革命”,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教师和学生的界线将会变得模糊,教师的任务将逐步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变为指导、引导或协商。具体说,科学技术革命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全新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天科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些符号使得天赋最差的人也能吸收过去需要最伟大的天才方能发现的概念”。 二是计算机使过去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繁琐计算过程变得快捷和准确。三是现代资讯发达,而大学生普遍都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容易获得各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在这一点可以说与教师处于同一线上。所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3、成熟的心智能力
就生理年龄而言,大学生已进入成人阶段,虽然在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仍处于需要“被教育”阶段。但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自我界限逐渐明确,自我力量逐渐增强”的阶段。 大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已有了相当的积淀,并在社会见识、见解、判断、决断以及自我监控调节和自我负责的能力等方面已初成一体,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传递,迫使他们必需作出决断:身处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这样,必然使大学生不断获得自主学习、追求知识的心理契机和持续的内源动力。
由上可见,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紧迫性与可能性使得大学组织需要经常地、适时地进行教学系统的调整改革。当前应该在过去二十年所进行的学分制、选修课制、主辅修制等改革基础上,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以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学体系。第一,矫正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习惯化行为,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调整师生的评价和奖惩体系,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第三,构建带有一定人才目标类型的课程模块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
[2]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637.html.2011-3-1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序言第五节[EB/OL].http://www.moe.edu.cn/.2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