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习作内容单一,创新不足,个性不强,而体验式习作教学可以改变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笔者充分抓住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农村乡镇学校项目课程群研究”这一契机,结合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彩的活动来丰厚学生体验,通过适时的指导来引领学生的表达,大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一、多彩活动,丰厚体验
  在实践中,笔者将学校开发实施的项目课程作为学生主要学习体验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尝试、提高认知、丰厚感受、形成思考,为学生书写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完成个性化习作而积累第一手材料。
  1.组织采访搜集,丰厚人文内涵
  去“古镇览胜”班的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走访观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建造艺术,感受本镇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活动前笔者下发表格,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物的建造时间和背景,填好事先调查一栏,参观时带好表格,注意有序观察,关注独特之处并做好记录,为分享作准备。去“乡贤叩访”班的学生则了解家乡的名人轶事,汲取先贤们身上的精神力量。在活动前,笔者提出采访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访谈录做好采访的要点记录,为交流梳理成文作准备。
  2.引导探究操作,丰厚亲身经历
  陶行知说过: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五官,寻找有意义、有童趣的活动,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传统习俗活动有做清明团子、做甜麦塌饼、裹粽子、包馄饨、烧立夏饭、剪喜字、做香袋等。从模仿开始,从尝试入手,笔者先学后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如裹粽子时,笔者发现能干者就让其示范给大家看,提醒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步骤,然后让大家尝试着动起来,发现不会的让其自己找同伴学习。
  3.引领观赏实践,丰厚真实感受
  笔者引领学生走进田野拥抱大自然,近距离触摸四季景物,了解家乡的物产特点。他们拿起手中的相机去实践基地大饱眼福,用大大的眼睛和小小的镜头去发现美、欣赏美。“金色田野组”吸引着学生走进大自然,结合时令种植蔬菜瓜果,体验劳动的无限乐趣。
  学生在尽情体验时教师的引领很重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引导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师应在学生疑惑时指点一下,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可以捕捉学生活动的一些细节进行拍摄,真正实现“学生为本、兴趣为重、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适时指导,引领表达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了丰厚的感受,积累了大量习作素材,但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亲身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
  1.画面重现,引发对话
  学生的体验具有瞬间性,是极易消逝的,要想把这种体验及时捕捉住并转换成文字,成为了体验式习作教学的重点,口头语言表达在其中就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相对于书面语言表达,口头语言表达能较容易、较直接地捕捉到个体的心语,而且通过交流的形式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用言语表达出来,喜怒哀乐、成功失败都是一种可贵的体验。在交流时展现的是活动的“过去时”,那么,如何诱发学生对“过去时”进行回顾和体验 ,把它们变成“现在时”呢?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功能,把细节放大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1)照片回放,在细节观察中把话说详细。笔者挑选一些角度合适、画面清晰的照片通过电脑回放,让学生了解到当时没有观察到的画面。如桂香满园时,有的学生拍的照片是远距离的,虽能让人感受到桂花的多,但看不清桂花的真面目,笔者把近距离的两张照片播放出来,桂花的形状和花瓣数目一目了然,金桂和银桂的颜色区别也很明显。另外,大家做的清明圆子如何呢?看着照片,大家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形状各异,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大如乒乓球。
  (2)视频播放,在动态观察中把话说顺畅。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视频回放很有必要。煎烤芽麦塌饼对很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活动时大家很好奇地参与并观察了,但交流时有的学生说不流利,笔者把录的两段小视频一回放,学生可来劲了。听着“滋啦滋啦”的声音,看着黑中带黄的塌饼,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接下来的交流就变得滔滔不绝。熟悉的画面,能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能让学生把活动的重要过程说清楚、说具体。
  2.内化感悟,自由表达
  当学生兴趣盎然时,他们的思路才会十分广阔,思维也会出奇灵敏,语言表达才会畅达而富有个性。教师不要给学生设置框架,要让他们自由表达,命题、选材、文体可以不限,甚至可以没有字数的要求。例如,在学做芽麦塌饼活动后,有的学生对做饼环节感兴趣,习作时就把这部分作为重点;而有的学生则将重点放在煎烤塌饼上,对食堂阿姨的动作、煎饼过程、同学们的配合娓娓道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对于同一活动的感受各不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这样的文章才是真实而富有个性的。习作的表达形式也应多样,访谈录、导游词、观察日记、游记、诗歌等体裁都可以。可以是四人小组编辑一份小报,给自己的习作配相应的插图,也可以给最美的摄影作品配词。有一位平时习作很一般的学生给自己拍摄的照片配上了这样的小诗:“秋风染黄桂花林,小巧桂花叶间藏。香味飘到十里外,人醉流连在花香。”另一个不爱写作文的学生这样写道:“一阵幽香窗外来,小小个儿不起眼。园中花儿一簇簇,那是桂花别样香。金桂银桂叶中藏,香飘千里多迷人。”虽然他们的诗还很稚嫩,但这是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流露。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表达是自由而快乐的。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书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素、真诚、自然的语言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3.创新形式,灵动习作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习作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笔者采用“漂流记”、周记、随笔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笔者从学生爱玩的漂流瓶这个游戏中受到启发,让习作“漂”起来。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笔者稍作调整,把全班53人分成5組,每小组由约10名学生组成,每组准备一本漂流本,由组长负责,按顺序每天由一位学生带回家,把近期的体验实践活动写下来,长短不限。每篇文章后面设有“回音壁”“心灵桥”,供后面的阅读者写下读后的点滴感受。这种变化的习作形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大家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还为自己的漂流本取了有趣的名字,有“童年的回忆”“蜗牛的脚步”“闪闪的星星”“珍藏的记忆”等。