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范类专业教学法课程思政不仅仅影响当前学生,也将对学生在将来的教学生涯中的思政教育产生影响。本文就农林高校培养“一懂两爱三有”人才模式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就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培养“一懂两爱三有”人才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从备课到授课再到教学效果评价一些列完整的培养模式,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法实施“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教学法;一懂两爱三有
一、研究背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涉农专业,在传统思想影响下,人们对农民和涉农专业存在偏见,学生选择涉农专业大部分是为了上大学,而不是喜欢。因此,对于涉农专业的专业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立足河北,面向基层,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职业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植物生产发展的“一懂两爱三有”的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是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于一体的职业师范类专业。本专业在201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专业。作为培养中职合格师资的摇篮,不仅应培养专业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培养未来为人师表的四有好老师。因此,师范类院校的“立德树人”被赋予了双重的责任。专业教学法在教授专业知识讲授方法同时,渗透入思政教育,不仅进行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也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予以启发。
二、各农林高校“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采取开放办学、开门办学的模式,开办了“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通过“大学+企业”、“管理+技术”、“理论+实践”、“理论+互联网”等教学模式,形成梯队式培养体系。旨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领军人才,为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一支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人才[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自2016年开始,暑期开展“助力兵团向南发展聚力乡村脱贫振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培养“一懂两爱三有”人才[4]。山西农业大学探索“咨政实践育人”新模式[5]。青岛农业大学的各位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懂两爱三有”的榜样[6]。各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一再强调的“一懂两爱”人才培养要求,以自己的形式和模式进行“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
三、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法课程中“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不仅仅要求专业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爱”。只有“爱”才能具有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去“懂”,才能有情怀和勇于担当。但“爱农村和爱农民”既不是思政课程内容,也不是专业课内容,要培养学生“两爱”,一要靠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二要靠教师在课程中不断渗透和引导。因此,探讨和实践认为,专业教学法课程中“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重视教师自身“一懂两爱三有”素质提升,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人师”是直观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模范,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得体的言谈举止、谈吐气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热切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会吸引学生对教师产生真诚的信赖感,学生也因“亲其师”,而易“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注重对农业和农村相关知识、政策、现状、发展趋势等的关注和学习,首先使自己做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道德、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并不断提升自己“一懂两爱三有”素质。
(二)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开阔教师视野,将“一懂两爱三有”更好的的渗透入专业教学法教学之中
教学内容中无缝渗透“一懂两爱三有”,不仅考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也考验教师对农业、农村、农民及相关政策的掌握程度。因此,利用教学部每周的教研活动机会,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学习和探讨增强学生信赖感的授課技巧;探讨当前关于“三农”的热点问题,充分挖掘专业教学法中“一懂两爱三有”内涵,二者融合进行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如一次研讨中提到,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下,目前各地涌现了大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传统农业相比,他们的种植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唐山玉田县集强农民合作社,他们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合作模式,全面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和分户经营,年托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和农业产销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通过研讨认为,该合作社的情况可以通过以案例的形式融入教学法这一节教学内容之中,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对该合作社硬件设施和思想先进性分析,使学生在明确感受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了解当前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改变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认识,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思想。通过教学研讨,汇集教学部全体教师的知识、实践经验及视野,开阔了授课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并使“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无缝衔接。
(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法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讲授只占课时的1/3,有时采取辩论的形式,有时采取讨论的形式,有时在老师对教学法进行简单讲解和学生自学后,学生运用教学法进行课堂演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中,一般要求学生挖掘授课内容的情感目的。并在辩论、讨论或演练中体现出来。学生在准备材料时就会主动进行思考和挖掘情感目标。材料准备和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增强了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 (四)利用课前课后时间播放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相关视频并与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
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视频,一些在农村创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或改变农村面貌的相关视频,或一些大學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视频报道。如以“论文写在田间,培养“一懂两爱”专业人才”为题的一篇新闻报道的中,报道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初入农村时,现实与书本的差异使她们无所适从,但她并没有被现实击垮,从承包科技小院的土地进行全程种植和养殖开始,一步步学习和与老师探讨,经过培养使他们成了农业百事通,使其成为有情怀,能力强的农业研究生。通过视频,学生们也联想到了自己所学知识与现实的差距,985学校的研究生在农村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取得成果时的喜悦,激发了他们要做“懂农业、爱农村、有情怀、有担当的”现代知识青年的精神。
四、加强课程教学评价
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育人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并转化为自觉发挥本课程育人功能的有效行动[7]。同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在教师教学工作评优评先中,加入育人评价结果,尤其是考虑教师自身是否做到“一懂两爱三有”,是否引领和培育学生向“一懂两爱三有”努力。“一懂两爱三有”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将“一懂两爱三有”教育的评价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之中。考虑教师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方面是否有突出贡献,是否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综上所述,涵盖“一懂两爱三有”教育的“课程思政”应该成为专业教学法教学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个专业教学法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自觉意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注重系统性、策略性,变简单灌输为科学渗透,把握“精准滴灌”式隐性教育的反复性,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法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完善课程体系,整合各方资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8.
[2] 吴晶、胡浩.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3-19.
[3] 陈海峰.中国农大开办“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EB/OL].
[4] 践行兵团精神聚力乡村振兴——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开展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工作总结[A].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2016——2018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特色工作成果集[C].2018年.
[5] 邵阳.山西农大探索“咨政实践育人”新模式[N].中国商报,2019-12-10
[6] 邱小莹.作物学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青岛农大举办[EB/OL].2019-8-18.