“漂流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游戏似的自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大家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体验活动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把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还要从校内拓展到校外,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体验实践活动提炼出来进行灵活表达。长此以往,必将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此课题实践以来,我班学生的习作热情和习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近一年来,在杂志上发表文章10人,共13篇文章,市级以上获奖9人,共12篇文章。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要让学生的习作流淌出“真实”的活水来,教师就必须要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跳出课本小书,走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鼓励他们自主参与、亲自体验。教师应牢牢抓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这条主线,让习作教学既有乐趣,又有实效。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崇德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课标明确指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统编本教材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有目共睹。篇目数量的增加,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课堂,用古典文学陶冶学生的心灵,教材编者的高瞻远瞩令人欣喜。在广泛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设对比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不失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好方法。下面我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为例来
文言文蕴藏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了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富含趣味和哲理的文言文,俗称小古文。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小古文的遣词造句、语法规则等都与当下的通用文字有着较大的区别,学生对其朗读和理解都会有一定难度,故而制约了学生对小古文所蕴含的趣味和哲理的感知,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遴选精
当下,落实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与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近日,在认真磨课的过程中,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通过重组文本,我上了一节“不一样的雨”群文阅读课,在“品读诗歌,感悟魅力”这个环节,操作如下:  一、课堂掠影  【片段一】  出示儿童诗《毛毛雨》,隐去“毛毛雨”三个字。  师:
写景是小学阶段习作的基本类别之一,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习得写景的写作要领,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依托教材是帮助学生提高写景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写景类的文章,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让学生从中习得方法技能,以克服习作时的畏难情绪,逐步提升他们的写景能力。  一、依托教材,积累
口语交际是一种能力和活动方式,是学生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口语交际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与沟通,教师要积极营造真实、趣味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口语交际实践性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口语交际语言实践,促进学生在真实对话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一、化解口语交际难题,让学生自信表达  口语交际是一项能力,更是教学的重要任
【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学习扩展词汇量,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对“小海螺”“请带我出海远航好不好”等语句中的生字有初步的识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视觉意识。  2.培养“图 文”的阅读习惯,发展观察能力与鉴赏力。  3.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与想象能力,在阅读中体会小海螺的勇气,发挥想象力,为后续故事进行图画再创作。  【教学过程】  一、开篇铺叙  1.与文本初次对话  板书:小 大  师:这两个字认识
低年级识字量大,教学任务重。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领他们快乐识字、自主识字。  一、运用“算术法”识字  “算术法”主要包括“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三种识字法:  “加一加”识字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清”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清澈的湖水”,引导他们理解清澈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记忆“清”的方法。然后我又出示一些语句,让学生把“青”和“清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体,因其具有内容科学、结构清晰、语言准确等特点而在生活中越来越显现出价值。统编本教材中出现了不少说明文,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的《太阳》一文具体谈谈教法。  一、仔细阅读文本,梳理信息  说明文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為什么”,其中“写了什么”是基础,因此教学说明文要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梳理信息,弄清楚主要内容。  《太阳》一文主要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
倪文锦教授认为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文因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归纳、辨别,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单篇文本,掌握同时阅读多篇文本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对比阅读,则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比较词句,体验语言魅力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着精美、华丽的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比较词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