[7] 肖紫嫣.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01):25-26.
通讯作者:李向岭张敏杨晴
关键词: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教学法;一懂两爱三有
一、研究背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涉农专业,在传统思想影响下,人们对农民和涉农专业存在偏见,学生选择涉农专业大部分是为了上大学,而不是喜欢。因此,对于涉农专业的专业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立足河北,面向基层,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职业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植物生产发展的“一懂两爱三有”的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是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于一体的职业师范类专业。本专业在201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专业。作为培养中职合格师资的摇篮,不仅应培养专业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培养未来为人师表的四有好老师。因此,师范类院校的“立德树人”被赋予了双重的责任。专业教学法在教授专业知识讲授方法同时,渗透入思政教育,不仅进行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也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予以启发。
二、各农林高校“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采取开放办学、开门办学的模式,开办了“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通过“大学+企业”、“管理+技术”、“理论+实践”、“理论+互联网”等教学模式,形成梯队式培养体系。旨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领军人才,为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一支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人才[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自2016年开始,暑期开展“助力兵团向南发展聚力乡村脱贫振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培养“一懂两爱三有”人才[4]。山西农业大学探索“咨政实践育人”新模式[5]。青岛农业大学的各位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懂两爱三有”的榜样[6]。各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一再强调的“一懂两爱”人才培养要求,以自己的形式和模式进行“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
三、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法课程中“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不仅仅要求专业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爱”。只有“爱”才能具有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去“懂”,才能有情怀和勇于担当。但“爱农村和爱农民”既不是思政课程内容,也不是专业课内容,要培养学生“两爱”,一要靠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二要靠教师在课程中不断渗透和引导。因此,探讨和实践认为,专业教学法课程中“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重视教师自身“一懂两爱三有”素质提升,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人师”是直观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模范,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得体的言谈举止、谈吐气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热切的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会吸引学生对教师产生真诚的信赖感,学生也因“亲其师”,而易“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注重对农业和农村相关知识、政策、现状、发展趋势等的关注和学习,首先使自己做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道德、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并不断提升自己“一懂两爱三有”素质。
(二)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开阔教师视野,将“一懂两爱三有”更好的的渗透入专业教学法教学之中
教学内容中无缝渗透“一懂两爱三有”,不仅考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也考验教师对农业、农村、农民及相关政策的掌握程度。因此,利用教学部每周的教研活动机会,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学习和探讨增强学生信赖感的授課技巧;探讨当前关于“三农”的热点问题,充分挖掘专业教学法中“一懂两爱三有”内涵,二者融合进行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如一次研讨中提到,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下,目前各地涌现了大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传统农业相比,他们的种植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唐山玉田县集强农民合作社,他们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合作模式,全面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和分户经营,年托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和农业产销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通过研讨认为,该合作社的情况可以通过以案例的形式融入教学法这一节教学内容之中,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对该合作社硬件设施和思想先进性分析,使学生在明确感受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了解当前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改变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认识,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思想。通过教学研讨,汇集教学部全体教师的知识、实践经验及视野,开阔了授课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并使“一懂两爱三有”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无缝衔接。
(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法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讲授只占课时的1/3,有时采取辩论的形式,有时采取讨论的形式,有时在老师对教学法进行简单讲解和学生自学后,学生运用教学法进行课堂演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中,一般要求学生挖掘授课内容的情感目的。并在辩论、讨论或演练中体现出来。学生在准备材料时就会主动进行思考和挖掘情感目标。材料准备和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增强了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 (四)利用课前课后时间播放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相关视频并与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
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视频,一些在农村创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或改变农村面貌的相关视频,或一些大學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视频报道。如以“论文写在田间,培养“一懂两爱”专业人才”为题的一篇新闻报道的中,报道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初入农村时,现实与书本的差异使她们无所适从,但她并没有被现实击垮,从承包科技小院的土地进行全程种植和养殖开始,一步步学习和与老师探讨,经过培养使他们成了农业百事通,使其成为有情怀,能力强的农业研究生。通过视频,学生们也联想到了自己所学知识与现实的差距,985学校的研究生在农村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取得成果时的喜悦,激发了他们要做“懂农业、爱农村、有情怀、有担当的”现代知识青年的精神。
四、加强课程教学评价
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育人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并转化为自觉发挥本课程育人功能的有效行动[7]。同时,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在教师教学工作评优评先中,加入育人评价结果,尤其是考虑教师自身是否做到“一懂两爱三有”,是否引领和培育学生向“一懂两爱三有”努力。“一懂两爱三有”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将“一懂两爱三有”教育的评价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之中。考虑教师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方面是否有突出贡献,是否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综上所述,涵盖“一懂两爱三有”教育的“课程思政”应该成为专业教学法教学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个专业教学法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自觉意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注重系统性、策略性,变简单灌输为科学渗透,把握“精准滴灌”式隐性教育的反复性,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法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完善课程体系,整合各方资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8.
[2] 吴晶、胡浩.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3-19.
[3] 陈海峰.中国农大开办“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EB/OL].
[4] 践行兵团精神聚力乡村振兴——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开展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工作总结[A].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2016——2018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特色工作成果集[C].2018年.
[5] 邵阳.山西农大探索“咨政实践育人”新模式[N].中国商报,2019-12-10
[6] 邱小莹.作物学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青岛农大举办[EB/OL].2019-8-18.
[7] 肖紫嫣.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01):25-26.
通讯作者:李向岭张敏杨晴